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

  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学习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