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氟化硫断路器技术说明(DOC)

六氟化硫断路器技术说明(DOC)

来源:化拓教育网


LW30-126户外高压自能式SF6断路器

1 概述

1.1 LW30-126户外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是三相交流50Hz的户外高压开关设备,适用于126kV输变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也可作为联络断路使用及开合电容器组的场合。

1.2 LW30-126型断路器采用了“热膨胀+助吹”的自能式灭弧原理,配用一台CT26型弹簧操动机构。该断路器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1 2 62031.9)。

1.3 断路器符合GB1984-2003《交流高压断路器》,并满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2271-100:200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0部分:高压交流断路器》的要求。 1.4 断路器的主要特点:

该断路器采用自能式灭弧原理,开断性能优良;燃弧时间短,电寿命长,操作噪音小。采用绝缘及灭弧性能优异的SF6气体作为绝缘灭弧介质,无燃烧、爆炸危险,可用于人口密集地区。断路器配用弹簧操动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 1.5 使用环境条件

1.5.1 环境温度-30℃~+40℃(特殊要求-40℃~+40℃) 1.5.2 海拔高度≤2500m 1.5.3 空气温度

相对温度:日平均不大于95%

月平均不大于90%(25℃)

饱和蒸气压:日平均不大于2.2×10MPa

月平均不大于1.8×10MPa

1.5.4 风压不大于700Pa 1.5.5 覆冰厚度10mm

1.5.6 地震烈度:水平加速度:≤0.3g

垂直加速度:≤0.15g

1.5.7 日照强度:0.1W/cm(在0.5m/s风速时) 1.5.8 最大日温差25℃ 1.5.9 公称爬电比距:31mm/kV

1.5.10 无易燃爆炸危险及化学腐蚀、剧烈震动的场合。

2

-3-3

2 主要技术参数

2.1 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2.2断路器装配调整参数(见表2)

1

表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 额定短时持续电流(热稳定电流)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动稳定电流) 近区故障开断电流 额定失步开断电流 SF6气体额定压力(20℃时表压) 报警压力(20℃时表压) 闭锁压力(20℃时表压) 最低使用环境温度 额定线路充电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热稳定时间) 额定 绝缘 水平 1分钟工频耐压 断口 零表压5分钟耐压 16 17 18 19 20

2

名 称 单位 kV A kA kA kA kA kA kA MPa MPa MPa ℃ A s kV 40 100 40 100 30,36 10 0.5 0.45 0.4 -30 数据 126 3150 31.5 80 31.5 80 23.6,28.4 7.9 0.38 0.34 0.3 -40 31.5 4 550 550+100 雷电冲击 (全波峰值) 相间及对地 断口 相间及对地 kV 230 230+70 kV μv ms ms 周波 109 O-0.3s-CO-180s-CO ≤500 95±15 33±7 ≤3 额定操作顺序 无线电干扰水平 合闸时间 分闸时间 全开断时间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合闸线圈 首相开断系数 满容量开断次数 年漏气率 名 称 单位 次 %/年 μL/L 次 kg kg μΩ 数据 1.5 20 ≤0.3 ≤150 10000 12 2000 ≤60 94/33 78/19 220或110 600 220 表2

六氟化硫气体水分含量(20℃时) 机械寿命 六氟化硫气体重量 断路器总重(包括操作机构) 主回路电阻 弹簧机构分 电阻值 分闸线圈 额定电压(DC) 合闸线圈 (220V/110V) Ω (220V/110V) Ω V W V 30 弹簧机构电动机 功率 电压(AC/DC)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6 7 8 极间合闸同期性 极间分闸同期性 输出拐臂滚子与凸轮间隙 分闸电磁铁铁芯冲程 分闸电磁铁顶杆与分闸掣子的间隙 合闸电磁铁铁芯冲程 掣子与合闸掣子的间隙 掣子与防跳跃销的间隙 单位 ms ms mm mm mm mm mm mm 技术要求 ≤5 ≤3 测试条件或测试方法 1.2~2.8 在分闸、合闸弹簧储能位置测量 3.4~5.0 0.7~1.2 在机构合闸位置测量 4~6 1.0~2.0 在机构分闸位置测量 1.0~2.5 3 产品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断路器为三相分立的瓷柱式结构,三相共用一个底架,配用一台CT26弹簧操动机构,机构输出拐臂通过拉杆与断路器本体相连。

