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 ( a ) (3)掌握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
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2 2 =a(a≥ 0), a =a(a≥ 0).
a · b = ab (a≥ 0,b≥ 0), ab = a · b ;
a b
2.过程与方法
a
( a≥ 0,b>0), =
b
a a
(a≥ 0,b>0). =
b
b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 ?再对概念的内
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 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 ?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 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 ?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 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 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 观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 ,神教学重点
2
?并运用
经过探索二
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 .力
=a(a≥ 0); ( a )
a2 =a 1.二次根式 a(a≥ 0)的内涵. a(a≥ 0)是一个非负数;
(a≥ 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2
=a(a≥ 0)及 ( a )
a2 =a(a≥ 0) 1.对 a (a≥ 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
***
***
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 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3 课时 3 课时 3 课时 2 课时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
16.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 0)的意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 (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3
问题 1:已知反比例函数 y=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
x
?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
是___________.
问题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__________.
ABC 中, AC=3, BC=1,∠ C=90°,那么 AB 边的长是
A
B
问题 3:甲射击 6 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
C
8、7、 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
***
***
差是 S 2,那么 S=_________.
老师点评:
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
x= 3 ,所以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 x 所求点的坐标(
3 , 3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AB= 10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 二、探索新知
S=
4
. 6
很明显3 、 10 、
4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6
a (a≥ 0)?的式子叫做二
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 有算术平方根吗? 2.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 a<0, a 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 0 、 2 、- 2 、 、
4
、 x (x>0)、 2 、 3 、
3
1
x
x y
x y (x≥ 0,y?≥ 0).
分析 :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或 0.
解:二次根式有:
3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2 、 x (x>0)、 0 、- 2 、 x y (x≥ 0,y≥ 0);不是二次
根式的有:
4 1 3 、 1 2 、 、 .
x x y
例 2.当 x 是多少时,
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0,所以 3x-1≥ 0,? 3x 1
分析 :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 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 才能有意义.
***
***
解:由 3x-1≥ 0,得: x≥
1
3
当 x≥
1
时, 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
三、巩固练习
教材 P练习 1、2、3. 四、应用拓展
1
例 3.当 x 是多少时, 2x 3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 1
分析 :要使 2x 3 +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 1
1
中的 x+1≠0.
x 1 解:依题意,得
2x
3 0
x 1 0
由①得: x≥ -
3 2
由②得: x≠-1
当 x≥ -
3 且 x≠ -1 时, 2x 3 +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
x 1
例 4(1)已知 y= 2 x + x 2 +5,求
x
的值. (答案 :2)
y
(2)若 a 1 + b 1 =0,求 a
)
2004+b2004
的值. (答案 : 2
5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 )评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 P8 复习巩固 1、综合应用 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 计设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
7
C. x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4
B. 16
C. 8
D.
1
x
***
2x 3 中的≥0 和
***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5 二、填空题
B. 5
5,那么它的边长是( ) 1
C. D.以上皆不对
5
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 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_____. 3.负数 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3 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
0.2m,按设计需要, ?底面应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 1m
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 x 是多少时,
2x 3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 +x
2
3.若
3 x + x 3 有意义,则
2
x =_______.
4.使式子 A.0
(x 5) 有意义的未知数 x 有( )个.
B.1
C.2
D.无数
5.已知 a、b 为实数,且
a 5 +2 10 2a =b+4 ,求 a、b 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 1. A 2.D 3.B 二、 1.
2.依题意得:
a (a≥ 0) 2. a
x,则0.2x
3.没有
2
=1,解答: x= 5 .
三、 1.设底面边长为
2x 3 0 x 0
3 x
, 2
x 0
2x 3 2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 +x
x 义.2 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当 x>- 且 x≠0 时,
2
1
3. 3
4.B
5.a=5,b=-4
16.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 (2)
第二课时
***
***
1. a ( a≥ 0)是一个非负数; 2.(
a )
2=a(a≥ 0).
教学目标
理解
a (a≥ 0)是一个非负数和(
2 .简a ) =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 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a (a≥ 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
a )2=a(a≥ 0);最后运用结论严. 题解谨
2=a(a≥ 0)及其运用.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 a )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 出(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用探究的方法导
a )2=a(a≥ 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 a≥ 0 时, 老师点评(略) .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 叫什么?当 a<0 时, a 有意义吗?
a (a≥ 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 4 )2=_______ ;(
1 2
( ( ) =______;
2 )2=_______ ;(
7 2
( ) =_______;
9 )2=______;( 3 )2=_______; 0 )2=_______.
3
老师点评: 非负数,因此有(
2
4 是 4 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4 )2=4.
