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合肥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下学
期期末联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l C:12 N:14 O:16 S:32 Fe:56 Cu: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 B.朝鲜的原子弹爆炸实验 C.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 D.马鞍山钢铁厂冶炼特种钢 2.下列化学术语或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
A.S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结构式:O=C=O C.醋酸的分子式:CH3COOH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1mol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A D.2.8g [CH2—CH2 ]n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2 NA
4.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SO4、Al和M离子,经测定Fe、SO4、Al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 A.Na B.NO3 C.Mg D.OH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装置甲:气体从b口进入,收集Cl2 B.装置乙:可制得金属锰
C.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2﹣3+
6.已知下列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它们自身发生如下变化:①Cr2O7→Cr,
﹣﹣2+
②IO3→I2,③MnO4→Mn。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离子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的物质的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
+
-2+
-3+
2-3+
3+
2-3+
2-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7.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曾在1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如第ⅠA族为第1列,零族为第18列。若按照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HRO3 D.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最高价含氧酸
8.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则下列对应图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含有两种溶质 只含一种溶质 只含Na2CO3 含有Na2CO3和 NaHCO3 9.氮化钠和氢化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3N + 3H2O=3NaOH + NH3, NaH + H2O=NaOH + H2↑。有关Na3N和NaH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N>H
+
3-+
B.加热熔化时,都只破坏离子键
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D.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0.能把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四种物质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A.碳酸钠 B.溴水 C.水 D.石蕊试液
11.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 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 -1
,现有
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
-1
-1
-1-1
② 用物质 B
-1
③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
④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向5 mL 0.1 mol·L 的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 的FeCl3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 C.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 D.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
-1
-1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苯中的少量溴:加入CCl4萃取后分液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Fe粉后过滤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 = C+D,A、B的能量总和小于C、D的能量总和
15.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离子化合物X2Y2
C.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16.等质量且完全相同的三份铁a、b和c,分别加入到足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s), c中同时加入适量CH3COONa(s)。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17.实验室可以通过乙醇分子内的脱水反应制乙烯,反应方程式如下: 浓H2SO4
CH3CH2OH CH2=CH2↑+H2O
170℃
下列醇类物质中也能发生类似的脱水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
CH3
A.CH3—C—CH2—OH B. CH3—CH—CH2—CH3 CH3 OH
CH 3
C.CH3—CH2—C—CH2OH D. —CH2—OH
CH3
18.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与浓、浓硫酸两种混酸反应生成二硝基化合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
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二种异
构体分离。在上述硝化产物中加入适量的98.3%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对所得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向滤液中缓缓加入水后过滤
C.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后过滤 D.向滤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后过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9.(9分)(Ⅰ)A、B、C和D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满足
以下条件:
①C的原子序数是A、B的原子序数之和,A、C、D的最外层电子数和为13; ②D的原子序数是C的2倍,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二元强酸。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B单质的电子式为
,画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下列环境问题与B与C形成的化合物有关的是 ;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PM2.5 (Ⅱ)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相关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10-10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m) 0.74 1.60 -2 +2 1.52 +1 1.10 +5 -3 0.99 +7 -1 1.86 +1 0.75 +5 -3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 (填结构式); (3)元素④形成的+3和+5价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的沸点为④<⑦ B.①与②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C.与稀盐酸反应单质②比单质⑥快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③>⑥
