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不是金子人才需要用人的好环境.DOC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人才不是金子

红尘滚滚,大浪淘沙,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是许多成功人士的至理名言,他们是鲲鹏,不是小鸟,不愿把自己比作金子。时下流行把人才比作金子,金子遇到光明必然发光,这是金子的自然属性。当这个真金子一直被埋在土里的时候,无论如何是发不了光的,这是前提条件。这个真金子要想发光,必须得到帮助,争取努力出土来到人世间,这得有外界条件,或有雨雪风霜帮您自然出土,或有贵人挖掘帮您人工出土,出了土才有发光的可能,这得赶上有机遇。这个真金子要想发光,得找着方向,来到有光明的地方,光亮照到金块上,金子才能发光,这是必要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好汉三个帮;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一个人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必须具备良师益友、朋友、领导的帮助、提携;必须具备适合的场合、场所、岗位,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才能、特长和潜质,人才不是金子。

人才问题包含人才自身、人才需求、用人者。用人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谁的事?很显然是人才需求者的事,也就是说是用人者的事。世上流行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句话,把用人者在人才问题上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人才问题的核心一下子成了和用人者的态度无关,是人才自己的事。在一个急需人才的时代,无疑是一个被扭曲了的不合适宜的人才观! 有一句流行太过普遍、太过久远的话,可以分做两个单元来记述。一个单元叫做“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发光”;另一个单元叫做“是金子早晚会发光”。这句话如果出自人才管理者,人才使用的决策者之口,那一定是一句毫无道理,危害极大,居心叵测的说辞。

因为说此话的人虽然是拿金子说事,但他说的不是金子而是人,而且是指那些有技能、有专长、有智慧的人才;是指那些素质,经验,魄力超出了平庸之辈的不同寻常的人才;是指那

些当时代,国家,地区,群体或团队遭遇困境的时候,他们愿意并且只有他们挺身而出才能化险为夷,走上光明前途的人才。

人才作为社会资源,和黄金作为自然资源,他们的效用发挥规律是不一样的。自然资源的效用有很强的恒定性,它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使自身的效用发生改变。如黄金,你今天不采还有明天,今年不采还有明年,这个时代不采还可以等到下个时代,而人才,人的生命只有宝贵的几十年,去掉儿童时期学生时代,再去掉老年,真正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并不长;而精力,知识和经验的\"黄金期\"就更短,最多也就十几年吧!你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在他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不让他走上舞台,使他错过\"黄金期\他发出的光就不会耀眼;而你无情的压抑他直至他盛年已过,他就多半会已从\"英才\"变为一般平常的\"庸才\"了;如果你把他放在笼子里一直到老态龙钟,连说话都没有了力气的时候再放出来,他就什么都不是了,他还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吗?说什么\"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就人才而言绝非如此。早发光和晚发光有天壤之别,更多的人才则是,如果你给他提供的发光的机会如果太晚,他或许就根本发不出光来就进入坟墓去了。

人才的效用发挥和金子的效用发挥还有一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金子除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外,它还拥有\"通货\"的身份,也就是说它除了是黄金外还是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标准,它既是\"专用件\"也是\"通用件\"。作为一种有色金属,它并非放在什么地方都有用;但作为通货的通用件,它放在哪里都有存在的价值。

而人才,任何一个人才,无论他伟大到什么程度,他都不可能像黄金那样放在哪里都能发挥出它的不可变更的伟大的作用的。让小平同志当钳工和当国家领导人显然作用不同,让丁玲女士种地和让她写小说作用也不一样。人才,你可以给他施加磨难而他也可以依然保持不可动摇的追求,但一个迫害英才,独裁专制者和暴君怎么能因为英才没有因此陨落而逃脱罪责,一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造就了多少人才错位的荒唐寒心故事。而那些人才错

位荒唐剧的制造者们,却用这句看似善良实属恶毒的话,残酷的笑对那些被迫在不能使自己展开飞翔翅膀的笼子里辗转落泪的鲲鹏,这是何等的残忍和荒唐!

人才是何等的宝贵!尤其国家民族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人才的管理者们,人才使用的决策者们,不去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和环境,不去千方百计寻访甄别、搜罗查寻人才,而是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样的话,用这样的丝毫看不出一点人才匮乏的紧迫感的话,等待人才自己发光,并麻痹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有识之士,这无疑等于说,世界上无需伯乐,千里马自然会自己跑出来,这是怎样的态度?这不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荒唐至极。

在一个庸人主政的团队中,主政者为着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多半会对被他统领的能人、精英、人才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屁话。它的妙处在于贬损了人才,使人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看来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才,不然为什么我没有坐在统领团队的位置?信心没有了,傲劲也就丧失了,于是心甘情愿的被庸人统治。

庸人忽悠麻痹了人才,引诱人才继续在庸者的领导下拼命,直到被统治者点头认可:恩!你已经开始发光了,而直到你连余热都已经耗尽的时候,你依然是一个有限的人才,需要继续被庸人管理者点头的人才,还需要不断的感激庸人知遇之恩的人才,这时候已经什么都不是了,人才不是金子,人才离不开施展才华的条件和用人的优良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