9
) 2=9,(
4 是一个平方等于 4 的
2
( 同理可得:( 2 ) =2,
3
)2=3,(
1 2 1
) = ,(
3
7 2 7
) = ,(
3 2
0 )
2
***
***
2
=0,所以
( a )2=a(a≥ 0)
例 1 计算 1.(
3
)2
2.(3
5
)2
4.(
7
)2 2
5
)2 3.(6
2
分析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
a ) 2 =a(a≥ 0)的结论解题.
解:(
3
)2 = 3 ,(3 5 )2 2 =32·( 5 )2=32· 5=45,
2
(
5
2 5 7 2 ) = ,(
2= ( 7) 7 6 6 2 )
. 2 2
4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 18
)2
(
2 )
2
3
(
9
( 0 )
2
4
)
2
(4 7 2 8
)
2
2
(3 5) (5 3)
四、应用拓展 例 2 计算
2(x≥
0) 2.(
a2 )2
3.(
a2 2a 1)2
1.( x 1 )
4.(
2
2
4x 12 x9
)
分析 :(1)因为x≥ 0,所以 x+1>0 ;( 2)a
2≥
0;(3)a2+2a+1=(a+1)≥
2-12x+9= (2x)2-2· 2x· 3+32=(2x-3)2≥ 0.
(4)4x
2
所以上面的 4 题都可以运用(
a )
=a(a≥ 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 0,所以 x+1>0 (
x 1)
2=x+1 2≥ 0,∴(
a2 ) (2)∵ a
2=a2
2
(3)∵ a +2a+1=(a+1)
2
又∵( a+1)
2≥ 0,∴ a2+2a+1≥ 0 ,∴
2
2 1 2+2a+1
a
a =a
0;
***
***
(4)∵ 4x
2-12x+9= (2x) 2-2·
2≥
2x· 3+32=(2x-3) 2
0 又∵( 2x-3)
2-12x+9 ≥ 0,∴(
4x2 12x 9 )2=4x2-12x+9
∴4x
***
***
例 3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2-3
:
(3) 2x 2-3
(2)x4-4
(1)x
分析 :(略) 五、归纳 结小本节课应掌 :握
1 . a ( a≥ 0)是一个非负数;
2
2
2 .(
a )
( a≥ 0).
=a(a≥ 0); 反之 :a= ( a )
六、布置作业
1.教材 P8 复习巩固2.(1)、(2) P9 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6.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 计设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
).
B.3 B.a≥ 0
C.2
D.1
). D.a=0
15 、 3a 、
2
1
、
2 2
b
a b
2 、 m
20
、
144 ,二次根式
的个数是(
A.4
2.数 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a>0 二、填空题
1.(- 3) =________.
2
C.a<0
2.已知
x 1 有意义,那么是一个 _______ 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
9
)2
(2)-( 3
)2
2 (3)(
2 6 )
1
2 2 (4)(- 3 )
3
(5) (2 3 3 2)(2 3 3 2)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
1
(1)5 (2)3.4 ( 3) (4)x(x≥ 0)
6
y 的值. 3.已知
x y 1+ x 3 =0,求
: 3x
2-5
x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2- 2
(2)x4-9
(1)x 第二课时作业案: 答计设一、 1. B 2.C 二、 1. 3 2.非负数
***
***
三、 1.( 1)(
9
)2=9
(2)-( 3
)2=-3
1 3 (3)( 6 )×6=
2 2= 4 2
2=
1
2 2=9× 2 ) (4)(- 3 =6
3
3
2
(5)-6
2.(1)5=( 5 )
(2) 3.4=( 3.4 ) 2
1 2 2(x≥ 0) ( 3) =( )
(4)x=( x ) 6 6
1 x
y 1 0 x 3 x3. y=34=81
x 3 0 y 4 y
4
=3=81
(x- 2 ) 7.(1)x 2- 2=(x+ 2 )
(2) x
4- 9=(x2+3)(x2- 3) =(x2+3)(x+
3 )(x- 3 )
(3)略
4.
二次根式 (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2
a =a(a≥ 0)
教学目标 理解
2
a =a(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 .简
2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2
a =a(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 .题
a
a(a≥ =
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 0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
2
a =a 才成立.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 ( a≥ 0)是一个非负数;
2=a(a≥
0).
