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葡萄酒故事3

葡萄酒故事3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六章 《论农业》

1、加图身兼政治家、军人及作家三种身份,是第一位以拉丁文撰写意大利历史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详细记录葡萄种植的。他于80岁左右的时候写下《论农业》一书,完整地描述酒庄的运作模式,包括毫无良知的算计如何压榨奴隶,又不会虐待致死。

2、罗马毁灭迦太基时烧毁了迦太基的图书馆,唯一一本被带回罗马的著作就是马戈的《论农业》,原文(迦太基文)著作已失传,现存有希腊文及拉丁文译本。迦太基人马戈的《论农业》是当时阅读率最高的农业书籍。

3、坎帕尼亚当今最负盛名的酿酒大师是来自艾佛利诺的马斯特罗拉蒂诺。马氏是酿酒考古学家,栽种的酿酒葡萄全部是当年罗马人使用的本地葡萄。普林尼说,希腊最好的酿酒葡萄是阿米尼亚葡萄,酿造的酒醇厚丰富,陈年后更添风味。马氏另栽培的三种古罗马时期的葡萄,最优秀的是菲亚诺,原名拉提诺。据传,菲亚诺是普林尼取的名字,意为“吸引蜜蜂”,可能就是托斯卡纳的莫斯卡德洛葡萄。菲亚诺葡萄不属于麝香葡萄,苍白的酒色状似平庸,却是当地最好的产品。 4、普林尼曾预言道:“葡萄酒销往国外…运输途中的晃动可加速熟成。”1700年后,这句话终于成真。

5、另一种加快氧化与熟成的方法是烟熏:在烟气弥漫的房间,将酒罐置于炉火旁边,借助热气与烟产生烟熏的味道。奇妙的是,酒的颜色会因而转淡,酸度也会增高。

6、在过去,所有的一级葡萄酒皆是白酒。红酒未经陈年熟成,只是

餐馆的日常饮料。而红酒经过木桶长期储存,会变得口感浑厚、单宁度高,因此要陈年很久之后才会瓶装出售。

第七章 犹太生活与教仪式

1、著名的律书《巴比伦塔木德》记述了分辨土壤的奇特办法,“休利特人嗅闻土壤的味道,而希末人却像蛇一样舔舐土壤。”据说,西多会的修士以品尝土壤作为划分葡萄园边界的测量方法。

2、对希腊人来说,酒是和忘我的同义词,喝醉酒可是件神圣的大事。对犹太人来说,喝酒只是祈福,却有危险的副作用,所以必须符合严格的教规。

3、“盛行于罗马的各种宗教活动,对一般民众来说最真实不过,对哲人来说尽是连篇谎话,对执政者来说则是必要手段”这是历史学家吉朋对罗马宗教的嘲讽。

4、犹太人对酒的虔诚充斥在法律与文学之中,没有一个公众、宗教活动或是家庭缺少它。耶稣在迦南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就是在一场婚宴中因葡萄酒供应不足,他令仆役从井里打来六桶水(这口井现在仍完好的保存在方济会一间小教堂的地下室),一倒出来就变成葡萄酒,而且比新郎准备的葡萄酒质量更好。

5、《踩葡萄》描绘葡萄酒与耶稣鲜血之间的关联,是中古时期流行于中欧的绘画主题,巴伐利亚,公元1500年。

6、《哥林多前书》对耶稣的最后晚餐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主耶稣被出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说‘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这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力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

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7、制定犹太酒(洁净葡萄酒)的规则非常简单,就是确保(由犹太教祭司拉比严格监控)在任何情况下,葡萄酒都不会受到外邦人(异教徒)的碰触,制作过程相当耗时。不当的举止会玷污了敬神的葡萄酒,相关的习俗由来已久,字崇拜主神巴力之后,犹太人既不得与外邦人近距离接触。基于现实特殊需要,他们可饮用外邦人恶意挑衅的葡萄酒,以免其他外邦人有样学样。

