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SSN 1001.9081 2013.11.0l 计算机应用,2013,33(11):3291—3295 文章编号:1001.9081(2013)11—3291—05 CODEN JYIIDU http://www.joca.an doi:10.11772/j.issn.1001—9081.2013.11.3291 基于Gauss伪谱法的飞机最优目标瞄准控制 程建锋 ,董新民 ,薛建平 ,谭雪芹 (1.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西安710038; 2.95388,武汉430222) (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chengjianfeng20008@163.con) 摘要:为实现战对抗时对逃逸目标的最优瞄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伪谱法(GPM)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考虑 敏捷性、多约束的飞机动态方程,推导了两阶段目标瞄准条件表达式,并设计优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将飞机最优瞄准 概括为带约束终端时间未知的多阶最优控制问题。利用高斯伪谱法将此连续的边值最优控制问题离散并转化为等 价的非线性规划(NLP)问题,通过遗传算法(GA)解算其初值,并应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实现对目标的瞄准,满足武器发射条件。 关键词:最优目标瞄准;轨迹优化;高斯伪谱法;序列二次规划;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V249.2;TP18 文献标志码:A Aircraft optimal target aiming control based on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CHENG Jianfeng ,DONG Xinmin ,XUE Jianping ,TAN Xueqin (1.College of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cis Engineering,Air Force Engieerning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38,China; 2.95388 Unit,Wuhan Hubei 430222,Chia)n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aircraft optimal target aiming in the situation of combat duel,a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Gauss Pseudospeetrla Method(GPM)was proposed.Taking agility and multi・constraint into consideration,the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aircraft WaS modeled,the two-stage target aiming condition expression WaS deduced,and the optimal index WaS designed.Afterwards,the aircraft optimal aiming contolr was described as the multi—stag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ith constraint and unknown final time.The GPM was used to equally conve ̄the continuous optim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to a discrete Nonlinear Programming(NLP)problem and the initial solution was preprocessed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GA), then,the Sequentila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algoirthm was applied to solve i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au realize target aiming effectively and satisfy weapon launch condition. Key words:optimal target aiming;trajectory optimization;Gauss Pseudospectrla Method(GPM);Sequentila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Genetic Algorithm(GA) 0 引言 现代空战中,在一定态势及约束要求下,为尽快满足武器 发射条件,要求载机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并瞄准目标,缩短攻击 准备时间,增加先敌发射机会,减小被敌武器命中的可能性, GPM)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Benson等提出的一种通过同时离 散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直接方法 ,随 后其又从理论上证明了GPM转化的NLP的KKT(Karush. Kuhn-Tucker)条件与原最优控制问题一阶最优必要条件的离 散形式具有等价性 J,因此解算精度较高,同时由于不必猜 测共轭变量的初值,大大降低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难度。 