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童谣在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四川童谣在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发表时间:2020-06-24T02:01:53.604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7月总第349期 作者: 王秀娟

[导读] 将四川童谣融合到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 610100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小学音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四川童谣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遗产,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化艺术,将其融合到小学低段音乐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传承民间文化。

关键词:四川童谣 音乐教育 价值分析

民间童谣作为文化传承中的一部分,其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优势,将其应用到小学低段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为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语言和情感感知能力带来新契机。而四川童谣体现出的鲜明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民间文化、民俗风情,表达了四川人民的心理、思维以及精神。将四川童谣融合到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一、文化价值体现 1.民间文化传承。

民间童谣作为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其中渗透着地域、民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将其融入到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可以进一步促使小学生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也为以后的小学语言教育、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知识储备。

四川童谣,主要源自四川盆地一带以方言为基础的儿童歌谣。近几年,四川在旅游、饮食等文化方面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四川文化。正如《西蜀景》,“一进东门天涯石,二出南门五块砖,三桥九洞石狮子,青羊宫内会神仙……”这其中蕴含了四川景观,增强了同学对四川景观和方言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通过民间童谣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兴趣,同时也非常有利于促进四川童谣的发展,从而传承四川巴蜀文化。 2.提高学生文化认同素养。

四川童谣,从其歌词中不难看出,其反映着四川人民的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社会劳动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巴蜀地方色彩。可以说,四川童谣是四川人民经过历史的长河留下的智慧结晶,其充分体现着四川人民的审美情趣。而童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曲种,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四川文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育价值体现 1.丰富音乐教育内容。

从小学低段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看,其融合中西方的文化元素,有部分地方特色儿歌,但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将四川民间童谣融合到音乐教育中,能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尤其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可以更好地帮助其记忆和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 2.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小学低段音乐教育课程中融入四川童谣,可以增强学生对四川童谣的认知,使其体会到亲切、自然、真实的地方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比如四川童谣《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还有《红萝卜》“红萝卜,蜜蜜(min)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没得钱”;又或者《胖娃歌》“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这三首四川民间童谣的节奏欢快、词尾押韵、内容风趣,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艺术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音乐价值体现

1.蕴含音乐要素,突出节奏复杂性。

在音乐中,节奏扮演着重要的角度。而四川童谣郎朗上口,节奏非常复杂多变,也正是因为这种节奏的变化,才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童谣作品。在四川童谣中,并不全是二八节奏,还包含了前八后十六、四十六等复杂节奏。 2.寓教于乐,突出表演游戏化。

四川童谣的典型特点就是边唱边玩,非常适合在游戏中演唱。而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将童谣作为音乐素材,以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音乐,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比如《拉锯扯锯》:拉锯扯据,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待女婿,就是不带**(同学名字)去,两个同学手拉手边唱边做动作。 3.融入四川方言,突出语言地域性。

“四川话”语言特色非常鲜明,其调性分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入声五类,语言节奏非常明朗,同时还带有一种幽默感。比如《黄丝蚂蚂》“黄丝黄丝蚂蚂,请你来吃嘠嘠;大官不来,小官来;吹吹打打一路来。”教师在带领学生唱四川童谣时,需要使用方言才可以凸显出其地方音乐特色。 4.创新教育、突出编创即兴化。

从多数四川童谣不难发现,童谣会存在很多的不同版本。主要是因为人们都是随意的顺口改编,即兴化比较突出,这与音乐教育的目标非常相符。所以音乐教师可以从即兴出发构建自由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四川童谣中浓缩着四川文化的精髓,更丰富着学生文化生活,有利于四川文化的代代相传。其具有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等特点会受到小学低段学生喜爱,将会成为小学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教学辅助。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了解其运用价值,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遵循基础教育原则,不断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民间童谣教育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学习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