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押题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1. (2021·上海市·模拟题)默写。
(1) ______ ,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折戟沉沙铁未销, ______ 。(杜牧《赤壁》) (3) 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8.0分) 2. (2021·上海市·模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人贵有知人之明①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自己掂量好自己的半斤八两,有半斤,你就做半斤的肉馅,有八两,你就扒拉八两的算盘,规规矩矩,自得其乐。
________在我看来,_________②自知难得,知人________可贵。因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③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汉高祖刘邦曾说过,筹集粮草,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运筹帷握,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指挥千军万马,克敌致胜,他不如韩信。然而他的长处在于使人才各尽其所,知人善任,终于开创汉家四百年江山的伟业。 ④有知人之明,可以斗智斗勇。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以一座空城、一把三尺瑶琴吓退数十万敌兵,传为千古佳话;有知人之明,可以明哲保身。范蠢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知道匀践“只能共患难而难共欢乐”,所以他选择了功成身退,隐迹江湖,四海为商,得以善终;同样功高盖世的文仲,却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知主子的刻薄寡恩,狠毒无情。以至于留恋功名执迷不悟,最终被匀践所杀。
⑤有知人之明,便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这是现代商业社会遵循的一条成功准则。IBM创始人沃森年轻的时候,往返于纽约州北部,四处兜售钢琴和缝纫机,在多年的销售中,他深刻地领悟到顾客到底需要什么。他说,如果客户需要一把锤子,你却给他拿来了一把斧头,那么客户一定会不满意。如果你能给客户一把方便耐用的锤子并免费赠送一盒钉子,那么你的客户一定会记住你,并极有可能会再次光顾你,因为你的服务已经发挥了作用。
第1页,共15页
⑥有知人之明,可以传递善良,因为知人,也可以解释成对别人的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个护士,知道用哪种打针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一个老师,知道在其他人走掉之后才去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知道在给一个小窃贼扣手铐之前套上他的手套……有知人之明的人,深知别人的寒冷,会送去一盆炭火;有知人之明的人,深知别人的疼,会递过一块柔软的手帕。这样的人,让人温暖。 ⑦人贵有知人之明。如果在你自己的心底挖到金子,那么,在别人的心底,就有可能探出钻石。 (文字有改动)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因为 B.但是 C.因为 D.但是 更加 然而 更加 所以 十分 所以 更加 然而 第①段划线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
概括第⑤段的具体事例 ______ ,这一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 。
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述理由。
项羽作为他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一往情深,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用;他不知叔父项伯诗歌脚踏两只船的危险分子,依旧对之信任有加、毫无防范,最后他就只有遭遇十面埋伏、悲闻四面楚歌、含泪别姬、乌江自刎的戏份了。
3. (2021·上海市·模拟题)天上有云姓白①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
生,还跛着一条腿。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②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目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扑”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自此以后,有学生课间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
第2页,共15页
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③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是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的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课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④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⑤两个月的时光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四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⑥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的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后来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得了白血病,不久便去世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⑦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我”与白云老师结识的起因是什么?请从第①段中抽取原文回答。
对于白云老师,最初“我们”并不友好。你从文章①至③段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一点?最少要归纳出两件。
文中所叙的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些事最让你感动?请用自己的语言最少概述出两件。
“天上有云姓白”是文章第②段中老师的自我介绍。你认为以此为题有何妙处?
第3页,共15页
“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4. (2021·上海市·模拟题)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甲文作者是柳宗元,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______ (人名),他们与另六位散文代表作家合称“ ______ ”。
甲文以潭中鱼“ ______ ”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 ______ ,从而衬托出作者 ______ 的心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 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 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 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 5. (2021·上海市·模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侍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 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灶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菜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本文节选自郑燮《乳母诗序》。乳母,又称奶妈,是雇用来以母乳喂哺婴儿的妇女。
第4页,共15页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负燮入市中 ______ .②间有鱼飧瓜果 ______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费家的收益不抵支出,费家夫人打算离去。
B.浪费很多,不能支出,费氏的丈夫计划离开这个地方。 C.费家的生活越来越维持不下去,费氏的丈夫打算离开这个地方。 D.浪费更加厉害,入不敷出,费家夫人计划离去。
乳母便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从文中句子“ ______ ”可以看出。 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痛哭”“竟亦不能食”的原因。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6. (2021·上海市·模拟题)题目:心源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五、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7. (2015·上海市市辖区·模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有关任务。
(1)结合成语来掌握文言词汇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请找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______
A.丰衣足 (《出师表》) 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B.唇亡齿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画蛇添足》) ..C.有恃无恐--子何恃而往 (《为学》) ..
