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

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

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简介1、课题背景2 0 世纪 9 0 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了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重要走向。一是教师培养大学化,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的高素质、高学历要求;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合格的教师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和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资格证书。这种变革给教师教育和高师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家意识到发展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 , 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文件,并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一步对教师教育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核心,是实施教学专业化的教育学科主干课程。学科教学论也称分科教学法、分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或教师教育机构的特色学科或教师教育学科。在高等师范院校里,学科教学论是唯一分散在各院系的教育学科专业,体现各院系的“师范”或“教育”的专业性质。学科教学论涵盖中学教学各学科,是队伍最庞大的、最直接地联系着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学科。学科教学论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与专业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有机结合,研究专业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中学的教学规律和指导中学的教学实践,根据时代的需要和教师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小学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科教学论究竟应该做哪些改革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应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每个学科教学论教师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师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个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迫切。本项目是希望通过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实际改革,探索出适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教学论课程体系。本课题名称“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于2013年5月批准立项,立项号QJY125023。课题共有5名成员参与,均为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一线教师,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课题研究时间表:2013年3月——2013月6月:反思教学,并通过和已毕业的师范生交流,了解本科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论课程的问题所在,制定改革计划;2013年6月——2014年12月: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2014年12月——2015年4月:整理过程材料,总结经验,提升理论。 二、内容摘要2 0 世纪 9 0 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了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重要走向。一是教师培养大学化,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的高素质、高学历要求;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合格的教师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和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资格证书。这种变革给教师教育和高师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家意识到发展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 , 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文件,并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进一步对教师教育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核心,是实施教学专业化的教育学科主干课程。学科教学论也称分科教学法、分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或教师教育机构的特色学科或教师教育学科。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进行研究:第一,目前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对已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在职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他们对大学四年教师教育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对他们职业工作的影响,重点了解有哪些问题是学科教学论课程可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第二,分析借鉴其他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及课程论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我们重点分析了美国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育实践及评价方式,分析和我国培养方式的不同,以期寻找好适合我国国情的更贴合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第三,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在了解在职教师需求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强化课程标准解读,强调教育基本目的,突出教育责任感的培养。第四,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论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讲理论,然后辅以案例说明。学生往往一听就明白,但是却没有深入思考,无法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优选教材,教材不能太厚,平实、简炼为上;课前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陈述主要内容。然后通常再通过层层设问或者给出案例进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作答。接着进行班级讨论,统一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1、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了解;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往往事半功倍;3、学以致用,每次课学生都能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4、产生思维碰撞。很多时候教育问题并无对错之分,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第五,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教学论考试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考查的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的说服力也不够。我们现在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手段,首先是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然后是教学实践(微格),纸笔测试以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的撰写、初高中和大学普通物理知识掌握为主。这样做的好处是考查的内容全面,并且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第六,利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时下,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各类的教学技能比赛也应运而生,我校的师范生也参加了诸如“人教社杯”、“东芝杯”等全国各类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学生首先对教学有所了解,产生兴趣,进而肯投入时间精力钻研教学,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论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体现了教学改的成效。并且《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专业能力拓展的创新实践》在2014年获得海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报告正文2 0 世纪 9 0 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了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重要走向。一是教师培养大学化,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的高素质、高学历要求;二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合格的教师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和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资格证书。这种变革给教师教育和高师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家意识到发展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 , 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文件,并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一步对教师教育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师教育改革中,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学科教学论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核心,是实施教学专业化的教育学科主干课程。学科教学论也称分科教学法、分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是师范院校或教师教育机构的特色学科或教师教育学科。在高等师范院校里,学科教学论是唯一分散在各院系的教育学科专业,体现各院系的“师范”或“教育”的专业性质。学科教学论涵盖中学教学各学科,是队伍最庞大的、最直接地联系着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学科。学科教学论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与专业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有机结合,研究专业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中学的教学规律和指导中学的教学实践,根据时代的需要和教师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小学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科教学论究竟应该做哪些改革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应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每个学科教学论教师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教师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个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迫切。本项目是希望通过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实际改革,探索出适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教学论课程体系。在世界教育史上,教学论经过“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形成教学论学科,经历了约350年的历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教学论的确立作出了贡献,他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奠定了教学论的学科基础。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内容比较宽泛,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目前,在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的背景下,教学论课程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普遍的关注。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在教学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课程设计和教材的编选、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然而,对于学科教学论,由于其和学科结合的特殊性,并没有引起真正的关注,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教学论本身,而不是教学论和学科知识的融合,而这恰恰是教师教学知识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内容,如何把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如何使学生获得PCK知识,这是科学教学论索要研究的任务。对此,国内外除了少数文章中稍有提到,重点研究的很少。尽管各个学科都有多个版本的学科教学论书籍,可书籍的更新速度远远无法与教育理论更新的速度,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基础教育的文件,这些文件的精神很难在书中有所体现。很多学科教学论书籍依然是遵循了传统教科书的体系脉络,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学科教学论课程都期待着一场大的变革。而目前,这场变革还没有明确的路标,我们只能借助已有的经验摸索前进。因此,我们确立了以下课题“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探索”,我们的课题主要有以下目标: 1、本项目希望通过对现有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建立起学科教学论课程群。2、本项目希望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期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内容:1、现有的科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利与弊;2、学科教学论课程群的组成,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环节,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和教育责任感的提升;3、学科教学论课程理论课内容的革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重点应该研究哪些内容;4、学科教学论课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学才有效;5、学科教学论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顺序、怎样的形式开展才更有效;6、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学习学科教学论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上好一节课,而是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作为一个教师,他的专业成长之路是从大学开始的,学科教学论要教给他的不是模仿老师上一节课,而是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评价的改革必不可少,传统依靠学生记忆一些教学理论的评价方式显然不适

