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暴力伤医背后的原因、心理透析及对策

暴力伤医背后的原因、心理透析及对策

来源:化拓教育网
暴力伤医背后的原因、心理透析及对策

摘要 近几年来,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医护人员被砍死砍伤、被割喉、被打伤致残、被踢伤流产;医院办公楼被砸坏、办公用品被毁损、无数求医患者被堵拒门外等,正常医疗秩序完全被扰乱。凶手极其残忍,性质特别恶劣,影响极为深远,医患暴力冲突逐年加剧。我们不禁思考:这些暴力伤医恶性事件的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暴力伤医的背后其心理状态是什么?本文通过调查逐步分析其缘由,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暴力伤医 心理分析 对策

医患暴力在近几年时有发生,有增不减,如:2012年3月,江西一男子做B超后,认为医生致其身体不适,捅伤医生。2012年3月下旬,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对治疗不满,17岁的李梦南闯入医生办公室用水果刀胡乱捅刺,造成4名医护人员1死3伤。2014年2月2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对母女因需要加号,嫌护士太慢,对已怀孕护士拳打脚踢,导致护士流产。医患之间的暴戾之气,究竟从何而来?这些触目惊心的暴力伤医事件背后,其心理状态是什么?

一、暴力伤医的原因及心理分析

本人曾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过11年,后陆续到社区门诊、个体门诊工作近20年,耳濡目染过无数的暴力伤医事件,大致的原因及心理分析如下: 1、与医药卫生改革滞后相关。2、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关。3、对医生的信任度产生怀疑。4、在治病过程中,类似治而不愈的小病十分常见。但是普通人对于医学知识缺乏了解,不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很多医患冲突事件都是由于小病“治而不愈”,患者最终产生报复心理,迁怒于医生。医疗费用负担过大,也会让患者心中对医生有痛恨心理,继而伤医。5、与新闻的放大效应相关。6、与患者固执内向霸道的性格特征有关。患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经济条件较差,心理内向自卑,对医疗效果的要求高,其诉求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快速解决时,容易激发矛盾而伤医。7、医疗制度的缺陷,导致医患信任解体。8、近年来医疗界对于伤医暴力案件凶手的量刑和追责并不严格。当地方发生暴力伤医事件时,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中国医师协会设立了专门的医生维权救助基金这个机构,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9、医患纠纷解决目前主要依赖医患协商、行政调解、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为何部分患者家属遇纠纷就闹,甚至使医患纠纷上升到刑事案件?医疗鉴定,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走司法程序同样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索赔效果还可能不好。所以,部分患者对当前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产生不信任心理,认为鉴定专家难免会“同行相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不愿意走法律途径。10、医方和方面“息事宁人”心理,助长歪风邪气的滋生,医方同样也难以被医疗鉴定机构取信。“鉴定机构为安抚患方情绪,即便医院不存在过错,也会做出存在部分责任的鉴定结论,让医院花点‘小钱’息事宁人。”江西某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最终双方只能像砍价一样谈判赔偿金额,而非鉴定事故责任。多名基层卫生和医务人员认为,地方“息事宁人”的惯用思维,也是医患纠纷难以依法依规解决的症结之一。江西某医院负责人说,“医院3000多张床位,无论有无过错,每年都要花300多万元用于平息纠纷买平安。”这样的处理方式,无形中助长了伤医和医闹,形成“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怪圈。11、家属听信医闹组织蛊惑,产生赚一把的心理。有的患者家属,遭

到人财两空时,由于不懂医学,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沟通不到位,巨大的悲痛无法填补,于是听信民间医闹组织的挑唆,少数病人动辄以大额赔偿要挟,赚一把的心理和行为,让医患关系雪上加霜。12、频频伤医,凸显社会缺乏正义。 二、对策与建议

近年频发医患暴力、伤医事件,是当前社会矛盾变化的突发期,就其原因比较复杂,不仅有社会及上的原因,也有病人的原因,还有医务人员的原因。诸多恶性伤医案件,在全国各地不仅仅都有发生,而且呈上升之势,愈演愈烈。令所有人特别是医生们惶恐忧虑不安,谁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在猝不及防之际成为“被杀的羔羊”,何时会与狼共舞发生突发事件倒在工作岗位上。为了防范于未然,本文提出对策与建议如下:

1、国家及卫生部应及时尽快出台制定相关法律及管理制度,加强医药卫生改革,控制医院以药养医,减少病人负担。要消除医患之间的暴戾之气。既要改革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要从法律上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和精神境界、思想觉悟,让暴力思维惯性渐行渐远。

3、医生看病的同时,向病人宣讲医学知识,医生不仅要为病人精心治疗,也要关注患者患病时的心理变化。

4、构建一个尊重、宽容、互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及和谐人文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化解矛盾。 5、医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当现实工作中,确实存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有误会的时候,医生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再来解决纠纷。第一,当患者在急救时,医生、护士要严肃告诉家属应该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拉扯医护人员问这问那,或堵在急救室门口,这样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第二,如果遇到失去亲人而悲痛丧失理智的家属,医生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尽早通知医院领导,将家属带离公众场所,以免因情绪失控,给其他人带来伤害;第三,如果出现医闹,赶紧报警是必要的,在任何冲突下要以保护自己为前提,以免造成更大的无法挽回的伤痛。 6、提高医生技术服务价值,缓解医患矛盾。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除了努力沟通好以外,提高医生的技术价值必不可少。

7、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要扎实担当责任。当前有必要尽快建立较规范的医患沟通体系。医院可设置处理医患纠纷的专属部门,比如调拨懂业务的专业人员到管理部门,用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问,更有效充分的维护医生和患者双方的权益;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强化相关职能,对医疗纠纷的处置要简化程序、快速处置,让患者投诉有门,解惑有道。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应认清自己的责任。每个血案发生之后,都应启动追责调查程序。唯有如此,才更加有助于遏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反复出现。医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未知性,医生应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病患家属的理解和互信。当患者因可能的风险存在而家属疑惑指责医生不敢全力施救时,患者也就失去挽回生命的最佳机会。

8、解决医闹反思调解机制,以改革重拾医患信任。通过医院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的方式化解医患矛盾。“医生没有过错,但患者出现意外,这样的医疗纠纷均由保险公司理赔。”医疗责任险,可以弥补我国医疗意外损害赔偿机制的不足和缺陷。 中国副王祖继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保险业参与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了22万件医疗纠纷,成功率达到86%以上。

三、总结

医患之结靠“闹”难解,建立专业、高效,能得到医患双方信任的公平、公正的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处理拉回法治轨道迫在眉睫,而深化医改、理顺医患关系则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治本之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