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分歧(qí) 唏嘘(xū) ....B.匿笑(nì) 菡萏(dàn) 攲斜(qǐ) 熬过(áo) ....C.霎时(shà) 沐浴(mù) 嗅觉(xiù) 徘徊(huí) ....D.并蒂(dì) 莲蓬(péng) 祷告(dǎo) 粼粼(lí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 晕眩 沉默寡言 惊慌失错 B.坍塌 凌乱 不毛之地 年与时弛 C.流淌 呻吟 麻木不仁 犹豫不决 D.帐蓬 派遣 稀稀拉拉 精益求精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街头不法分子多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因此,您对与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B.由于一至七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1 / 9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5、下列句子与“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 D.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 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 7、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中借日月来抒发作者志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中写乡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狼子野心

2 / 9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主人昼寝厅室/不舍昼夜 ..B.再就枕将寐/乃悟前狼假寐 ..C.更不止于野心矣/止有剩骨 ..D.不使前也/其一犬坐于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竟忘其为狼 .A.将啮其喉 .B.乃杀而取其革 .C.乐亦在其中矣 .D.其一犬坐于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6.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枯萎的蒲公英

3 / 9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

4 / 9

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

5 / 9

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6 / 9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7 / 9

3)(

参:

一 D C B D B C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我寄愁心与明月(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二

1. D 2. B

3. (1)(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也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2)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4. 阴险狡诈。

5.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6. 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三

1.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①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②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通过 “贴”“触”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表现出来。(2)运用比喻,通过“掀动”“绒绒”“洁白”等词语,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的轻盈和身体的苍老,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8 / 9

2.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后的震撼,感激。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4.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