合,如何评价学生也是本项目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本课题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梳理学科教学研究的历史轨迹,辨析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内容核心,理解学科教学知识的要素、层级模型,揭示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实践形态。理论研究:根据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特征和实践形态,构建学科教学论课程群,改革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实验研究:将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到师范生的培养中去,检验效果如何。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进行研究:第一,目前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对已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在职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他们对大学四年教师教育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对他们职业工作的影响,重点了解有哪些问题是学科教学论课程可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第二,分析借鉴其他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及课程论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我们重点分析了美国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育实践及评价方式,分析和我国培养方式的不同,以期寻找好适合我国国情的更贴合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第三,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在了解在职教师需求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主要包括:强化课程标准解读,强调教育基本目的,突出教育责任感的培养。第四,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论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讲理论,然后辅以案例说明。学生往往一听就明白,但是却没有深入思考,无法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优选教材,教材不能太厚,平实、简炼为上;课前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陈述主要内容。然后通常再通过层层设问或者给出案例进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作答。接着进行班级讨论,统一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1、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了解;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往往事半功倍;3、学以致用,每次课学生都能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4、产生思维碰撞。很多时候教育问题并无对错之分,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第五,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教学论考试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考查的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的说服力也不够。我们现在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手段,首先是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然后是教学实践(微格),纸笔测试以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的撰写、初高中和大学普通物理知识掌握为主。这样做的好处是考查的内容全面,并且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第六,利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时下,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各类的教学技能比赛也应运而生,我校的师范生也参加了诸如“人教社杯”、“东芝杯”等全国各类教学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学生首先对教学有所了解,产生兴趣,进而肯投入时间精力钻研教学,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学生对于课程教学论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体现了教学改的成效。并且《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专业能力拓展的创新实践》在2014年获得海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我们也积极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公开发表论文7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2篇,还有1篇正在投稿中。当然,本课题的研究依然在继续,在教师准入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继续在进行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希望我们培养的师范生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真正有专业成长动力的优秀教师。 附件:论文:[1] 李晶晶,廖元锡. 美国职前物理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及启示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第9期(半月刊)[2] 李晶晶. 一个学科教学教师的反思[J].中国教师.2012年第24期(半月刊)[3]李晶晶,廖元锡.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3年第1期(季刊)[4]李晶晶. 海南省初中物理教师职后教育情况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5]回归教育理想——侧记职前教师教育[J]. 教师教育论坛·2014年第7期[6]廖元锡;

许烨; 李晶晶 . 美国中小学教师驻校制度研究及启示[J]. 当代教师教育.2013年第4期(季刊)[7]陈建花; 张丽娟; 沈有建 .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7期[8] 廖元锡,李晶晶.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学知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