D.莫名其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
(2)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例如“专心致志”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句中。请写出下列成语分别出自哪部典...籍。 .
①一鼓作气 出自______ ②不耻下问 出自______ ③鸿鹄之志 出自______ (3)成语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除上述所列之外,请你另外列举一例,简要介绍该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
第5页,共15页
成语:______ 故事概括:______。
第6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蜂蝶纷纷过墙去,自将磨洗认前朝
【小题2】窈窕淑女
【小题3】不可知其源,牧人驱犊返
【知识点】名篇名句 【解析】答案: (1)蜂蝶纷纷过墙去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窈窕淑女(重点字:窈窕) (4)不可知其源
(5)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重点字:犊)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答案】【小题1】D
【小题2】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做事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办理事情。
【小题3】IBM创始人老沃森领悟到了解顾客需求会提升客户满意度 【小题4】有知人之明,便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小题5】人贵有知人之明
【知识点】议论文
【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应理解文章内容、分清句间逻辑关系。阅读上下句可知,②段“自知难得”“在我看来”“知人可贵”内容先是转折关系,然后是递进关系,最后“因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又是转折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紧扣前句“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可知“就是自己掂量好自己的半斤八两,有半斤,你就做半斤的肉馅,有八两,你就扒拉八两的算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理解划线句子的比喻义,分析从两个分句表现的不同侧重点来
第7页,共15页
理解。“就是自己掂量好自己的半斤八两”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的情况;“有半斤,你就做半斤的肉馅,有八两,你就扒拉八两的算盘”意思是做事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办理事情。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根据文中提到的人物直接概括事例“IBM创始人老沃森领悟到了解顾客需求会提升客户满意度”,其证明的内容即是此段首句中心句“有知人之明,便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摘引即可。
(4)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标题就是论点。
(5)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先要理解“对比论证”,即在摆事实上或讲道理上从正反两面论证。材料是举的是与论点意义相反的例子,那就在文中找到与论点意义一致的举例论证的文段即可。这段文字列举项羽因为不能知人善任导致乌江自刎的结局,第③段列举刘邦因为知人善任、终于开创汉家伟业的事例,两段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这一分论点。 答案: (1)D
(2)人要有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做事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办理事情。
(3)IBM创始人老沃森领悟到了解顾客需求会提升客户满意度;有知人之明,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4)人贵有知人之明。
(5)与第③段形成对比论证。第③段列举刘邦因为知人善任、终于开创汉家伟业的事例,从正面证明“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这一观点或分论点,这段文字列举项羽因为不能知人善任导致乌江自刎的结局,与第③段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这一分论点。
文章首先从论述“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角度引出“人贵有知人之明”的中心论点,然后从“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可以斗智斗勇”“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可以传递善良”四个方面论证人贵有知人之明的好处,最后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第8页,共15页
3.【答案】【小题1】(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
