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_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_刘厚俊

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_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_刘厚俊

来源:化拓教育网
国际投资与经营《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刘厚俊利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近年来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逐渐下降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地区间税收竞争导致各地区外企所面临的实际税率下降,这对东西部省区有不同影响,对中西部省区而言,税收竞争降低了流入我国FDI的技术水平,从而降低了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门槛,提高了中西部省区对FDI溢出技术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东部省区的本土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多以跨过FDI技术吸收门槛,流入FDI技术水平的下降缩小了其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降低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的可能,所以税收竞争反而阻碍了FDI的技术溢出;随着近年来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税收竞争已逐渐成为阻碍FDI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以劳动力在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程度衡量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劳动力流动程度越高,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显著,但是近年来劳动力流动程度的下降阻碍了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

关键词:税收竞争;劳动力流动;吸收能力;技术溢出效应

一、文献综述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跨时差异的理论文献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将技术溢出障碍归结为转移壁垒。如ParenteandPrescott(1994)在其模型中将转移壁垒处理成技术的采用成本,认为不同国家采用成本的差异导致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而采用成本的大幅下降则有可能带来增长奇迹。Chenetal(2002)则将转移壁垒处理成劳动力市场摩擦。其他相关研究包括Segerstrometal(1990)的质量阶梯模型;GrossmanandHelpman(1991)及BarroandSa-la-i-Martin(1997)的昂贵模仿模型;ParenteandPrescott(1999)的垄断条件下的租金消散模型以及WangandXie(2004)的行业转移模型。第二类则是将技术溢出壁垒归结为东道国“技术吸收能力”的差异,其核心思想是东道国需选择“合适的技术”,需根据自身要素禀赋来引入不同技术层次的外企(CaselliandCole-[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全球经济变化中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2009JJD790022。

刘厚俊: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210093电子信箱:lhj@nju.edu.cn;利: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

-142-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国际投资与经营

man(2006),第三类则是考虑劳动力在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GlassandSaggi(2002),Fosfurietal.(2001),EthierandMarkusen(1996),andMarkusen(2001),MarkusenandTrofimenko(2006)的研究都表明,外企员工流入本土企业程度的提高可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管理”的外资战略,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国内学者对流入我国FDI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针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外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我国学者通常从技术吸收能力理论的“门槛机制”角度加以解释。如陈涛涛(2003),冼国明、严兵(2005),陈继勇、盛杨怿(2008)等。

诚然,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机制”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由负变正的转变;但是,它却难以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由正变负的现象给出有力的解释。对此,一些学者开始从不同途径来解释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减弱的趋势。Alfaroetal.(2003)、王永齐(2006)、阳小晓和赖明勇(2006)、赵奇伟和张诚(2007a)等从东道国金融发展的角度加以解释。蒋殿春、张宇(2008)则认为,在经济转型特定的制度环境中,由于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受到低估,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的激励不足,同时制度的缺陷又禁锢了国内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FDI技术溢出机制受到强有力的制约。赵奇伟(2009)认为,我国从1978年以来的内外部改革形成了对地方的行政性分权、对非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实施歧视性待遇,对外资实施优惠大力引进等几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导致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要素市场发展程度较低以及对FDI过度依赖等制度缺陷,继而又导致了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无法获取积极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那么,除了以上原因,还有没有其他的经济制度因素会制约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呢?笔者试图研究经济分权及行政集权下的地方税收竞争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二、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状况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分析

1.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状况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将经济管理权限下放,主要以下放财政权和税收权、投融资权和企业管辖权为核心(黄亚生,2005),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下,一些最重要的资源,如行政审批、土地征用、贷款担保、各项优惠等等均掌握在地方手中,这给地方压低本地税率,降低FDI的进入成本提供了条件。在开放的指引下,各地方纷纷制定优惠,竞相引进外资。笔者以各省区企业所得税与固定资产投资存量之比代表各省区企业的实际税率,以此衡量地区间的税收竞争程度①。图1是1999年及2008年我国各省区企业所得税与固定资产投资存量之比。

