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1)态度方面。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

(3)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则

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过多的承担社会角色。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有繁重和烦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段,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教师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

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而现在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据我了解本地区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幸福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这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师干的是良心话,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外,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又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一样,但勤练字总比不练要好。读书可以摆脱烦恼,忘记忧愁。重新学习会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理、多样化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而且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漠了温柔,别因太多的追求淹灭了享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无限风光,就在心灵深处。停停你匆匆的脚步,勿忘生活的赐福。”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21世纪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