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概要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概要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实验预习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同组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 原理简述(原理图、重要公式) 1. 2.

M 1’与M 2平行时,由于Δd=ΔN*λ/2, 可以确定光的波长 λ=2Δd/ΔN 1 M 1’与M 2不平行时,

有Δλ=(λ1-λ2)=λ2/2ΔD 原始数据记录表

2. 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批阅日期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 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

2. 观察非定域干涉、定域干涉、等厚干涉、白光干涉等现象 3. 测量光波波长,了解条纹可见度

实验原理

1. 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图中M1和M 2是两面平面反射镜,分别装在相互垂直的两臂上.M1位置固定而M 2可通过精密丝杆沿臂长方向移动;M2倾

角固定而M1的倾角可通过背面螺丝调节.G1和G2是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在G1的后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银膜,能使入射光分为振幅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称为分光板.G1和G2与M1和M 2成45℃角倾斜安装.由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分光板G1分成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分别射向M 2和M1,并被反射回到G1.由于两束光是相干光,从而产生干涉.干涉仪中G2称为补偿板,是为了使光束2也同光束1一样地三次通过玻璃板,以保证两光束间的光程差不致过大(这对使用单色性不好的光源是必要的 .由于G1银膜的反射,使在M 2附近形成M1的一个虚象M1'.因此,光束1和光束2

的干涉等效于由M 2和M1'之间空气薄膜产生的干涉. 2. 等倾干涉(定域干涉)

如图2所示,波长为λ的光速y 经间隔为d 的上下

两平面M 2和M 1'反射,反射后的光束分别为y1和y2。设y1经过的光程为l ,y2经过的光程为l+Δl ,Δl 即为这两束光的光程差,如果入射角为θ,则 Δl=2dcosθ

当 Δl=2dcosθ=kλ时,为亮纹 Δl=2dcosθ=(2k+1)λ/2时,为暗纹

其中k ∈N ,称干涉级序数,与某条干涉条纹对应。

M 1'和M 2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圆形条纹,这种干涉叫等倾干涉。M 2增加或减少λ/2距离,视场中心就吐出一个环或吞进一个环。视场中干涉条纹变化或移过的数目ΔN 与

M 2移动距离Δd 间的关系是:Δd=ΔN*λ/2。 3. 双单色波干涉

当双单色波射入至迈克尔逊干涉仪时,干涉条纹的视见度将发生周期性变化,若两波长分别为λ1λ2,且2d=kλ1, 干涉条纹为亮纹;2d=(k+1/2)λ2, 干涉条纹为暗纹。即 当2d/λ2-2d/λ1=1/2,则有λ1的亮纹与λ2的暗纹相互叠加,视场模糊; 当d 变为d ',满足2d '/λ2-2d '/λ1=1,视场中的线条变得清晰。 当d '变为d '',并满足2 d''= k''x ,2 d''= (k ''+1/2)λ2,即 2d''/λ2-2d ''/λ1=3/2时,视场又变得模糊,由此: 2ΔD (1/λ2-1/λ1)=1,其中ΔD=|d- d''|,

由于λ1λ2接近,λ1λ2=λ2 ,则Δλ=|λ1-λ2|=λ2 /2ΔD

因此,根据相邻2次模糊时M 2移动距离ΔD 得到双单色波的波长差。 4. 非定义域干涉

一点光源S 发出的光束经干涉仪M 1'与M 2反射后,相当于由2个虚镜S 1S 2发出的相干光束,S 1S 2间距离为M 1'和M 2间的2倍,将观察屏放入光场叠加区的任何位置处,都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这种条纹为非定域干涉条纹。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计算

试验二. 测定钠光灯的波长(N=50) λ参考=5.3nm M2初始位置d n :31.46917mm

误差分析:

Δd 1-Δd 平均= -0.00031 Δd 1-Δd 平均= 0.00007 Δd 1-Δd 平均= 0.00024 δx =0.00028mm

ΔA=2.48δx =0.00070mm ΔB=0.00004mm U Δd =7.05*10-4 mm U λ=2 UΔd /ΔN=2.82*10-5 mm

U r λ= Uλ/λ平均*100%=0.00048% λ=2Δd/ΔN=590.0nm

所以λ=590.0±0.705nm ,U r λ=0.00048%

对实验结果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 注意事项

1. 光学元件是精密设备,触摸容易导致光路偏折乃至仪器损坏,切勿触摸。 2. 调节M 1背后的拉簧螺丝和微调螺钉均应该缓缓旋转,耐心观察视野中的变化。 3. 为了避免空回误差,调节时应注意小刻度盘与中刻度盘的调节方向一致。在转微调

