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具:
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
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