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滨水景观初探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城市滨水景观初探

——以合肥市天鹅湖景区为例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城市景观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合肥市天鹅湖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探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合肥市天鹅湖景区;设计手法;问题分析 1. 引言

查尔斯·摩尔曾经说过“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如哈尔滨市及吉林市的松花江江滨、大连的老虎滩及星海广场、上海的黄浦江岸线、宁波的甬江口、杭州的钱塘江开发、武汉的长江江滨、合肥天鹅湖景区的开发等等。我国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滨水景观的丰富性。 2.合肥市天鹅湖景区调研分析

合肥市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合肥市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非常重视,比较著名的就是合肥市滨湖新区以及天鹅湖风景区等等。在此,结合城市景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分组调研形式,以合肥市天鹅湖风景区为例,探讨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 2.1现状分析

合肥市天鹅湖景区位于政务文化新区内,东临潜山路、南临祁门路、西临圣泉路、北临东流路,湖面约1000亩。湖边还修建了一个长达600米名为黄金海岸的人造沙滩,还有用鹅卵石铺就的浅水区域。天鹅湖于2004年正式向市民开放,是安徽省最大的开放式公园。 2.2设计手法 2.2.1生态与人文结合

由于天鹅湖位于政务区核心位置,所以要强调天鹅湖沿岸的文化肌理,体现政府的威严性,要形成聚合型、开放式的城市水岸空间,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梯度、多形态的城市滨水地区绿化景观体系。创造以“自然风光为衣装,人文景观作底蕴”;以“绿生水、水造景、城载人”的可持续生态模式,实现合肥市市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规划目标。保持城、路、绿、水的相对统一性,尤其注重景观功能、生活休闲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并进行合理、有序的组织。塑造合肥市“滨水活动的舞台”。 2.2.2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结合

由于天鹅湖景区是政务区的核心绿轴,所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滨水区的文化内涵,复兴滨水区的传统活动,挖掘滨水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激发滨水区新的活力,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 2.2.3以人为本,体现人的需求

1

天鹅湖景区的服务对象是全市人民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所以在天鹅湖景区规划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滨水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人的亲水性、近水性,解决水体可视性、可达性、生态要素关联性等问题,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3问题分析

(1)天鹅湖景区的游览线路大多集中在南岸,当然这与设计时考虑到北岸政府机关不希望吸引大量游人有关,但是水上游览线路还不健全,可达性不够。

(2)城市设计存在缺陷,建成的天鹅湖酒店矗立在景区北岸,影响了政府大楼威严的形象,也导致天际线的破坏,城市美感度下降。

(3)景观主题形象不鲜明,对景观特征、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的挖掘还不够,造成地域文脉延续性的缺失。 3.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目的在于改善滨水区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要充分尊重地域历史演进过程的“生态足迹”,把地域文化与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突出滨水区的特色。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滨水区域环境进行把握,对开放空间进行精心设计,使游人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感受合肥市的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 1 ] 张庭伟等.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40- 66

[ 2 ] 刘滨谊等. 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丛书———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0 - 30

[ 3 ] 保继刚,刘雪梅. 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规划师, 2005 (05) : 107 - 110 [ 4 ] 焦胜等. 城市滨水区复合开发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 2003 ( 3) :398 - 401 [ 5 ] 吴丹. 城市滨水区开发中的公民环境权保护. 规划师, 2004(8) : 13 - 15 [ 6 ] 颜晓强等. 构建休闲城市. 城市问题, 2006 (3) : 33 - 38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