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手机失泄密隐患与防范对策
【摘 要】本文介绍了3G 手机的特点,分析了3G手机使用对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的影响,从保密教育、技术防范和场所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做好信息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对于把握3G时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3G;信息安全;对策
3rd Generation,简称3G,中文含义就是: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移动手机(2G)来说,3G手机一般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实现“无缝链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它在信息服务方式、多媒体形式、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它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网上娱乐、快速浏览、视频通话、导航定位等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1 3G手机的主要特点 1.1高速上网
3G手机无线传输最高速度可达3.6 MB/s,则相当于每秒传输20万字,这速度可以看视频,浏览网页,看各种新闻等,这速度几乎超过家用的宽带的网速。
1.2电子商务
3G是移动通p2 3G手机的失泄密隐患 2.1高速数据传输,可导致秘密信息直接泄露
3G数据传输每秒高达20万字,该速度不仅可以传输一般的文件,邮件,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涉密的视频,照片等。3G手机在视频通话时通话双方就可接收对方手机摄像视野范围内的所有影像,一旦被敌特分子远程遥控,窃密者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时打开被控手机上的摄像头窥探我内部情况,拍摄有关涉密信息,相当于来了一个视频直播[1]。
2.2先进的导航定位功能和实名制度,使用户行动容易暴露 3G运营商通过技术监控系统对各个用户实施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不仅解决了手机漫游和越区切换问题,还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无论何时何地打开手机,都会有定位。同时,由于3G手机实行实名制入网,机主与手机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一旦成为3G网络用户,既已完成身份注册,即使更换手机和SIM卡,还可通过声音和影像识别等方法确定身份。如果综合运用身份识别和导航定位功能,用户行动几乎完全透明[2]。
2.3智能平台使得面临的攻击、窃密威胁增大
智能手机在给用户提供极大的功能扩展空间的同时,由于缺乏安全措施,也给针对3G手机的“黑客入侵”、“木马控制”、病毒感染”
等攻击提供了破坏的目标,造成个人信息失控[3]。
2.4海量存储使得敏感信息难以管控
3G手机的存储容量相当于普通U盘,具有USB接口和蓝牙功能,既可以当U盘使用,也可无线传输,还可与电脑连接,互相拷贝资料等。同时,手机卡较小,容易携带,但容易导致敏感信息的丢失以及控制,增大对敏感信息的管控难度[4]。手机中存储的通信录、短信、银行密码、涉密文件等重要信息,都是窃密者觊觎的重要目标。
3 3G手机安全防范
3.1加强教育引导,打牢思想基础
当前,不少人对3G手机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使用3G手机给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3G手机失泄密事件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在加强保密教育上下苦工,大力开展3G手机知识普及、保密制度学习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守法意识和保密意识,从思想上筑牢信息安全保密防线。
3.2注重技术防范,筑牢技术“防火墙”
3G手机如今已与电脑没太大差别。我们要对重要人员的手机特别是3G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查杀病毒木马;要安装手机保密软件,对3G手机内的文件夹和文件实施加密,降低3G手机文
件发送或管理不严带来的安全风险;要禁止3G手机与办公电子设备互连混用,防止秘密信息外泄;要养成很好的习惯,在正规的手机店进行修理等,防止被植入木马程序[5]。
3.3加强涉密场所管理,提高安全系数
由于3G手机即使在关机状态也能导航定位,关机不等于安全,因此要在重要场合配置门禁检测系统,“严禁携带”、“集中存放”和“机电分离”应作为强行规定,作为一条铁的纪律,让手机彻底“无线”,使手机泄密断路、死路。对重要岗位、重要场所建立屏蔽装置,使用干扰或监控设备[6],把手机完全“憋死”。
4结语
如今,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的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教管并举,堵疏结合,提高保密意识,抓好末端落实,及时排除失泄密隐患,才能更加有效地把握3G时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张岩,杨玲.3G手机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6):176-177
[2]万志坚,朱涛.3G手机使用对安全保密工作影响的剖析及对策[J].工程学院学报,2010(7):18-20
[3]刘敏,梁进,高伟.3G手机的保密安全[J]. 科技信息,2010,31:27,31
[4]宋毅飞.浅析3G手机通信领域的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电子商务,2011(6):350
[5]高魏.论3G手机的使用给边防信息安全带来的隐患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11):156
[6]高明.3G手机失泄密隐患及安全防范对策[J]. 通信技术,2010(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