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

  b、主人为何不开门?

  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

  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后两句达“欣喜”之情。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 (预设,视情况调整) 

  教案设计说明:

  《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这种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读通、读懂此诗不成问题,可对诗的内涵的把握,却缺少一定深度的感悟。因此,本诗的教学重点应定位在如何感悟经典诗句的意蕴、体会诗文的情感层面上。

  根据以上目标,教学本诗时主要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间接接触文本,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捕捉诗文中外在的语言信息,生成有利于挖掘诗文内涵,突破重、难点的问题,为直接进入文本 “蓄势”。达到“蓄势待发”的效果和“不为而为之”的教学艺术境界。

  二、形成问题情境,带着问题直接进入文本,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在“生活情境”中储存并作用于大脑的信息,帮助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式地阅读,这样会产生一种“积极、主动式”的阅读期待,激发兴趣,提高效果。

  三、让在学生充分理解诗的语言后,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

  四、在学生对整首诗初悟的情况下,直面经典,重点感悟经典诗句,以求对诗句内涵的挖掘来丰富诗歌的内在品质,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主要采用 “情景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诗的内涵,运用不同形式反复进行,以达到对诗句感悟的深度。

  五、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初步领悟写法,培养“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品质及写诗兴趣。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表达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强化对诗文的理解。

  总之,此课设计自始至终运用多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创设各种不同情境进行教学,力图体现“情境中有情境”、“朴素、实在”的特点。运用“课堂暗示”、“不为而为之”的课堂教学艺术,力求使学生能在享受快乐中主动、积极学诗。突出诗歌教学悟情、悟意、诵读达情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