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4.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

  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 

  (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

  1.我们先用第一首诗做实验。(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

  2.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

  ①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②解难解词。

  ③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

  ④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

  ⑤谈读诗感受。

  ⑥有感情朗读。

  (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

  1.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收复了河南河北。

  2.理解难解词: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诗意:

  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串讲: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b积累词语:听到喜讯为何还“涕泪满衣裳”?可以用哪个四字词形容他?(喜极而泣、唏嘘不已……) 

  c有感情地朗读。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a看插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词语积累:“喜欲狂”和“涕泪满衣裳”矛盾吗?可以用哪个词解释?(悲喜交加)

  c想象:诗人离开家乡这几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d串讲: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e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a串讲: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b“白日”每天都有,为何此诗要强调呢?象征着什么?(诗人的生活重见天日,心情愉悦)

  c读出诗人的好心情。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诗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诗人语言精练。

  b串讲: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⑤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5.师引读,生齐读.

  6.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背古诗。

  (四)师引导生认识这首古诗结构、韵律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⑤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六)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