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来源:化拓教育网
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NLZQ-Ⅰ标段路基工程的过渡段施工。

2作业准备

2.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核对施工图中过渡段的主要尺寸、位置、标高,核对过渡段与其他结构物的关系,搞清前后工序的衔接。

2.2技术人员对每个工班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交底到每一个作业人员。确保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清楚施工工艺、工序、工程关键控制点、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2.3组织过渡段施工调查,为过渡段与相邻结构物施工的土石方调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

2.4对过渡段特殊地质应进行现场施工地质补充勘探,核对有关地质资料,对地质不符的,应报设计、监理单位进行处理。

2.5过渡段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

2.6过渡段施工前,编制技术交底,明确过渡段与其他结构物先后施工的衔接顺序,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标准、检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

2.7过渡段预留:预留过渡段位置时,应确定起止位置,根据施工图计算预留位置,同时应当考虑施工中从在的影响。

2.8根据现场情况,设置纵横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或者采用抽水机强制排水,将水引入附近河渠,做好过渡段内排水施工。

3技术要求

3.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路基与桥梁、桥梁与隧洞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3.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后才能进行。

3.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3.4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3.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3.6过渡段地基采CFG桩或高压旋喷桩加固时,宜先进行CFG桩或高压旋喷桩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3.7过渡段排水要求

3.7.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3.7.2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3.7.3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3.7.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7.5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3.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3.9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4.1.1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

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20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形式见图1。

图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示意图图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示意图

4.1.2施工工艺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所示。

A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B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C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D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E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图2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质量检测与验收 养 护 分层、分区碾压 检工验合格进入下层施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汽车运输至现场 台背渗水墙砌筑 过渡段基底处理 检查合格 台背基坑砼回填 拌合水泥级配碎石 4.1.3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A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B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C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D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E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4.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4.2.1施工方法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3、图4所示。 A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B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C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D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图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一)

图4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二)

4.2.2施工工艺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5所示。

A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B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C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

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D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E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 4.2.3施工要点

A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

分层、分区碾压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工检验合格进入下层施检查合格 涵洞基坑砼回填 汽车运输至现场 过渡段基底处理 拌合水泥级配碎石 求进行养护。 养 护 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5%普通 硅酸盐水泥水泥。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 质量检测与验收 图5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

表层的要求。 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B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过渡段,过渡段沿线路方向为倒梯形,底宽2.0m,坡度1:2。当横向建筑物顶至轨底距离小于2.0m(有砟轨道为1.5m)时,结构物顶至基床表层底分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

普通硅酸盐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及Evd≥50MPa和压实系数K≥0.95三项指标。

C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路基填料为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

D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E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4.3.1施工方法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见图6、图7所示。 路堑

1:120.0≥5.02.01:20.6Ⅰ级配碎石掺5%水泥.0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级配碎石掺3%水泥Ⅰ基床以下图6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一)

A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B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图7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形式(二)

C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D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4.3.2施工工艺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图8所示。

A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

B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C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 D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4.3.3施工要点

A路堤与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在路堤侧设置过渡段,路堤侧20m至路堑侧不小于5m的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要求,基床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Evd≥50MPa。

检验合格 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路堤基底清理、路堑表层清理 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 入检下验一合拌合水泥

图8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

B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C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5、施工要求

5.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5.2过渡段如需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完成。

5.3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5.4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5.5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5.6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5.7现场桥头路基地形条件变化时,应重新计算级配碎石纵向坡度以满足过渡段长度要求。

5.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6、劳动力组织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组建路基施工架子队,并由本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根据工程情况配备若干劳务班组,进行路基过渡段工程的施工。

7、材料要求

7.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7.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7.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检测标准 9.1.1过渡段基底处理

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原地面处理应符合《高速铁路路基验收标准》4.1的有关规定。

9.1.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9.2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

9.2.1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9.2.2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2.3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 9.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9.3.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3.2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3.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地基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

9.3.4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9.3.5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9.3.6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

9.3.7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9.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

9.4.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9.4.2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4.3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9.4.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要求。

9.4.5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1 顶面路基宽度 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不小于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尺量 2 3 4 纵向填筑长度 纵向填筑坡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 不大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3点,左、中、右各1点 尺量计算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坡度尺量 边坡坡率(偏陡量) 3%设计值 9.5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9.5.1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9.5.2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5.3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9.5.4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9.6质量控制及检验

9.6.1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9.6.2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9.6.3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9.6.4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9.6.5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9.6.6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9.6.7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施工安全

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

10.1.4施工中,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制订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

10.2环境保护

10.2.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10.2.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10.2.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10.2.4在距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