本文基于GPM对飞机目标瞄准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建 从而显著提高战机的作战效能。 飞机目标瞄准机动本质是一类终端时刻自由,终端状态 固定,且带有控制量、状态量及路径约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问 题。目前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一般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基于 间接法,文献[1—2]研究了最短时间Cobra机动;文献[3]首 立了瞄准对抗多阶最优控制模型,利用GPM将此连续控制问 题离散并转化为等价的NLP问题,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求初值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算精度, 并最终应用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la Quadratic Programming, 先研究了过失速飞机最优目标指向机动;文献[4]进一步研 究了最优航迹变向和机身目标指向机动。间接法求解目标瞄 SQP)算法求解此NLP问题,最后对本文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 证。 准问题精度高,但对初值猜测依赖性强,共轭变量物理意义不 明确,且收敛域较小,对于较复杂的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不 易求解。而直接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最优控制问题直接转化为 一l 飞机目标瞄准控制建模 1.1考虑敏捷性的飞机模型 个有限维非线性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NLP)问题, 它能克服间接法诸多缺点,逐渐成为求解轨迹优化问题的研 究热点 J。高斯伪谱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假设飞机推力方向通过重心且与纵轴重合,无侧滑,在航 迹坐标系中飞机模型 可表示为: 收稿日期:2013—05.27;修回13期:2013—07—26。 作者简介:程建锋(1984一),男,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董新民(1963一),男,山东临沂人,教 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飞行器控制;薛建平(1967一),男,陕西扶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飞行器控制、自动化检测。 3292 计算机应用 第33卷 警= s c。s dt=V cos',sin 一 转使目标视线方位角为零,即目标视线(Line of Sight,LOS) 在飞机对称平面内 ”]。因此,机动平面的垂直面与瞄准 平面夹角为A时的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COS A=[ (t)X r^(t)]・r(t)/I』,(t)f l(1) (9) 其中: 表示飞机速度方向单位矢量, 为机身指向单位矢 c。s —D)一g si“y 量,,为目标视线。 diV: 1(叼 血dt= (叼 n c 一号c I警= 方程: (叩 n +L)sin ——一 (2)J 图1 B rr方式飞机瞄准示意图 在飞机瞄准目标过程中,为体现敏捷性要求,引入气流角 垫一 dt=q一 一————— 警=psjn —rc0s +号sin c。s (3) 警=p COS…in a+ sin n (4) 定义目标在地理系中的位置为( ,Y ,h ),则: =[COS cosX COS sinX si“ ] [COS 0 COS [ 一 COS 0 sin sin ] =由于飞机侧滑角 等于0,且其变化率为0,因此由式(3) 可得: =一 h 一h] r= COS COS sin co 7 (5) (10) 将式(5)代入式(4),化简可得: 业:— 一+ 上塑业+ 其中:0和 分别表示飞机的俯仰角和偏航角,但是在质点模 型中,并不包括此变量,通过地理系,航迹系和机体系之间的 坐标变换,可得: (6)L。 r LCOS COS y—Sln COS sin CO8 一sin sin 81HX1 —— sim n tan 此时,式(1)一(2)和式(6)组成了新的飞机动态微分方 程,控制量转变为俯仰角速率q,滚转角速率P和油门偏转叩。 飞机控制量及迎角 、航迹滚转角 、高度h,过载n( ,h, )和动压q(h,V)约束如式(7)一(8)所示: r6:l(COS COS 一sin a COS sin 7)sinx—sin sin cosXl cos sin +sin COS COS (11) 2)终端发射约束。若满足武器发射条件时飞机机身指向 与目标视线之间的夹角为 ,距离为d,,则终端前置角和距离 须满足: COS竹=r ( )。r( )/I Ir( )ll;ll,( )ll= (12) r I q I—Q…≤0 { 一P ≤0 【0≤叼≤l f0≤ ≤ (7) 此外,武器发射时对载机的过载、速度及姿态有如下约束: n,≤ I |n≤ ≤ {h i 一h≤0 I n( ,h, )一n ≤0 q(h,V)一q ≤0 (8) ,m n≤ ≤ ≤ ≤ ≤ ≤ … .一 (13) i i 其中:各个状态变量分别为前向距离 ,侧向距离Y,高度h,速 度 ,航迹倾角y,航迹偏航角 。 max分别表示最小和最大约束。 1.2目标瞄准条件 其中:Ma为马赫数,下标 rain和f,max分别表示末端最小和 最大约束。同时当 为小量时,可假设0f一 J1= =rain 表示当前最大推力,工表 。 (14) 示飞机升力,D为所受到的阻力,g为重力常数,下标min和 3)性能指标。两阶段都以最短时间为性能指标: 式(1)一(14)构成了最优目标瞄准轨迹优化模型。 1.3 目标瞄准最优控制问题 目标瞄准条件包括预瞄准约束、终端发射约束和性能指 标三个部分。