8、公元2世纪,教徒终于在小亚细亚建立起第一座教堂;4世纪,君士坦丁堡成为庇护所,圣餐变成正式仪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大礼弥撒或浸信会圣餐式,只是形式或有差异。圣餐仪式必须备有葡萄酒,因为这是耶稣的遗嘱,当他请领圣礼时选择了葡萄酒,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葡萄酒突显了圣礼的功效,那就是精神上的快乐,因为葡萄酒能愉悦人心。

第八章 绿意盎然的国度

1、塞雷即是现在的赫雷斯,雪莉酒乡。诗人马提雅尔推荐的塞雷酒,如果这款葡萄酒真的来自塞雷,马提雅尔便是第一位赞美雪莉酒的作家。

2、波尔多最早的葡萄园应该是斯特拉博造访后即告开始,也就是公元43年罗马皇帝喀劳狄进攻不列颠的同一时期。事实上,这里土壤贫瘠,只长得出牧草,之所以被选定为港口,是因为河水的冲刷堆积出砾石堤岸,堤岸外就是沼泽和冲击平原,具有防洪的效果。波尔多

位于盖伦河及多尔多涅河交汇点不远处,盖伦河在此的水面并不宽阔,不是农民理想的耕种区,却是商人安全又便利的天堂。

3、公元3世纪,木桶已取代双耳酒罐作为主要的运输容器。众所周知,木桶是凯尔特人的发明,两千多年以来,箍桶的技艺几乎没有改变,材质依然是凯尔特人喜好的木头与金属。他们精于屋梁的建造,如果没有凯尔特木工的模板,是不可能完成罗马伟大的大理石穹形屋顶的。罗马人很快就发现,轻巧、耐用且能滚动的木桶比笨重又易碎的酒罐好上百倍,尤其适合天气寒冷、湿度偏高的北方,唯一的缺点就是木头会“呼吸”,所以无法像酒罐一样密封。

4、“葡萄丘区”意指种植葡萄的特定丘区。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造访金丘,当地的葡萄农在他们共同上陈的书中第一次出现了“葡萄丘区”的提法。

5、金丘是古代唯一没有河水流经的葡萄园地。第一个与罗马帝国结盟的高卢部落是埃杜维,在帝国的帮助下建造新的城堡—奥古斯都堡,但那里地势过高,气温太低,并不适宜葡萄栽种。不过,奥古斯都堡的城市区域涵盖了金丘,位居南北动脉的中心,是又一个种植葡萄兼酿酒的绝佳地点。

6、金丘此地的葡萄种植采用压条法:就是将茎干置于地上,利用压条促使新根生长,每年的新芽与果实则靠临时的木桩支撑,这解释了老树根纠缠不清的原因。

7、金丘的第一座葡萄园应该是公元3世纪中叶前建造的,之后葡萄园的发展稍具规模。里昂这座大城在此时走向没落。

8、历史学家吉朋称罗马帝国的衰亡是“蛮族与宗教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圣徒时代。

9、早在公元前1500年青铜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有玻璃酒杯了。不过最早的饮酒器皿多为陶制,特殊节日或举行宗教仪式时才会使用黄金酒器。

10、公元前4000年,人们就知道熔化玻璃,然后附着到其他固体上的技术。公元前1500年,中空的玻璃器皿悄然问世,这也许起源自埃及——只要将沙袋浸在熔化玻璃的坩埚里,然后在平坦的石面工作台旋转成型,带玻璃冷却后取出沙袋即可。这样的制作方法迟至公元前1200年才传遍整个近东,却消失于第一次的“黑暗时代”,然后与公元前8世纪复出。埃及、腓尼基与叙利亚成为玻璃制造中心。 11、吹玻璃的技术源自公元前1世纪的叙利亚,在罗马帝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玻璃酒器仍是奢华的代表,要到18世纪以后才广为流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