20. (10分)(I)目前,汽车厂商常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催化剂2CO2+N2。为研究如何提高该转化过程反应速率,某课题
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资料查阅】①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
②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 【实验设计】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实验目的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探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T/℃ 280 360 NO初始浓度 mol/L 6.50×10 6.50×10 -3-3CO初始浓度 mol/L 4.00×10 4.00×10 -3-3同种催化剂的比2表面积m/g 80 120 80 【图像分析与结论】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了三组实验中C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下:
(2)计算第Ⅰ组实验中,达平衡时NO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由曲线Ⅰ、Ⅱ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汽车尾气转化速率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无影响”)。 (II)随着世界粮食需求量的增长,农业对化学肥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氮肥是需求量最大的一种化肥。而氨的合成为氮肥的生产工业奠定了基础,其原理为:N2+3H2(1)在N2+3H2
-1
2NH3
2NH3的反应中,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9mol·L。用N2表示
-1
-1
其反应速率为0.15 mol·L·s,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 A.2 s B.3 s C.4 s D.6 s
(2)下列4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v(H2)=0.1 mol·L·min B.v(N2)=0.1 mol·L·min C.v(NH3)=0.15 mol·L·min D.v(N2)=0.002mol·L·s (3)在一个绝热、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0。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C.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2NH3(g) △H
-1
-1
-1
-1
-1
-1
-1
-1
D.反应消耗N2、H2与产生NH3的速率之比1︰3︰2
21.(10分)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
-1
-1
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甲中SO4移向 极(填“铝片”或“镁片”)。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性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10分)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研究苯与液溴的反应类型并制取少量溴苯。试回答下列各小题:
(Ⅰ)若用图甲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预先需加入的试剂是 ,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 。 (2)仪器B除导气外的作用是 ,进水口为 (选
填字母“a”或“b”)。
(Ⅱ)若用图乙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用 仪器分离出溴苯(仍含有少量苯); (3)反应完毕后,向试管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填现象)
2-
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 (填有机反应类型)。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3.(7分)某有机物6g完全燃烧,生成3.6gH2O和4.48LCO2(标准状况下),0.5mol此有机物的质量为30g。
(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至少两种);
(3)若此有机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与名称。
化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0 2 11 3 12 4 13 5 14 6 15 7 16 8 17 9 18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9.(9分)(I)(1)
, ; (2) ;
(Ⅱ) (1) ; (2) (填结构式); (3) (写化学式);(4) 。 20. (10分) (I)(1)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实验目的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T/℃ 280 NO初始浓度 mol/L 6.50×10 6.50×10 -3-3CO初始浓度 mol/L 4.00×10 4.00×10 -3-3同种催化剂的比2表面积m/g 80 120 80 探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60 (2) ;(3)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无影响”)。 (II)(1) ;(2) ;(3) 。 21.(10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 。 (3)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 (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10分)(Ⅰ)(1) , 。
(2) , (选填字母“a”或“b”)。 (Ⅱ)(1) ;
(2) , ;
(3) (填现象), (填有机反应类型)。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3.(7分)
化学参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0 B 2 C 11 A 3 D 12 D 4 B 13 D 5 C 14 A 6 C 15 D 7 C 16 A 8 C 17 B 9 B 18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9.(9分) (Ⅰ)(1)
,(2分)
;(1分)(2) BC ;(2分)
(Ⅱ)(每空1分) (1)第三周期第VIIA族;(2) ;(3) PCl3 ;(4) A 。 20.(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Ⅰ)(1) 实验编号 Ⅰ Ⅱ 实验目的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
T/℃ 280 NO初始浓度 mol/L 6.50×10 -3CO初始浓度 mol/L 4.00×10 -3同种催化剂的比2表面积m/g Ⅲ (2)_3.50×10 mol/L _;(2分)(3)_增大_。(Ⅱ)(1) B ;(2) D ;(3) BC 。21.(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 镁片 。__2H+2e=H2↑__(2分)。
(2)_铝片_, 2Al+2OH+2H2O=2AlO2+3H2↑ (2分)。 3:1 。
(3)_不可靠_(填“可靠”或“不可靠”)。 可以根据电流方向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或其它合理方案)(2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Ⅰ)(1) Fe或FeBr3 ,碱石灰 。(2) 冷凝反应物使之回流, a 。 (Ⅱ)(1)吸收HBr中的溴蒸汽 ;(2) Br2 + 2OH = Br + BrO + H2O (2分), 分液漏斗 ;(3) 浅黄色沉淀 , 取代反应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3.(7分)
(1)C2H4O2 (3分,注意要求写分子式)
(2)CH3COOH、HCOOCH3、CH2(OH)CHO(2分,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3)CH3COOH 乙酸(2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