①由于各省区外企企业所得税数据缺失,在此以各省区企业所面临实际税率来代替外企进入成本。

-143-

国际投资与经营

.05 .04 .03 .02 .01 .00 TAX1999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省份TAX2008 图11999年及2008年我国各省区FDI的实际税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区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从图1可以看出,1999-2008年,我国各省区外企的实际税率下降明显。显然,各地区间的税收竞争降低了外企的实际税率。外企之所以有高于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于其需要支付相较于东道国本土企业而言的额外的成本,实际税率的下降会降低这一额外成本,从而降低其相较于本土企业的技术优势。在此可将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经济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外企技术水平的下降可能降低本土企业的吸收门槛,从而提高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地区间税收竞争会提高FDI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地区而言,其本土技术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技术吸收门槛,外企技术水平的下降反而会阻碍FDI技术溢出效应②。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地区间税收竞争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应分地区而论,对技术较为落后的中西部省区而言,税收竞争有可能提高FDI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东部省区而言,税收竞争可能反而会降低外企技术水平,从而阻碍FDI技术溢出效应。随着我国各地区本土技术水平的提高,税收竞争对FDI技术溢出的负面作用将日益凸显。

2.我国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分析

GlassandSaggi(2002),MarkusenandTrofimenko(2006)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劳动力在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即外企员工流入本土企业程度的提高可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国内学者路江涌(2008)从行业角度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对人才有较强吸引力的内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来自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从地区角度研究我国劳动力在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这一领域至今仍为空白,笔者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劳动力从外企向国有部门的流动程度在降低。李荻、张俊森、赵耀辉(2005)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有部门就业比例下降,到2000年下降至55%,到2003年更进一步下降至44%,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国有部门就业偏

②相关研究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Nelson和Phelps(1966)证明,一个后进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同它与技术前沿地区的技术差距呈线性正比,并指出后发国技术进步速度常常高于先发国。

-144-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国际投资与经营

好的下降;且国有部门的工资水平持续高于非国有部门③,与非国有部门相比,国有部门的准入门槛依然较高。偏好的下降及居高不下的准入门槛降低了员工从外资企业流向国企的可能性。

劳动力从外企流向非外企的另一可能是流向私企及自创业;在我国现行下,保护私企或自创业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劳动力从外企流向私企或自创业的可能较小,尤其是在相关及金融都欠支持的中西部省区,这一情况就更少。另一方面,私企及个体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也远远低于外商投资企业,这也阻碍了劳动力在外企及民企之间的流动性。1999年个体私企单位平均工资为5321.61元,同年外资单位平均工资为12684.3元,到2008年,个体私企单位平均工资为9811元,而外资单位则上升至29531元。图2是1999-2009年我国个体私企单位平均工资与外企平均工资之比,可以看出,个体私企单位平均工资无论是平均值还是涨幅都远低于外资单位。由此提出假设2。

图21999-2008年我国个体私企单位平均工资与外企平均工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整理而得。

假设2:劳动力从外资企业向本土企业流出或自创业的程度的高低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近年来劳动力从外企流向本土企业的程度反而有所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

三、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

的经验分析

使用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考察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鉴于上文分析显示地区间税收竞争对东部及中西部省区FDI的技术溢出有不同影响,故将分别分析东部省区及中西部省区。

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为第t年的各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及人均产值增长率,分别记作GDPit、GDPPCit。

在模型中分别使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以便于分别考察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累积效应。其中,外资的流量指标为i地区第t年所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③国有部门较高的工资水平的来源主要有职工较高的教育水平(张车伟、薛欣欣,2008)、纯所有制和工作小时(陈弋,2005)等。

-145-

国际投资与经营《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来刻画外资流量在各地区经济中的存在水平,记作fFDIit。

相对应的,外资存量指标是指i地区在第t年的实际所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水平,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总额的比值sFDIit来表示,在测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时,采取赵奇伟(2009)的方法④,来计算实际外资存量(当期价格)。计算公式如下:

sFDIit=sFDIit-1*Pit*(1-δ)+fFDIit

(1)

(1)式中,sFDIit为i地区第t年的实际外资存量;fFDIit为i地区第t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Pit为i地区第t年的以上一年为基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样,设定资本折旧率δ为5%;sFDIit-1为i地区第t-1年的实际外资存量。由于缺乏各省区企业所得税中外企所得税收入,以各省区企业所得税与固定资产总额之比表示各省区企业所面临的实际税率,代表各省区税收竞争,记作ecit。实际税率越低,地区间税收竞争程度越高。

以各省区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及港澳台商)的工资水平与该省区非外企平均工资水平之比代表工人从外企向本土企业的流动程度,即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记作wwit。这一比值越高,工人从外企向本土企业的流动或自创业越困难,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越低。

