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
性及策略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使得偏远地区农村人口呈现流动化趋势,越来越多农村人选择进城打工。尽管说这种做法能够提升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本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落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调动留守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在学生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通过综合分析偏远山区儿童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不佳。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父母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无法对其学习进行督促和鼓励。再加上代为监管儿童的长辈文化水平较低,学生缺少自律能力等,造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了解留守儿童内心想法,帮助其释放压力,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在进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其家庭状况、日常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情况,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采取一定手段改善其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能够弥补儿童在父母外出后的情感缺失,使其自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既有利于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又可以避免其产生自卑心理,促使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三)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危险的感知能力较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需要在综合分析留守儿童经常出现的意外事件的基础上,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传授留守儿童处理暴力伤害等事件的技巧,确保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寻求教师或者长辈的帮助,避免留守儿童受到伤害。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过去一般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便不少中小学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读册,但是其内容更加贴合大城市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偏远农村的学生因教育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师只是进行口头思想教育,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导致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照顾,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大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日常琐事经常焦虑不安且警觉性过强。与此同时,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缺少自信心,做事缺少主见,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甚至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不服从监护人和教师的管教,言语以及行为相对偏激,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更加强调满足儿童的经济需求,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只是能够为自己提供资金的人员,
与父母关系相对疏远。而且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指导,造成不少留守儿童性格敏感多疑,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
(三)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
尽管说目前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偏远山区在师资和设施方面很难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也未能够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一般由班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对症下药,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落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 (一)强化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要求校方意识到这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留守儿童放在主体位置,创新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并落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学校应当创建留守儿童档案,收集整理留守儿童家里情况等相关信息。与此同时,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依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第二,学校应当与留守儿童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告知父母孩子的成长情况,并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以便于补充情感上的关怀。第三,收集并整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专门的解决对策,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此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在处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父母应当尽量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最好由双方外出变为一方外出,使儿童能够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与此同时,家长应当端正教育态度,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家长还需要与儿童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日常沟通频率,多倾听儿童心中的想法,通过情感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另外,
家长也要与学校积极合作,从教师口中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三)发挥心理教师的积极作用
第一,学校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教师,构建心理咨询室,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第二,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传授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知识,以便于为疏导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农村小学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度,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教师,并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以便于使留守儿童敞开心扉,为其全方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承英.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新课程,2022(32):226-228.
[2]吴泽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2(22):109-110.
[3]王明,刘红.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145-146.
作者简介:官发针(1975.11一一),男,汉族,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人,一级教师 本文系课题立项批准号:SXJYKT—22109《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