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第一段可以找到“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因此起因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2)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注意概括全面,根据分值列要点。仔细阅读文章可以找到:我们认为他是冲着不菲的代课费来的;有学生课间喊“白云”捉弄他;对老师残疾的事一些学生也不避讳。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阅读文章,运用方法二概括出:我们上课不听讲,老师却弯腰跟我们道歉,怪自己课讲得不好;为困难学生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许诺将继续帮助,并恳求女生的母亲答应让女儿去上学;读初三的时候来学校看我们,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等。
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4)本题是对题目作用的考查。题目的作用有: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以“天上有云姓白”为题目既点明了本文所记叙的对象是白云老师,又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情纪念。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原文“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可以看出作者看到白云就会想到白云老师,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
(1)起因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2)(1)认为他是冲着不菲的代课费来的;(2)学生课间喊“白云”捉弄他;(3)对老师残疾的事一些学生也不避讳;(4)上课不好好上。(答出其中的两件即可)
第9页,共15页
(3)我们上课不听讲,老师却弯腰跟我们道歉,怪自己课讲得不好;为困难学生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许诺将继续帮助,并恳求女生的母亲答应让女儿去上学;读初三的时候来学校看我们,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等。
(4)妙处在既点明了本文所记叙的对象是白云老师,又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情纪念。
(5)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知识点】文章中心、关键语句、记叙文
【解析】本文通过记叙代课老师白云虽然被学生误解,但是我们上课不听讲,他却弯腰跟我们道歉,怪自己课讲得不好;他为困难学生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许诺将继续帮助,并恳求女生的母亲答应让女儿去上学;读初三的时候来学校看我们,嘱咐我们要好好读书,但是后来却因病去世,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老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题目的作用有:1作为文章的线索、2运用比喻或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感情的触发点6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4.【答案】【小题1】苏轼,唐宋家
【小题2】若空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 【小题3】略 【小题4】C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1)本题的考点是文学常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准确记忆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家”。
(2)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皆甲文以潭中鱼“若空游无
第10页,共15页
所依”表现水的透明;乙文提到的“积水空明”用以表现月光的澄澈透明;“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心情的闲适。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但,只。耳,罢了。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和重点词语的综合考查。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A.有误,“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是看见月色的欣喜。因此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是错误的。
B.有误,“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不是写庭院的空旷明亮。 C.正确;
D.有误,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末句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因此不正确。 故选:C 答案:
(1)苏轼 唐宋家。
(2)若空游;月光清朗澄澈;闲适。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 (4)C 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照入门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同积水洒满院落般清明澄澈,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第11页,共15页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答案】【小题1】背
【小题2】间或,偶尔 【小题3】C
【小题4】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费氏背着郑燮到集市上。负:背。 ②句意:间或有了好吃的东西。间:间或,偶尔。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益,更加;去,离开;句意为:费家的生活越来越维持不下去,费氏的丈夫打算离开这个地方。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可知,费氏不敢说什么,但脸上常常挂着泪痕,说明乳母舍不得离开这个家。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可知,虽然生活清贫,但费氏对郑燮视如己出,呵护有加,郑燮对费氏感情至深,费氏的突然离开使郑燮伤心难抑。 答案:
