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当中,必须要加强对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强化立法、增加生态补偿、构建高水平保护团队等等,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 可持续发展 策略
在地球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海洋与湿地是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其中湿地的存在不仅为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与食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当中,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大面积的开垦,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说,必须要对三江平原湿地的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当中存在的问题
1.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并未根治。在上世纪80年代的农业发展当中,三江平原湿地被大肆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尽管当前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湿地资源被破坏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就目前三江平原湿地遭受的破坏来看,并未得到根治。在长期农业生产当中,排放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等,这些污染物使得湿地的动植物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道路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许多湿地保护区出现了孤岛效应,导致三江平原湿地的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2.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依旧存在。在我国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往往是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这就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就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来看,湿地的生态功能在地球生态系统当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其所承载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工作来看,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湿工作,但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三江平原的农业种植功能依旧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依旧存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管理,很容易出现相互争地的情况。 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较低。在当前的湿地保护工作当中,需要当地政府强化管理,通过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方法,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但是就现阶段的湿地保护工作来看,主要是以林业局为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明显的不足,仅是将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区域上,这就使得其在保护工作当中很难进行跨区域的综合考虑,使得保护工作被分割,整体的保护工作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和退耕还湿工程等许多保护工作都是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做保障的, 资金不足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也使得三江湿地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二、三江平原湿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1.发展生态农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江平原凭借自身优异的自然环境,从“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当中,为了实现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避免对三江平原湿地的过度开发,提升生态环境。尽管在生态农业的作用下,粮食的产量可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会降低,特别是在人们饮食观念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于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生态农业为三江平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在立法层面上,必须要加快湿地保护的专项立法工作,从而为执法部门的各项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对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地区的发展情况,为相关权利人提供经济补偿,同时采用一些间接的手段,为居民提供补偿。除此之外,应该组织专业的人员,向居民提供免费就业指导,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当中的支持力度,推动新产业的快速增长,实现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三江平原湿地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松花江、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冲积而成,成为了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区。而在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开发当中,面临着持续破坏的情况,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各项保护工作的落实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在未来的保护工作当中,必须要强化对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强湿地生态补偿,组建高水平的湿地保护队伍,实现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 宋长春 宋艳宇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尺度依存性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案制定[J].湿地科学,2018, 16,(2):106-113。
[2]张会慧 王世标 王均睿 et al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 2019,38,(6):1679-1687。
[3]王振芬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02):43-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