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象征意象解读
作者:谈清妍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02期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本文笔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人物象征及出现的意象进行精细解读,剖析其原型意义及隐喻世界的秘密。
[关键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意象;象征意义;自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2-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5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全部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这本书”。[1] 小说主要讲述了男孩哈克和黑奴杰姆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而下经历了艰难险阻的历险故事。马克·吐温在书中别具匠心的用表面看起来是零散的,但实际上有着紧密联系的内在关联的意象串联出情节,赋予这些物象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的存在对小说情节发展和主题渲染有着重大作用。
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再现马克·吐温渴望摆脱现代物质文明的束缚,对自由的真诚向往的热烈感情,同时剖析出其原型意义及隐喻世界的秘密。 一、人物象征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我们可以深深的记得,绵绵延长的密西西比河上哈克和杰姆划着小木筏顺流而下,奔向自由。小说中的哈克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以他天真无邪的眼睛观望着周围的世界,展示出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到处呈现一片停滞和衰败的景象,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人们精神空虚,强盗们肆意横行。当时的美国社会黑暗,道德颓废和伪善的奴役制度,正召唤英雄的拯救。而美国人的英雄模式正是不受传统的束缚,富于冒险精神,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哈克从小没有受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他总是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费尽心思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改造哈克,教化哈克,好让他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体面人。但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哈克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他为了要摆脱那制约他,束缚他的文明,经历了一系列的历险,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小伙子。他对父亲的专横,道格拉斯寡妇和沃森小姐的说教的反抗和逃避,和他帮助杰姆摆脱奴役的行为,都是英雄的行为。在杰姆被出卖后,哈克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后撕毁告密信,选择解救杰姆,这正是英雄的成长表现。哈克就是具有原型意义的美国英雄。他真诚,勇敢,向往自由。哈克正是在象征纯洁和生命力的密西西比河上完成了他英雄式人格的成长和完善。读者从中有视觉和感受上的双重冲击,体悟哈克那颗对自由的渴望的心。 二、 意象解读 (一)动物之意象
小说共43章节,大致可以分为3大部分。第1部分描写了哈克与道格拉斯寡妇的生活。第2部分记录了哈克与杰姆在密西西比河的逃亡经历。第3部分叙述了哈克营救杰姆的过程,最终杰姆获得了自由。
这部小说看上去情节散乱,然而读者可以从自然意象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故事发展线索。 小说开篇提到蜘蛛的死亡,这预示着坏事的降临。刚刚适应了与道格拉斯寡妇一起生活的哈克被酒醉的父亲强制带回了树林里,并被威胁交出所有的钱。蜘蛛的死亡暗喻了哈克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在哈克成功逃离了父亲的控制时,文中出现了一只野猪。而看见自然界的野猪,会被人们看作交好运的征兆。哈克被父亲管制的日子里,父亲常外出买酒喝,哈克靠自己的能力抓鱼或鸟填饱肚子。一天哈克碰到一只野猪,并将它成功制服并借机用野猪血制造了自己死亡的假象,开始了他的密西西比河历险记。
蛇在圣经故事里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哈克在小说里曾经摸到过死蛇皮,接着就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杰姆被蛇咬伤,小船丢失,木筏被水冲走,大雾中迷失方向。哈克一开始是不相信杰姆告诉他蛇会带来厄运的说法,并嘲笑杰姆,还杀死了一只小响尾蛇把它绑在杰姆的睡毯上。然而后来的经历验证了蛇的。 (二)水之意象