预瞄准的目的是快速减小起始误差,终端发射 则是调整载机与目标的相对姿态,以满足武器发射各类约束 条件。 1)预瞄准约束。为了实现对目标快速准确瞄准,载机采 用倾斜转弯(Back.to-Tum,BrrI’)操纵方式,即控制飞机滚转, 使机动平面与瞄准平面近似重合,依靠升力迅速消除瞄准偏 差。瞄准过程如图1所示。 机动平面与瞄准平面重合的充要条件为飞机绕速度轴滚 上述飞机最优瞄准,可以表述为如下的带约束终端时间 未知的两阶段最优控制问题。 定义性能指标,如式(15): 2 .,=∑ P J t .( ’(£。),t ( ), )+ . 5 PJ L ’( ’(£), ’(£),£)dfJ 0 (15) 求解控制变量ll ’(t),以满足式(16)一(19)。 第11期 动态方程: 程建锋等:基于Gauss伪谱法的飞机最优目标瞄准控制 g‘ ’( (16) , 3293 , ’; ,f ’)≤0; =1,…,Ⅳ ’ (23) ‘ (t)=,‘ ’( ‘p (t),lf (t),t);t∈[£ , ;P ] 路径约束: g‘ ’(X ’(t),lI ’(t),t)≤0;P=1,2 边值条件: h ’(墨 , ’, ,t )=0 ( ,r ; , ):0 (24) (25) (17) 其中:w ’为Gauss权重,D 为Lagrange插值多项式的微分 矩阵,r ’为时间t ’经过转换后的新变量。 2.2初始值设计 对于飞机动态响应剧烈变化、状态难以预测的上述最优 h。 (z ’(£ ’),£ ’,z (£; ),t; )=0 连接: (18) (19) 目标瞄准NLP问题,初始解的可行性是影响优化效率的主要 皇( ( i (£,),£ ; ( ),t )=0 因素之一,不合理的初始解将严重降低优化的速度,甚至导致 不可行解的发生。智能算法在求解参数优化问题时不需要设 其中飞机各阶段变量分别定义为: ’(£)为状态向量, “ ’(t)为控制输入,£ 和t ’分别表示初始和终端瞄准时 置变量具体的初值,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梯度信息无要求, 刻 为阶段数目, 表示两阶段s个状态末端与初始连接, 相关类似表示可参见文献[12]。而式(16)的 ”’(t)和 ’(t)可表示为式(1)、(2)和式(6);式(17)的g…对应于 式(8)和式(9), ’表示式(8);^【2’为式(12)和式(13), 而h【l’表示两个阶段的转化条件。此外控制量还必须满足式 (7)的。 2 飞机最优目标瞄准控制求解 本文采用直接方法求解第1.3节飞机最优目标瞄准问 题,共包括以下3个步骤:基于GPM的连续最优控制与离散 NLP问题的转化;基于GA的NLP问题的初始值设计;SQP算 法求解NLP问题。 2.1基于GPM的最优控制与NLP的转化 GPM采用Lagrange插值多项式的有限基在一系列 Legendre Gauss(LG)点上离散并近似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 通过对插值多项式求导来近似动力学方程中状态变量对时间 的导数,且使其在一系列配点上满足右函数约束,从而将微分 方程约束转换为代数方程约束;利用Gauss积分表示性能指 标;将时域上的连续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具有一系列代数约 束的NLP问题。应用GPM将最优控制问题(15)~(19)转化 为以下的NLP问题 ’”J。 经过时域转化 ): ( )+ 和 Gauss积分,性能指标式(15)可表示为: 2 ‘,=∑IP=1 p (对 (£。),£ , (0), )+ (P) .(P) (P) ∑ L ( , r .1n , )] (20) NLP变量包括:配点处状态量(弼, ,…, , ),LG点 处控制量( ,…, )和时间f 。 而NLP约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全局插值多项式,微分方程约束式(16)可转化如下 代数方程约束: (p) R ;∑D 一 ,, ; , :。(21) 对式(16)Gauss积分,可得终端时刻状态约束为: ; 一对 一 f( ) +(P) (P) L ∑,.,}P / ( , ,r ;t , ):0(22) 在配点处,式(17)路径约束、式(18)边值条件和式(19) 连接可表示为: 且全局搜索能力强 。为此本文采用GA解算经过GPM转 化的NLP问题的初值。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步骤1 给定一个终端时刻0,在整个控制时间过程[t。, f,]内,将连续时间Ⅳ等分(t。<t。<…<t =f,),从而得到 Ⅳ+1个离散化节点,对应的决策变量记为n (i:0,1,…,Ⅳ)。 步骤2 在给定一组控制序列lI 和初值 。的情况下,采 用四阶tlunge-Kutta法对状态微分方程式(16)积分以获得各 节点及终端时刻的状态变量值。 步骤3 以终端时刻式(14)为指标,路径约束式(17)、 边值条件(18)和连接条件(19)为,利用罚函数法,通过 GA求解此参数优化问题,得到系统控制序列口 ,此时性能指 标定义为: ^ g =.,+r ∑1 hi( )I+Fg∑max(o,g ( ))+ r l置( )l (26) 步骤4 根据所优化的 ,在时间t 上,再次对式(16)积 分,获得各个离散点的状态值xi。 步骤5根据选择的节点数目,将 , 和t 在LG点处按 照三次样条曲线插值获得每一个配点处的状态值lf , 和 ,作为NLP问题的初值。 2.3算法流程 经过上述转换后,采用SQP算法对所得到的NLP问题进 行求解_1 ,整个最优瞄准解算流程如图2所示。 最终控 ∥, 遗传算法求初值(2.2节) sQP算法求解NLP问题 M 儿 ‰ 三次样条曲线插值 点处初值厂墓手 丽 图2飞机最优瞄准求解流程 3仿真与分析 在仿真验证中,本文采用F16飞机模型 ,飞行中各状 态变量限幅如下:俯仰角速率Q :30。/s,滚转角速率P…= 80。/s,动压q =8O kPa,高度h =500In,过载n…=9,推力 =65000N,迎角 ≤-2“-rad, =一 ~=1T rad。经过 U 数据拟合,气动力系数分别满足:C =0.0174+4.3329a一 1.3048 ̄ +2.2442a 一5.851 7a ,C如=0.0476— 0.1462 +0.049 1 +12.8046 ̄ 一12.6985 。 武器发射约束如下:机动平面与瞄准平面夹角为±15。,前置 角 ≤30。,预瞄准与终端发射阶段转换条件为距离d,=2000 nl, 而发射终端距离为 =1 000 m,过载 =5,马赫数0.6≤ =1,姿态角约束为-5。