3.( a )
***
***
那么,我们猜想当 a≥ 0 时, 2 a =a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2
2
1
2 =_______;
8. =_______;
2
=______;
( ) 10
2
( 2 3
3
) =________ ; 0 =________ ; ( 2
7
) =_______. 2
(老师点评)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 :到
2
2
1
3 2 2 =2; 2 = 1 ; 2 2 5. =0.01;
10
2 =
; 2
( )
( ) 3
0 =0;
( )
=
3 . 10
3
7
7
因此,一般地:
2
a =a(a≥ 0)
例 1 化简
(1) 9
(2) 2
(
4) (3) 25
(4)
2
( 3)
分析 :因为( 1)9=-3
2,(2)(-4)2=42,(3)25=52,
(4)(-3) 2=32,所以都可运用 a2 =a(a≥ 0)?去化简.
解:( 1) 9 =
2
2
2
3 =3 (2)
( 4)
=
4 =4
( 3) 25 = 2
2
2
5 =5 (4)
( 3) = 3 =3
三、巩固练习 教材 P7练习2. 四、应用拓展
例 2 填空:当 a≥ 0 时,
2
a =_____;当 a<0 时,
2
a =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 2
a =a,则a 可以是什么数?
(2)若
2
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
(3) 2 a >a,则a 可以是什么数?
分析 :∵
2
a =a(a≥ 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
变形,使“( )
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
a≤ 0 时,
a2 = ( a)2 ,那么 -a ≥(1)根据结论求条件; (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 (3)根据( 1)、(2)
可知
2
a =│a│,而│ a│要大于 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
a<0.
***
0.
***
解:(1)因为 (2)因为
2
2
a =a,所以 a≥ 0;
要使
a =-a ,所以 a≤ 0;
2
(3)因为当 a≥ 0 时
2
a =a,要使 a >a,即使 a>a 所以 a 不存在;当 a<0 时, a =-a ,
2
2
a >a,即使 -a>a ,a<0 综上, a<0
2
例 3 当 x>2,化简 分析 :(略 ) 五、归纳小结
(x 2) - (1 2x) .
2
展.
本节课应掌 :握
2
a =a( a≥ 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
a<0 时,
2
a =- a 的应用拓
六、布置作业
1.教材 P8习题21.1 3、4、6、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9.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三课时作业 计设一、选择题
1.
1
2
(2 )
3
A.0
B.
1
2 的值是(
( 2 )
3
2
).
3
2 C.4 3
2
D.以上都不对
2
2 .a≥ 0 时,
A C
. .
2
2
a
、 ( a) 、-
2
2
a
,比较它们的结
2
果,
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2
2
).
a = ( a) ≥ - a a < ( a) <- a
2
2
2
B . D
a > ( a) >- a
2
2
.-
a > a = ( a)
2
二、填空题
1 .- 0.0004 =________. 2.若
20m 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
m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 甲的解答为:原式=a+ 乙的解答为:原式=a+
a=9 时,求 a+ 1
2
2
2a a 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
(1 a) =a+( 1-a ) =1;
2
(1 a) =a+(a-1 )=2a-1=1 7.
***
***
两种解答中, 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 是因
2 的值. 2.若│ 1995-a │+
__________.
a 2000 =a,求 a- 1995
(提示:先由 a-200 0≥ 0,判断 1995-a? 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
10. 若-3 ≤ x≤ 2 时,试化 │简
x-2 │+
10 25
(x 3) + x
x 。
2
2
答案 :
一、 1. C 2.A 二、 1. -0 .02 2 .5 三、 1.甲
甲没有先判定 1-a 是正数还是负数
2.由已知得 a-?2000? ≥ 0, ?a?≥ 2000
所以 a-1 995+ a 2000 =a, a 2000 =1995,a-200 0=19952,
2=2000. 所以
a-
1995 6. 10-x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a · b = ab (a≥ 0,b≥ 0),反之 ab = a · b (a≥ 0,b≥ 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
a · b = ab (a≥ 0, b≥ 0), ab = a · b ( a≥ 0,b≥ 0),并利用它们
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 利用逆向思维,得出ab = a ·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用.
难点:发现规律,导出 a · 关键: 要讲清
a · b = ab (a≥ 0,b≥ 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
b (a≥ 0,b≥ 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 .简
a · b = ab (a≥ 0,b≥ 0), ab = a · b (a≥ 0,b≥ 0)及它们的运
b = ab (a≥ 0,b≥ 0).
ab ( a<0,b<0 ) = a b , 如 ( 2) ( 3)= ( 2) ( 3) 或
( 2) ( 3)= 2 3= 2 × 3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
***
(1) 4 × 9 =_______, 4 9 =______; (2) 16 × 25 =_______, 16 25 =________ . (3) 100 × 36 =________ , 100 36 =_______.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4 × 9 _____ 4 9 , 16 × 25 _____ 16 25 , 100 ×
36 ________ 100 36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 2 × 3 ______ 6 ,(2) 2 × 5 ______ 10 , (3) 5× 6 ______ 30 ,(4) 4 × 5 ______ 20 , (5) 7 × 10 ______ 70 .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误错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 4 个同学上台总结规 .律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 ?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
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 为定
a ·
b = ab .( a≥ 0,b≥ 0)
反过来: ab = a ·
b (a≥ 0,b≥ 0)
例 1.计算
(1) 5× 7
(2)
1
× 9 (3) 9 × 27
(4)
1 2
3
× 6 分析: 直接利用
a · b = ab (a≥ 0,b≥ 0)计算即可.