刻度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没有吞吐的变化,应继续转下去直到两齿轮切合,出现吞吐。 4. 要通过调节拉簧螺丝使视线在上下左右移动的时候不出现吞吐现象。计算吞吐的圈数时一定要耐心,数错一两个环就会导致很大误差。 5. 在记录位置的之前要有定零的工作,使小刻度盘0刻度归零,大刻度盘的旋转方向

相同。

6. 在测定钠光波长实验中,开始记录数据后就不应调节粗旋钮,而应该用微调同时观察吞吐现象。 二、

思考题

(一 试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并简要叙述调出等倾干涉、

等厚干涉和白光干涉条纹的条件及程序。 答:M 1、M 2是平面反射镜, G 1和G 2是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在G 1的后表面上镀

有半透明的银膜,能使入射光分为振幅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称为分光板.G 1和G 2与M 1和M 2成45℃角倾斜安装.由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分光板G 1分成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分别射向M 2和M 1,并被反射回到G 1.由于两束光是相

干光,从而产生干涉.干涉仪中G 2称为补偿板,是为了使光束2也同光束1一样地三次通过玻璃板,以保证两光束间的光程差不致过大。由于G 1银膜的反

射,使在M 2附近形成M 1的一个虚象M 1'.因此,光束1和光束2的干涉等效于由M 2和M 1'之间空气薄膜产生的干涉. (二 如何利用干涉条纹“吞”、“吐”现象,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答:设Δl 为这两束光的光程差,如果入射角为θ,则 Δl=2dcosθ

当Δl=2dcosθ=kλ时,为亮纹;当Δl=2dcosθ=(2k+1)λ/2时,为暗纹。 其中k ∈N ,称干涉级序数,与某条干涉条纹对应。M 1'和M 2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圆形条纹,这种干涉叫等倾干涉。M 2增加或减少λ/2距离,视场中心就吐出一个环或吞进一个环。视场中干涉条纹变化或移过的数目ΔN 与M 2移动距离Δd 间的关系是:Δd=ΔN*λ/2。由上式可知,如测出M 2移动距离ΔD ,则可以确定光的波长。

(三 在根据干涉条纹视见度周期变化的规律测定钠双线波长差的方法中,你是如何理解

视见度的变化规律? 答:视见度由清晰变模糊,再由模糊变清晰,其实是两个相位不同的光的条纹叠加的结果。由于波长不同,他们随着M 2移动发生吞吐的快慢不同,导致视见度的变化。 (四 试总结迈克尔逊尔涉仪的调整要点及规律。

1 打开钠灯,预热几分钟。

2 在钠灯前盖一毛玻璃片,成为扩展光源。

3 移动M 2使与M 1距离大致相等。 4 形成点光源,是小孔与G 1等高,双侧M 1与M 2形成的反射像,微调使之重合。 5 取下小孔板,再微调M 2背后的螺丝,可看到干涉条纹。

6 观察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时,是否无吞吐,若有再微调水平或竖直拉簧螺丝。 (五 在观测等倾干涉条纹,使M 1与M 2逐渐接近时,干涉条纹将越来越疏,试描述并

说明在零光程处所观察到的现象.

答:零光程时,射到任何一点的光都没有光程变化,所以是没有条纹的。 三、 个人感想

这个实验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就在于要做到细心耐心,无论是调出图像还是数数

其实只要静下心都可以做的很精确的。本人在调节图像时每个进度都很快,但是由于不太仔细,连续两次调节调过头了。在数数过程中也是,由于不细心而多数或者少数导致第一次实验测出钠光波长为579nm ,由于时间充裕又做了第二组,结果为560nm ,偏差更大。于是在助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静下心来记录了第三组数据,最终测出波长为590nm ,很精确。通过累计这900圈的计数让我最终明白了科学实验所需要的耐心与严谨,我会将这种收获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最后感谢助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陪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