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正如那些名家所说的“以史为鉴”一样。通过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用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或许正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中所缺少的部分。
初级中学的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如何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粗浅做法: 一、利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给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定位,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目标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加上历史学科贯穿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我就每一届的初一学年开始制定这样的教育方案。
1、 解读课标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定位。
2、 设计整体计划,三个学年分别进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史教育,近现代的传统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