≤ ≤8。,一15。≤ ≤15。。 3294 计算机应用 第33卷 目标位于载机侧上方,初始对抗态势如表1所示。而目标 以纵向过载n =0.5,法向过载n =1.5和航迹滚转角 = 25。的指令逃逸。 表1载机目标初始对抗状态 明利用GA求解NLP的初值是可行有效的。此外,GPM.SQP 算法所得到的最优发射时间为36.8 s,而GA对应的该指标为 39.4 s,且当约束更多时,发射时间还会增加,证明GPM.SQP 比GA能获得更高的优化精度。 —一载机预瞄准一载机终端发射一G 求初值 6000 口4000 _ 巴{ -皇 g 首先,利用GA求NLP的初值,因为此时只需要获得近似 2000 !‘ 3i .'‘ ;;暑 ‘—, 解,同时为了提高求解速度,简化式(26),仅以最主要的前置 角和距离约束式(12)为指标,选择节点数N=10,仿真曲线如 图3—5所示;然后,以此控制序列为基础,积分并获得NLP 的初值,利用GPM SQP求解最终控制指令,仿真曲线如 图3~8所示。 -..・载机预瞄准 +目标逃逸1 喑¨载机终端发射一目标逃逸2 t/s (a)前向距离 4000 富 孟2000 0 0 5 10 15 2O 25 30 35 40 t/s (b)侧向距离 9000 8000 —., 乓7000 , ● 6000 蝴-.—- 竺.:_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c)高度 图3相对位置关系仿真曲线 —一载机预瞄准一载机终端发射一GA所求初值 、 一 ’ 、 , ,0.995 0.990 0 5 l0 l5 20 25 3O 35 40 t/s (a)油门杆偏转 f 100 0 0 、 一100 0 5 10 15 2O 25 30 35 40 t/s (b)滚转角速度 : : : :÷母每—嘲一- 图3—4表明,通过GA与GPM—SQP算法优化的轨迹及 控制指令趋势基本相同;图5显示GA优化所得的终端时刻 距离为 :1000m,前置角竹=28.3。,满足武器发射条件,证 O o 5 l0 15 20 25 30 35 40 t/s (a)相对距离 O o 5 l0 15 20 25 3O 35 40 t/s 5 (b)前置角 o i 0 一5 0 5 1O l5 2O 25 30 35 40 t/s (c)平面夹角 图5相对距离、前置角及平面夹角仿真曲线 ^。一 ——o一载机预瞄准——一载机终端发射 一l0 柏 O 0 0 ∞ 5 ≈0 0 5 10 15 2O 25 30 35 40 t/s (a)迎角 0 S 10 15 20 25 30 35 40 t/s (b)航迹滚转角 —4O 2o 0 0 5 1O 15 2O 25 30 35 40 t/s (c)俯仰角 0 5 lO 15 20 25 30 35 40 t/s 10 (d)马赫数 5 0 0 5 1O l5 2O 25 30 35 40 t/s (e)过载 图6载机状态仿真曲相线 \\ \ \ \ 吕 / / 7 t/S t/s tls (d)马赫数 (e)相对距离 (f)滚转角 图7武器终端发射条件仿真曲线 第11期 程建锋等:基于Gauss伪谱法的飞机最优目标瞄准控制 3295 【4] 张曙光,孙金标.最佳过失速机动研究[J】.航空学报,2001,22 (4):289—292. BErrrS J T.Survey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lO00O 800O —【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ml and Dynamics,1998,21(2):193 207. 目6000 4000 雍恩米,陈磊,唐国金.飞行器轨迹优化数值方法综述[J】.宇航 2000 学报,2008,29(2):397—406. O BENSON D A.A Gauss pseudospeetrla transcription for optimal 6000 control【D】.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o5. BENSON D A,HUNTINGTON G T,THORVALDSEN T P,et a1. 图8飞机追踪逃逸三维优化飞行轨迹 Direct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nad costate estimation via na orthogonal 从图5—7可以看出,利用GPM.SQP所获得的优化指令 collection method【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能够满足武器发射的各项约束指标,并且在29.8 s后的第二 2006,29(6):1435—1440. 阶段,有一明显的姿态调整对准目标过程。结合图4、8可以 KARELAHTI J,VIRTANEN K,RAIVIO T.Near optimal missile a- 看出,控制基本策略是一直保持油门最大。 voidance trajectories via receding horizon control【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2007,30(5):1287—1298. 4 结语 高浩,朱培申,高正红.高等飞行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 本文主要研究了飞机目标瞄准时的轨迹优化问题。建立 版社,2004,26—97. 了两阶段最优瞄准控制模型,廖开俊,董新民,王小平.战斗机机动平面控制研究[J】.飞行力 【 【 【 利用GPM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 【 [ } [ 【 【 为NLP问题,应用GA对NLP进行预处理,引 学,2009,27(4):32—35. 并采用SQP算法 m ¨ M RAO A V,BENSON D A,DARBY C,et a1.Algorithm 902: 求解。最后对空战追逃问题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通过GA GPOPS,A MATLAB software for solving multiple—phase optimal 求解NLP的初值是可行的,且利用GPM.SQP算法所求解的 control problems using the Gauss pseudospeetral method[R]. 