(1)①背; ②间或,偶尔。 (2)C
(3)乳母不敢言,然长带泪痕
(4)费氏对郑燮视如己出,郑燮对费氏感情至深,费氏的突然离开使郑燮伤心难抑。 参考译文:
第12页,共15页
郑燮的乳母费氏,是郑燮的祖母蔡太孺人的侍女。郑燮四岁时母亲去世,由费氏抚养。那时恰逢荒年,费氏自己回家吃饭,但仍来郑家干活。每天早晨,费氏背着郑燮到集市上,用一个铜钱买个饼,放在郑燮手中,然后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间或有了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喂给郑燮吃,郑燮吃过后,费氏夫妇及儿子才可以吃。
几年过去了,费家的经济也越来越入不敷出了,费氏的丈夫打算离开这个地方,费氏不敢说什么,但脸上常常挂着泪痕。(临走前)取来郑燮祖母的衣服缝补浆洗,又买来好几捆柴火放在灶边,过了一会儿悄悄地走了。郑燮早晨走进房间,里面空空的,只有破烂残旧的床和桌子摆在那里,环视灶台,还是温的,有饭一碗,菜一盘,藏在釜内,正是经常喂给郑燮吃的饭。郑燮痛哭,以致于吃不下饭。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答案】心源
外婆年逾花甲,是一个一生清贫的普通农妇。她是农民的女儿,农民的妻子,平平凡凡了一辈子。她又是一个典型的农家人,温温柔柔,勤劳能干,总将一颗善心放在别人身上。
三十多年前,家家户户都是吃上顿愁下顿。有一户人家,穷得揭不开锅。可偏偏主人又生了第七个孩子。整个家里,没有迎接新生儿的喜庆,只有一声连着一声的叹息。最后,男主人决定丢掉她。外婆那时嫁给外公才两年,只有一个儿子。她不忍看到这个孩子被抛弃,于是就说:“把她给我吧,我来养。”这个女孩儿,就是我的姨母。后来,外婆供她吃穿,供她读书,即便是后来外婆又接连生了三个孩子,即便生活条件已是极度拮据,外婆也从未想过要抛弃姨母。
在我眼里,外婆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婆。小时候,每个严冬,我都会穿上鞋底很厚的棉鞋,那棉鞋一穿上,只觉得全身都是暖融融的。而那厚实又温暖的鞋底,是外婆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家里每个人都有两双“外婆牌”棉鞋,而外婆的手每到天寒就会生冻疮。我心疼地问她:“外婆,你纳那么多鞋底,缝那么多鞋面,手不会疼吗?”外婆只是笑着说:“你们暖和就好了。”
外婆不仅仅是疼爱家人,她的善意可以惠及身边的一切。
外婆非常喜欢小动物。每次回外婆家,大老远就能听见小灰狗响亮的叫声,看到暴躁的大白鹅凶狠地追逐着高傲的公鸡,公鸡也不时回过头啄大白鹅的脑门儿,猫儿总是
第13页,共15页
无声无息地从我身边跑过。外婆的家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而那些小猫小狗,都是外婆带回家的“流浪儿”。每一个“流浪儿”刚来时,都是骨瘦如柴,胆怯不已。在外婆的“宠爱”下,这些小可怜儿,很快就变成了家中的“霸王”,或暴躁,或冷酷,或热情......而外婆总是笑吟吟地看着它们,那温柔的眼神,像洒满院子的阳光。
我的外婆,她生于尘埃,长于尘埃,但她心性如此,心源于此,源于一颗孕育着善意与爱的种子。她面朝着阳光,微笑看着世界,在平凡的尘埃里,开出了绚丽的心灵之花。
【知识点】命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心源,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心中都具有善良天性。孟子把它说成是“恻隐之心”,王阳明把它说成是“良知”,西方哲学家把它说成是“先天的道德本能”。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点,可围绕心源向“善”进行立意,也可从其他方面立意。可以写自己发现的社会中的善行,可以讲述身边善良人的故事,还可以写自己向善的行为。若要写成记叙文,注意写清楚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和启发;若要写成议论文,要注意结构清晰,论点鲜明,有理有据。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要有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出彩动人。
本文题目具有一定的内涵,发人深思。作者围绕外婆,写她收养弃婴,疼爱孩子,照顾流浪猫狗等,选材典型,突出中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7.【答案】D;《左传》;《论语》;《史记》;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
所败之后,立志雪耻图强,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磨练自己的身心,励精图治,最终复国成功
【知识点】搜集资料、词义、文学常识
【解析】(1)此题考察了加点字的含义的理解. A中的足都是充足的意思; B中的都是没有的意思; C中的都是凭借的意思;
D中的第一个是说出的意思,第二个是命名的意思. 所以选择D.
(2)此题考察了对成语出处的识记.
这几个成语都来自课本,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十二章;鸿鹄之志
第14页,共15页
出自陈涉世家,回答时把这几篇课文的出处答上即可. (3)此题考察了对成语故事的识记.
成语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名称要准确无误,事件叙述要概括. 答案:
(1)D (3分)
(2)①《左传》(1分); ②《论语》(1分); ③《史记》(1分)
(3)示例: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所败之后,立志雪耻图强,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磨练自己的身心,励精图治,最终复国成功. 此题考察了加点字的含义的理解、对成语出处的识记、对成语故事的识记.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思考和创新能力.
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