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劳动 教学目的:
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感悟劳动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论活动的才能,如筹划才能、组织才能、口头表达才能等,最后要和
写作结合起来,进步学生的写作才能。 3.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
4. 给学生指出了要注意整理、积累已学过的诗人、文学家的作品,使学生加深对名家及作
品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
紧紧围绕着“劳动〞这个主题,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当能理解劳动的含义,再以综合活动教学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
幸福在哪里 2课时;古诗二首 1课时;劳动的开端 2课时;崂山道士 1课时;综合活动 3课时
幸福在哪里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理论,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 学习本课生字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
1. 孩子们,生活中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呢?
2. 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
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板书:幸福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3个〕那我们“开火车〞把课文读一遍,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2. 看课后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形近字:凋、调,泽、择,辫、辩、辨,寿、涛;多音字:畜〔chù、xù〕;画词
3. 那我再出一些词考考大家,看谁读得最准确。〔课件:清澈、面面相觑、晶莹、异口同声、家畜、凋落、铁铲、沼泽、辫子、长寿、丝毫、信守诺言〕 4.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回忆概括的方法] 三、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生字、日积月累,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 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幸福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在继续学习之前,谁先来回忆一下儿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局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2.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局部,边读边考虑: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友谊于人类
的劳动〞?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上感受。[情况:可根据孩子的答复问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1) 第一个孩子当了医生,他深为自己能给人治病,使病人恢复安康而感到幸福。 (2) 第二个孩子做过多种工作,他深为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而感到
幸福。
(3) 第三个孩子当了农民,他深为自己能消费粮食,养活了许多人而感到幸福。 3.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一局部,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分角色读]
4. 请大家自由朗读最后一局部,边读边想一想,“领悟〞一词的含义。〔智慧女儿肯定三个
孩子已经领会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领会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5. 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 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7. 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课件:幸福的名言警句〕 三、作业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 板书:
幸福在哪里 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
本课选编了两首古诗。前一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后一首是唐朝诗人罗隐写的。前者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后者赞美了蜜蜂的辛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的:
1. 读懂两首古诗,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 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
精读?秋浦歌?
1. 孩子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2.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李白。那谁对李白有理解?〔课件:李白
的简介〕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妙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板书:秋浦歌〕
3.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其别人要认真听。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4. 如今请大家四人一组自由朗读这首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5. 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逐句理解诗歌,读]〔课件〕 (1) 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2) 作者的心情如何?
(3) “郝郎〞是什么意思?〔指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炼工人〕你感受到什么? (4) 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5) 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6) 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
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6.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描绘了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着熊熊的炉火和
飞溅的火星,热火朝天地劳动的情景〕〔课件〕〔板书: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为人类造福〕
7. 我们再一起带着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的尽量背。 二、
精读?蜂?
1.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蜂〕 2. 谁对这位诗人有理解?来介绍一下儿。〔课件:罗隐的简介〕
3.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其别人要认真听。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4. 如今请大家四人一组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逐句理
解诗歌,读]〔课件〕 (1) 蜜蜂在哪儿采蜜?
(2)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5.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描绘了蜜蜂整天
辛苦繁忙,采得百花酿成蜜的情景,赞颂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无私精神〕〔课件〕〔板书:奉献了一生;不求名利〕
6. 孩子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
采蜜的?
7. 我们再一起带着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能背的尽量背。 8. 孩子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收获? 三、
作业
完成练习册,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板书:
古诗二首 蜂 秋浦歌 奉献了一生 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不求名利 为人类造福 劳动的开端
教学内容:
本文作者是吴运铎,他早年参加,在战争年代屡次因试制武器而受伤,但他身残志坚,仍然坚持工作,本文主要写他少年时候的一段经历。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 教学目的:
1. 初步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劳动的开端?。〔板书:劳动的开端〕 2.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课件〕 3. 那谁对作者有理解?〔课件:吴运铎的简介〕 二、
初读课文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0个〕那我们“开火车〞把课文读一遍,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2. 看课后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歪的字型〕 形近字:挨、埃,胁、协,赌、堵;多音字:挨〔āi、ái〕;画词
3. 那我再出一些词考考大家,看谁读得最准确。〔课件:万丈深渊、开磅、不声不响、匆
匆忙忙、挨饿、油煎、威胁、瘦子、摔跤、煤矿、赌气、煤筐〕
4.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课件:煤藏 埋藏〔cáng zàng 〕;挑战 挑煤〔tiǎo tiāo 〕;半夜得动身 得了吧〔de dé děi 〕;降落 落在后头〔 luò là 〕〕
5.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回忆概括的方法]
6. 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答复。
7.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局部,画出表达劳动人民生活困难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上你的感受。[读,抓重点词句理解]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假如不用比喻,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课件〕你体会到了什么? 〔2〕“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找出本体、喻体]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生字、日积月累,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 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劳动的开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在继续学习之前,谁先来回忆一下儿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 挑煤是一项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
2. 课文怎样表达挑煤这项困难的劳动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局部,画出相关的语
句,并在书旁写出自己的感受。[读,抓重点词句理解]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他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的?〔时间顺序〕
(2) “睡的正熟……浑身疼痛〞,[找出本体、喻体]那作者为什么会摔下来呢?〔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了〕那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 “肩上的煤筐……打秋千〞[理解]〔板书:半夜——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 (4) “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找出本体、喻体]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困难〕 3. 请大家看黑板,我们根据这个时间顺序,再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谁
试着来概述一下儿?[分时间说]
4. 那么第一天挑煤如此困难,第二天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局部。 5. 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6.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遍。“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
“劳动的开端〞?
7.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场的?谁来谈谈你对劳动的理解? 8. 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通过这篇课文你理解了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课件:金钥匙的内容〕所
以要多阅读名家写的著作。 三、作业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 板书:
劳动的开端 半夜——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 困难 崂山道士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教学目的:
1. 把握文章根本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提醒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教学重点: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1. 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很盛行,比方?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
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板书:崂山道士〕 2. 谁对作者有理解?〔课件:蒲松龄的简介〕 二、
初读课文
1.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7个〕那我们“开火车〞把课文读一遍,看谁读得又正确
又流利。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回忆概括的方法] 三、
精读课文
1.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那么由此可以看
出,王七指的是哪一类人?
2. 课后第三题,谁先来读一读?再对照文中相应段落读读。四人一组读一读,看有什么不
懂的吗?
3. 现实中真的有穿墙术吗?〔没有〕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的用意何在?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
作业
完成练习册,读课文,抄词一词一遍,复习第五单元词语,准备测验。
综合活动
教学内容:
此项活动是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与家长开个恳谈会,共同讨论劳动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感悟劳动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展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妙的生
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如今美妙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安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妙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要注意写详细,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荣耀。树立劳动是荣耀的意识。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背诵本单元需要背的篇目,复习前五个单元的词语,准备测验,读本单元自己最喜欢的课文,习作:〔1〕写一篇有关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的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500字,中心明确。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