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位改变配合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后位临床分析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后位临床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后位临床分析

作者:张梅 杨丽晔 崔友红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持续性枕后位患者220例,试验组110例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对照组110例未做任何处理。结果:试验组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徒手旋转胎头; 体位改变

中图分类号 R71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4-0013-02

孕妇怀孕期间发生胎头方位异常的情况比较常见,其会导致产妇发生难产[1]。胎头方位异常多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情况,其也是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一项指征。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22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所有产妇随机分组,试验组110例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对照组110例未做任何处理。以探讨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220例持续枕后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1+5周。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试验组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消毒外阴,于宫缩间歇期,将胎头稍加转移,如胎头松动,右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分别握住胎头两侧触清囟门。同时,左手在下腹部相当于胎儿肩的部位,助手在腹部按住胎背及胎臀,术者及助手同步在宫缩时从阴道内及腹部向枕前位旋转。对左枕后位(LOP)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为左枕前位(LOA),对右枕后位(ROP)以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为右枕前位(ROA)。转位成功后手指不急于抽出,观察胎头周围有无脐带隐性脱垂,胎头位置有无回转,等待2次宫缩后手指抽出。术后向推动方向侧卧位。 1.3 徒手旋转胎头术指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无明显头盆不称,在活跃期四项总评分≥11分(骨盆大小、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产力强弱)。(2)宫口扩张5~6 cm。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 cm。(3)胎膜已破。(4)无胎儿窘迫,胎儿情况良好。(5)胎头无明显水肿或血肿(胎头无明显产瘤形成)。 1.4 观察指标及转位成功标志

统计两组母儿结局包括: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情况。手法转位成功:产妇以枕前位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可判断为手法转位成功,经剖宫产分娩视为操作失败。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试验组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试验组新生儿体重2600~3850 g,平均3250 g,对照组新生儿体重2550~3800 g,平均3260 g。所有新生儿均进行Apgar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分101例,5~7分9例。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分94例,5~7分16例,无重度窒息儿出生。 3 讨论

头位难产中最常见为胎头位置异常,持续性枕后位比较多见[2]。其对产妇分娩各产程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一项指征。于第一产程晚期或第二产程早期可对其进行手法转位操作,从而让产妇可以顺利生产。

手法转位操作选择的时机是成功的关键,认为当宫口扩张6~8 cm时,先露在坐骨棘平至棘下1.5 cm,此时行手转胎头术最为适宜。刘爱民[3]认为宫口扩张>6~8 cm、先露在棘平至棘下1~2 cm,有良好宫缩时手法旋转易成功。凌萝达[4]提出的头位分娩评分法是协助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可以判断持续性枕后位分娩的难易度并决定分娩方式。漆洪波等[5]认为头位分娩评分10分是决定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的界限值。孕妇取侧俯卧位身体重心改变,可使胎儿借助羊水浮力润滑作用,在良好产力的推动下,结合手法旋转异常胎方位,使其重心绕骨盆纵轴向前旋转,从而使难产变顺产,产程缩短,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操作应注意如下情况。(1)操作应符合适应证,细致观察产妇的情况,分析好后再进行操作;(2)进行操作的手法应轻柔,不可粗暴操作;(3)对枕后位头再旋转,如仍不能成功者,以剖宫产为宜;(4)应避免上推胎头过高,防止脐带脱垂;(5)在宫缩间歇期进行;(6)操作时注意避开大小囟门及颅缝,转胎位时着力点在胎头骨质部分,不可着力于胎儿头皮上,避免头皮与骨质错位;(7)应对胎儿进行密切监控,避免其出现宫内窘迫的情况发生,给产妇预防性吸氧;(8)操作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且重复的次数也不可过多,避免对胎儿有所损伤;(9)对子宫病理缩复环和先兆子宫破裂者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级以上者禁用[6]。

本文研究发现,试验组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

[2]Riethmuller D,Teffaud O,Eyraud J L,et al.Maternal and fetal prognosis of occipito-posterior presentation[J].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Paris),1999,28(1):41-47. [3]刘爱民.手转胎头术纠正枕位异常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67-169. [4]凌萝达,顾美礼.难产[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290-321.

[5]漆洪波,孙江川,李莉,等.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102-104.

[6]杨丽晔,崔友红,张梅,等.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44-45.

(收稿日期:2012-10-12) (编辑:陈春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