同时考虑一地区技术水平及劳动生产率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即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问题。采用OECD(2001)生产率手册推荐使用增长核算的方法来估计技术水平,记作techit,其计算公式如下:

techit=一省区本年度GDP与上年度GDP比值/该省区当年GDP平减指数(2)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及各省区《统计年鉴》相关各年。

2.实证分析

分别考虑1999-2008年我国东部11省区与中西部20省区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分别使用外资流量和存量指标,以便于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长短期效果。因此,设定回归方程如下:GDPit=αit+β1ecit*fFDIit+β2wwit*fFDIit+β3TFPit*fFDIit+β4fFDIit+εit

GDPit=αit+β1ecit*sFDIit+β2wwit*sFDIit+β3TFPit*sFDIit+β4sFDIit+εitGDPPCit=αit+β1ecit*fFDIit+β2wwit*fFDIit+β3TFPit*fFDIit+β4fFDIit+εitGDPPCit=αit+β1ecit*sFDIit+β2wwit*sFDIit+β3TFPit*sFDIit+β4sFDIit+εit

(3)(4)(5)(6)

以地区间税收竞争和外资的交互作用项ec*fFDI(sFDI)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外资的交互作用项ww*fFDI(sFDI)刻画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由于上式方程组中外商直接投资变量fFDI(sFDI)

④赵奇伟(2009)认为,以往计算外资存量方法(即把该地区引资以来的年度数量作简单累加)尽管可以部分地考察外资溢出的累积效果,但它没有考虑到外资作为一种资本,和国内资本一样也存在折旧和价值波动,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把每年的外资等同视之而简单加总。而且,简单累加的方法无法控制不同地区引资起点的差异。

-146-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国际投资与经营

控制住了外资的资本效应,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外资的交互项就反映了外资在资本效应之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它实际上就刻画了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交互项的估计结果,可分析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以eviews6.0为分析工具,回归结果如下,表1和表2分别是中西部省区及东部省区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表1中西部省区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变量

模型

常数项fFDIitsFDIitecit*fFDIitecit*sFDIitTFPit*fFDIitTFPit*sFDIitwwit*fFDIitwwit*sFDIit

模型10.134***(20.630)-31.063***(-4.961)

模型20.149***(15.529)-46.560***(-10.723)

模型30.120***(16.779)-25.692***(-3.779)

模型40.139***(13.761)-44.162***(-8.960)

-245.845***(-4.287)

-132.888***(-3.879)

30.979***(5.931)

43.621***(11.935)

-1.729*(-1.742)

-2.031***(-2.790)

0.5571.20211.528***185

0.7101.07221.452***185

-328.052***(-5.259)

-210.363***(-5.072)

27.008***(4.752)

41.879***(10.128)

-1.566(-1.456)

-1.732**(-2.134)

0.5441.41210.988***185

0.6671.32417.771***185

调整后R2

DWF样本数

注:模型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括号中为t统计量数据,*,**,***分别表示在10%,5%,1%上统计显著。

表2东部省区地区间税收竞争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变量

模型

常数项fFDIitsFDIitecit*fFDIitecit*sFDIitTFPit*fFDIitTFPit*sFDIitwwit*fFDIitwwit*sFDIit

模型10.155***(15.068)-19.434***(-7.007)

模型20.144***(8.816)-20.931***(-8.925)

模型30.145***(10.908)-22.252***(-6.233)

模型40.131***(5.886)-23.626***(-7.388)

-23.9*(-1.720)

-16.559(-1.526)

18.043***(7.679)

19.814***(9.943)

-1.117*(-1.694)

-1.405**(-2.407)

0.4541.5797.4***110

0.5981.49312.592***110

-28.550(-1.614)

-17.1(-1.162)

19.8***(6.579)

21.727***(7.996)

-0.468(-0.551)

-0.946(-1.1)

0.3172.2024.619***110

0.4372.2857.034***110

调整后R2

DWF样本数

注:模型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括号中为t统计量数据,*,**,***分别表示在10%,5%,1%上统计显著。