解:(1) 5 × 7 = 35
(2) 1
×
1 3
9 = 3
9 = 3 (3) 9 × 27 =
9 27
92 3=9 3
(4)
1
1 2
× 6 =
2
6 = 3 ***
作
***
例 2 化简 (1) 9 16
(2) 16 81
(3) 81 100
(4)
2 2
9x y (5) 54
分析:利用
ab = a · b (a≥ 0, b≥ 0)直接化简即可.
解:(1) 9 16 = 9 × 16 =3×4=12 (2) 16 81= 16 × 81 =4×9=36 (3) 81 100 = 81 × 100 =9× 10=90 (4)
2 2 2
9x y = 3 ×
2 2 2
x y = 3 ×
2
2
x ×
y =3xy
(5) 54 = 9 6 = 2
3 × 6 =3 6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 )评
①
16 × 8 ②3 6 ×2 10 ③ 5a ·
1
5
ay
(2) 化简 :
20 ; 18 ; 24 ; 54 ; 12a2b2
教材 P11 练习全部 四、应用拓展
例 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 4) ( 9) 4
9
(2) 4 12
12
25
× 25 =4× 12 25
× 25 =4
25
× 25 =4 12 =8 3 解:(1)不正确. 改正:
( 4) ( 9) = 4 9 = 4 × 9 =2×3=6
(2)不正确.
改正:
4 12 112 112 25 × 25 = 25 × 25 = 25
25 = 112 = 16 7 =4 7 五、归纳 结小
本节课应掌 :握(1) a · b = ab =(a≥ 0, b≥ 0), ab = a · b ( a≥≥ 0)及其运用.
***
0,b
***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15 1,4,5, 6.(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1.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 计设一、选择题
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 边长是(
).
B.3 3 cm
C.9cm
D.27cm
15 cm 和 12 cm,?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
A.3 2 cm
2.化简a
1
的结果是( a
).
A .
a
B
. a
C . -
2
a D . - a
3.等式
x 1 x 1
(
) B
x 1成立的条件是
D .x≥ 1 或 x≤ -1
A .x≥ 1 .x≥ -1 C .-1 ≤ x≤ 1
).
4 .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
A.4 5 × 2 5 =8
5 B .5 3 ×4 2 =20 5
D
.5 3 ×4 2 =20 6
C.4 3 × 3 2 =7 5 二、填空题
1. 1014 =_______.
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
1 2(g 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 为 S=
2 gt
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
度为 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 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一个底面为 30cm×30cm 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长是多少厘米?
2.探究过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
20cm,铁桶的底面边
正方形、高为 10cm 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
2 2
(1)2 = 2
3
3
2
2
3
3
验证: 2
2 3
= 2 ×
2
3
= 2
2 = 2
(2 2) 2 3
3
2
3
2 2 = 2
2
= 2
2
3
2 2
2
2(2
2
1) 1
2 1 2
***
1 2 2 1
3
***
3 3
(2)3 = 3
8
8
3
3
3
3 2 验证: 3 = 3 ×
8
3 3
= = 8 8
2
3 3
2
3 1
8
= 3(3 1) 3
2
2
3(3 1)
2
2
3 3 = 3
3 1
同理可得: 4
4
3 1
4 4
15
3 1
15
5
5
5
5 ,⋯ 24
⋯
24
通过上述探究你能猜测出: 答案 :
一、 1. B 2.C 二、 1. 13 6
3.A
a
2
a
a
=_______( a>0),并验证你的结 .论1
4.D
2.12s
三、 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
2×10=30×30×20, x2=30×30×2, 则x
x= 30 30 × 2 =30 2 .
a
2. a 2 =
1 a a
验证: a
a
2
2
a 1
3
a
2 a
=
a 1
2
a
1
2
a
1
2
a
3
a a
1
a a a(a 1) a = = a .
2 1 2 2
2 1
a a 1 a 1 a
= a
3
a a
2 1 a
a
2
a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a b
=
a (a≥ 0,b>0),反过来a b
b
a (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
b
教学目标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