追踪优化轨迹很好地满足了武器发射的各类约束条件,表明 Gainesville:University of Florida.2o09. 将GA.GPM.SQP算法相结合求解飞机最优目标瞄准问题是 HUNTINGTON G T.Advancement and analysis of a Gauss 有效的。 pseudospectrla transcription fo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D】. 参考文献: 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1】 MURAYAMA K,HULL D G.The Cobra maneuver as a minimum Aeronautics and Astornautics,2007. time problem【C】//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tmospheric Flight ZHANG D N,LIU Y.RLV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aztion through Mechanics Conference.Reston:AIAA,1997:339—344. hybridization of an improved GA and a SQP algorithm【c】//Pro- 【2]HORIE K,CONWAY B A.Optimization for fighter aircraft vertical- ceedings of the 201 1 AIAA Guidance,Navigation,and Contorl plnae maneuvering using poststlal flight【J1.Journal of Aircraft, Conference.Reston:AIAA,2011:2011—6658. 2000,37(6):1017—1021. GILL P E.MURRAYW,SAUNDERSM A.SNOPT:an SQPal- 【3】 张曙光,孙金标.过失速飞机最速指向目标机动研究【J】.北京航 gorithm for large・scale constarined optimization【J】.SIAM Review, 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24(6):650—653. 2005,47(1):99—131. (上接第3287页) 数据分析,扩展了使用PCA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的领域,同时 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105—108. 也为实际工业过程中数据的安全预警和故障检测提供了一种 谷琼,蔡之华,朱莉,等.基于PCA-GEP算法的边坡稳定性预测 有效方法。 【J】.岩土力学,2009,30(3):757-761. 参考文献: STRUMPEN V,HOFFMANN H,AGARWAL A.A steram algo— 【1】 孟陆波,李天斌,李永林,等.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与计算机辅助 irthm for the SVD【EB/OL】.【2013—02—25】.http://publiea— 决策系统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5,33(B10):79—83. tions.csail.mit.edu/lcs/pubs/pdf/MIT-LCS—TM-641.pdf. GUHA S,GUNOPULOS D,KOUDAS N.Correlating synchronous [2】 吴连波.隧道施工灾害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重庆:重 庆交通大学,2008. and asynchronous data streams【C】//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3】 尚金光.基于物联网模式的隧道变形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成 and Data Mining.New York:ACM Press,2003:529—534. 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韩家炜,坎伯.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4】 刘燕萍,程效军,贾东峰.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隧道收敛分析 社,2001:232—233. 【J】.工程勘察,2013,41(3):74-77. 王天真,刘远,汤天浩,等.基于相对主元分析的动态数据窗口 【5] 张杰,阳宪惠.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故障检测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1):142—148. 社.2003 周奇才,黄克,赵炯,等.基于改进型滑动窗主元分析的盾构液 【6] 刘锋.基于数据挖掘的桥梁监测数据分析【D】.长沙:长沙理工 压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24(5):638— 大学,2012. 643. 【7】 李志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火灾预警系统设计【D】.汕头: 周奇才,黄克,赵炯,等,一种基于改进型自适应滑动窗算法的 汕头大学,2009. 主元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l2,38(3): [8】 宋杰鲲,李继尊.基于PCA—AR和K均值聚类的煤炭安全预警研 384—390.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