-147-

国际投资与经营《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各个模型的F检验均拒绝建立混合效应模型的原假设,Hausman检验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所以模型均按固定效应给出。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1)在对税收竞争、本地技术水平、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外资的交互效应加以控制以后,中西部地区的FDI实际税率和外资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在实际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外资的流入规模增加可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面效应。相反,东部发达省区的FDI实际税率和外资的交互项的系数不显著为负,意味着在实际税率下降的情况下,外资的流入规模增加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已不能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东部省区实际税率的下降已不能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如前文所分析的,发达省区的本土技术水平较高,大多已超过吸收FDI所带来技术的门槛值,所以税收竞争只单纯降低流入的FDI的技术水平,而不能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据此结论可以预测,随着我国本土技术水平的提高,地区间税收竞争对FDI技术溢出的阻碍作用会日益明显。而FDI存量指标的实证结果与流量指标类似,在此不予赘述。(2)wwit与外资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wwit越低,表示一省区非外企平均工资水平与外企工资水平的差距越低,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越高,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加有正向影响。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劳动力从外企流向本土企业或自创业的难度较大,这一现象阻碍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1.结论

对中西部省区而言,其技术水平较低,尚未达到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值,税收竞争降低了流入的FDI的技术水平,使得本土企业能更大程度地吸收流入FDI所带来的技术,从而提高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东部省区而言,其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甚至跨越)技术吸收能力的门槛值,所以税收竞争降低了流入FDI的技术水平,进而阻碍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地区间税收竞争是近年来FDI在我国技术溢出呈下降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各地区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地区间税收竞争对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所起的阻碍作用将日益明显。

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我国各省区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工人从外企流向本土企业或自创业的途径较少、频率较低,这也是阻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一大原因。

2.建议

地区间税收竞争,即地方通过相关优惠任意压低地方实际税率,以吸引FDI流入这一行为既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统一性的原则,有碍于我国市场环境的改善,又被实践证明其低效率性。应加强宏观,以减少地方通过盲目压低FDI进入的实际税率以提高地方GDP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可能性。另外,外企员工流向国企的困难主要在于国企较高的准入门槛以及员工对国企偏好的下降。国企准入门槛较高的原因在于国企的相较于非国有单位而言更高的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而所有制因素是其中的关键原因。所以,降低国有单位在某些行业的-148-

《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6期国际投资与经营

垄断性,降低其因所有制优势而带来的不公平的高工资及高福利待遇,降低国企的准入门槛,是促进劳动力从外商投资企业流向国有单位,从而提高国有单位技术水平,提高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而国企垄断性的下降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经济活力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提高员工对国企的偏好。另一方面,应完善与民企及自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加强对其的金融支持等,以鼓励劳动力从外企流向民企、私企或自创业,从而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陈继勇、盛杨怿,(2008)“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12期。蒋殿春、张宇(2008)“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第7期。王永齐,(2006)“FDI溢出、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1期。魏后凯,(2002)“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研究》第4期。冼国明、严兵,(2005)“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世界经济》第10期。

杨剑波,(2007)“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2期。阳小晓、赖明勇,(2006)“FDI与技术外溢:基于金融发展的理论视角及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第6期。

袁诚、陆挺,(2005)“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经济研究》第3期。赵奇伟,(2009)“东道国制度安排、市场分割与FDI溢出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季刊)》第2期。Acemoglu,D.,Zilibotti,F.,(2001)“ProductivityDifference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16(2),

563-606.

Barro,R.,Sala-i-Martin,X.,(1997)“TechnologicalDiffusion,Convergence,andGrowth,”JournalofEconomicGrowth21-26.

(责任编辑范洪波)

ImpactofChina’sTextualCompetitionamongJurisdictionsandLabor

MarketDevelopmentonSpilloverEffectofFDI

LIUHou-junWANGDan-li

Abstract:Thispaperplacesparticularemphasisontheeffectofhostcoun-tries’taxcompetitionamongjurisdictionsandthelabormarketdevelopmentonthedecreasingtendencyofFDIspilloversinChina.ThepaperfindsthatthetaxcompetitionamongjurisdictionsinChinareducestherealtaxrate,andthishasdifferenteffectsontheeastoronthemiddleandthewestpartofChina.Inthemiddleandthewest,thereductionoftherealtaxratelowersthetechnologylev-elofFDI,increasesthetechnologyassimilationofthelocalenterprisesandthusincreasesFDIspillovers.However,intheeast,thereductionofthetechnologylevelreducesthetechn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theforeignandlocalfirms,thusmakesthespilloversweaker.Italsofindsthatthelowerlevelofthelabormobilitytolocalfirmsandself-employmentwillalsoreduceFDIspillovers.

Keywords:Textualcompetitionamongjurisdictions;Labormobility;Assimila-tionability;Technologicalspillovereffect

-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