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来源:化拓教育网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内容摘要:新时代的教育技术为音乐课的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往的音乐课堂只有几样乐器辅助我们的教学,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电教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电子白板等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有了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了直观情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课堂省时省力,更便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将我们的教育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兴趣 引发情感 提高审美能力 创设情境 渗透文化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为音乐课的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往的音乐课堂只有几样乐器辅助我们的教学,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电教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电子白板等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它们的进入,丰富了我们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手段,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它们以增大教学密度和容量,用声、形、光、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的传输量,开阔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从而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全面铺开,并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之中。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去学,喜欢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多媒体音乐课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它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顺序和对场面创设的能力,能立刻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学戏曲》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演绎中国京剧的发展历史,应重点了解它的发展概况、行当角色、京剧的唱腔、京剧的表演艺术以及京剧的脸谱等。接着,在屏幕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京剧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配以解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融合,又吸收了昆腔、秦腔的精华和许多民间音乐,形成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京剧。从而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京剧的表演艺术以及京剧的脸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通过多媒体以艺术的手法和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学生对中国京剧的起源、发展等内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引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兴趣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音乐课来讲,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听、唱为主,虽然同样可以学好一首乐曲,可是难免有些枯燥,并容易让学生在反复学唱中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学生学

得更轻松,并且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画面把教学内容一环接一环地在课件中串联起来,让学生的目光始终跟随着课件,思路跟随着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唱歌、跳舞、动手等活动,以至于学生会觉得时间比平时过得快,一堂课40分钟很快就结束了,而他们却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它对于启智益能、触发灵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视、听紧密结合,再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诱导学生在聆听中去感知、认识、想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景体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在平常音乐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结合电脑信息技术学科中所学的知识技能上网查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知识;在平时课前或课后,以及期末考查、自测中,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综合归纳、积累课内外音乐知识,建立个人音乐知识库,制作文字、图片、音响融为一体的音乐软件,使各科知识触类旁通,相互促进提高。

例如,在管弦乐合奏《彼得与狼》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觉音乐形象,我通过课件分别播放小鸟、鸭子、猫、老爷爷、狼和彼得的音乐,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他们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观察与鉴赏

中去归纳、总结这些乐器的音乐特点。接着老师根据性格化的动物和人物介绍乐器: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老爷爷-大管,狼-圆号,彼得-小提琴。学生通过听、说、看、想多种感官的参与,步步深入,深刻地领悟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寓教于乐,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音乐教学又不同于绘画教学,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还只能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这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制作一张春天的课件,让春天绚丽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目光,渲染课堂的气氛。如在《我们的田野》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到清晰规范的歌谱,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又能看到歌词所反映的美景,如粉红的荷花,碧绿的河水,起伏的稻田......教学中,教师只要选择课件中的相应区域,一按鼠标,就可以把图、文、动画等清晰规范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有利于学生对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和所学音乐知识的掌握。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直观生动的画面内容远远比教师天

花乱坠的修辞更乐于接受,在视觉的冲击上感受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并将歌曲中的重点与难点都弱化在设置的各个情境中。

五、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是以音乐的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美的,所以提高同学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欣赏教育的关键。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加强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可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时,先介绍乐曲的内容,然后播放课件:随着优美淳朴,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旋律--屏幕上出现了流水潺潺,杨柳依依,牧童骑牛吹笛,神态怡然自得,悠扬的笛声在春风中飘荡着的一幅田园风光的景象......。同学们被这图文并茂、声像一体、情景交融的美陶醉了、感动了,有的两眼注视着画面,有的轻轻拍打着节奏,聚精会神地倾听着......这样学生便对作品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受。继而,再通过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让学生分段欣赏乐曲并提出问题,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六、集成播放,为课堂节时省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是多功能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免不了要在黑板或纸张上密密麻麻地书写节奏、乐谱、视唱曲,甚至抄写歌词,这样既烦琐又耗时费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可集媒体的多项功能非常方便地解决以上问题。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教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书写歌词、曲谱、插图等,繁琐杂乱,费力耗时,而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只需课前把准备在黑板上抄写的内容做成课件,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教学内容通过课件播放出来,既清晰规范,又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永远都能保持一种新鲜感,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来考虑其它的东西,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还加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地跳》这首歌曲时,我邀请学生一起观看课前在网上搜集整理的傣族资料:他们的服饰、住房、生活习俗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跟着录像中的傣族人学跳舞。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通过多媒体以艺术的手法,了解了这些民族舞的节奏、动作特点,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感悟。这样,通过从形式的美到内容的美再到精神的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正确认识,逐步深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便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演唱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同时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拿中国的民歌来说,各个民族有各自不相同的风俗、语言、服装、建筑、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其中。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话,教师就可以把可能涉及的内容做成课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很多的优势,在音乐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时效性,能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它将会更好的为音乐、其他教学以

及其他各个领域服务。它必将会成为未来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我们的教育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教育教学大纲》

《音乐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