自然界中的水历来在文学作品中是重要的元素。水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净化灵魂和赎罪。文明的起源也离不开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起源于大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意象频繁出现并不断重复,折射出小说人物的主体意识。这里的水意象,泛指广义的自然间的液体,包括江湖河海里的水体,从天空落下的雨水,甚至眼泪。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意象的呈现形式有密西西比河,哈克父亲喝的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意象的重复为读者进入马克·吐温所描写的世界的重要通道。重复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对于小说来说具有非凡的意蕴。重复不仅是形式上的,还承载有特殊而又复杂的内涵。密西西比河象征着自由和天堂。它是美国第一大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遥远,面积最广大的河流。印第安人称其为众水之父。还有'老人河'之称。小说中对密西西比河的描写,主要分布在第九、十五、十九章。川流不息的密西西比河如慈母般抚慰哈克饱受摧残的心灵,净化了他的灵魂,赋予他生活的勇气和茁壮的生命力,犹如人生征程的始发。
马克·吐温在小说中用密西西比河隔开了岸上和河上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岸上的世界里,哈克和杰姆都活得分外压抑。哈克被暴躁的父亲虐待,道格拉斯寡妇唠叨,还有沃森小姐的说教。杰姆面临被主人卖到远方的厄运。而密西西比河犹如一条通向自由的彩虹,带着这两个命运的弃儿来到了河上世界。密西西比河象征着道德净化,是哈克和杰姆的避难所。只有在河上,两人才脱离了社会的压迫,不受约束。密西西比河帮助哈克和杰姆离开岸上的丑恶世界,免受压抑,奴役和。河上的世界如传说中的乌托邦,是一个相对真空,不受污染的世界。哈克和杰姆坐着木筏沿河漂流,尽情享受那宝贵的原始幸福。在航行过程中,哈克成长了,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有强烈正义感的小伙子,是密西西比河这母亲之河教化了这个纯真的孩子。
小说中呈现的水意象另一呈现形式即哈克父亲喝的酒。水意象既可以是温暖的,也可以是暴戾肆虐的。这里水的意象被压抑变形了。哈克的父亲每次酗酒过后,会变得不可理喻和专横,会痛打哈克一顿。哈克在父亲那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小说中从头至尾只在第五章节借哈克父亲的嘴提到了哈克的母亲。哈克缺失的母爱只能从密西西比河这母亲之河获得弥补。水与母亲之间的联系不言而喻。 (三)木筏之意象
木筏是家的象征。小说的第十九章,在目睹了格兰纪福家族和谢伯逊家族的搏斗厮杀后,哈克回到河边,跟杰姆重逢后喜悦地说,“说来说去全世界没有一个家能赶得上木筏子的。别的地方是另外一个天地。在一只木筏子上啊,你感觉到的,就是自由,就是舒坦,就是轻松愉快。”[4]哈克和杰姆坐在漂浮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木筏,就像是躺在妈妈怀抱里的婴儿,甜蜜而又安心。每当哈克和杰姆在岸上的世界遭遇到不幸,回到河上世界的木筏里,总能得到家的安慰。木筏是一个安全的处所,是他们心灵的家。
木筏还有重生的象征意义。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设计了哈克的3次死亡和重生。岸上的哈克已经死亡。哈克每次从岸上世界回到河上世界,都在木筏上。只有回到木筏上,哈克才是真正的哈克。
(四)陆地之意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不是在陆地上就是在河上。陆地成为19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奴隶制的伪善的象征。岸上的世界漆黑一片,没有希望,没有光明,没有自由。
岸上世界的哈克已经被社会的黑暗和所谋杀。马克·吐温是通过哈克为了从专横的父亲手底下逃跑掉,伪造了被杀害的现场,然后偷偷坐上木筏沿河而下这一情节,暴露了原来岸上的哈克已经死了。河上的哈克重获新生。此后哈克再进入岸上世界时都不是以哈克自己的身份出现的,或者是叫莎拉·维廉斯的女孩,或者是乔治·杰克逊,或者是假扮的仆人。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设计了哈克的3次死亡和重生。第一次死亡出现在第七章节,哈克制造了自己被强盗杀害的假象。第二次死亡记录在第十六章节,哈克和杰姆沉入了河底。第三次死亡出现在第十九章节,哈克与杰姆在岸上失散,遭遇了格兰纪福家族和谢伯逊家族的搏斗厮杀,差点真的被杀掉。这三次死亡都是经过回到木筏上回到河上世界才能让哈克得以重生。可见,陆地、岸上世界已经成为自由精神的死亡国度。 三、结语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人物和意象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总而言之,整部小说是一个由人物,事件,意象等组成的象征体。小说中这些意象既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可以烘托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深化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杨岂琛,龙文佩.美国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43. [2] 陈晓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06~108.
[3] 池青.《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河的双重寓意[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5:74~76.
[4] 马克·吐温.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00. [5]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