3

断路器主要由灭弧室、基座、支架及弹簧操动机构等组成,见图1。 3.1.1 灭弧室

灭弧室整体装在灭弧室瓷套内,采用单断口自能式灭弧原理,它是断路器的心脏部分,主要由静触头支座、静触头、静弧触头、动触头支座、动触头、动弧触头、气缸、喷口、中间触头等组成。静触头在上部,固定在上接线板上,静触座内部装有F-03吸附剂。动触头在下部,固定在下接线板上,通过一绝缘拉杆穿过支柱瓷套连接到传动箱中,见图2。 3.1.2 接线板

接线板分上、下接线板,其材质为铝镀银,供线路一次接线用。每个接线板分别有两个接线端,用户可根据要求进行接线,接线孔尺寸见图3。 3.1.3 支柱瓷套

支柱瓷套在灭弧室下部,起支撑灭弧室及对地绝缘的作用,是承压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气密性。 3.1.4 传动箱

传动箱为传动支撑构件,位于支柱瓷套的下面,其作用是将操动机构的输出动作传入气室,以带动断路器本体进行分、合闸操作,其转动轴上的“O”型密封圈将气室内的SF6气体密封于传动箱内,在传动箱侧面装有自封阀,自封阀在连接管未接上时处于密封状态,当连接管接上后,连接管上的顶针将自封阀阀口顶开,以保证三相气室连通。 3.1.5 底架

底架起支撑断路器本体及联接操动机构的作用。为钢板卷折焊接而成,承受断路器动作产生的载荷,在其下部装有SF6密度控制器,便于用户监测SF6气体压力。 3.1.6 操动机构箱

操动机构箱通过8个M16螺栓联接在底架上,内部装有CT26弹簧操动机构及二次控制屏。机构输出拐臂通过拉杆同中相传动箱拐臂相连,拉杆与机构箱间用橡胶套密封,机构箱下部开有两个φ40进线孔,进线孔上有橡胶套,以便防尘、防水。 3.2 工作原理 3.2.1 灭弧室工作原理

断路器采用自能式灭弧原理开断短路电流。

当开断小电感、电容电流或额定电流时,动触头通过机械运动使气缸内气体产生内外压差,产生强烈气吹熄灭电弧。

当开断短路电流时,电弧在动静弧触头间燃烧,气缸内的SF6气体受热膨胀,进一步加大了内外压差,电流过零时产生强烈气喷熄灭电弧。 3.2.2 弹簧操动机构

断路器分、合闸操动机构为弹簧操动机构,其结构及动作原理见图4。 3.2.2.1 储能电机,采用HDZ型交直流两用单相串激电动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3

4

表3

额定工作电压(V) 额定电动机电流(A)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额定工作电压下储能时间(S) 直流:220 交流:220 2.8 85%~110%额定工作电压 小于15 3.2.2.2合闸电磁铁:采用螺管式电磁铁,其技术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额定工作电压(V) 额定工作电流(A) 20℃时线圈电阻(Ω)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110 3.3 33 85%~110%额定工作电压 -220 2.3 94 3.2.2.3分闸电磁铁:采用螺管式磁铁,由电源供电,其技术参数如表5所示。

表5

额定工作电压(V) 额定工作电流(A) 20℃时线圈电阻(Ω)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 3.2.2.4 辅助开关选用F9-28Ⅰ型,共有14对常开14对常闭接点,允许长期通过电流不小于10A。 3.2.2.5 行程开关具有一对常开和一对常闭触头,触头能通过持续电流不小于5A。 3.2.2.6 接线端子能通过的持续电流不小于30A。

3.2.2.7 二次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见图11、图11.1(根据用户需要,可拆除防跳跃继电器回路)。 3.2.2.8 合闸弹簧储能

合闸弹簧(1)处于释放状态,棘爪轴(6)通过齿轮与电机相连,见图4(A)。

储能时,电机带动棘爪轴(6)顺时针旋转,偏心的棘爪轴上的两个棘爪(5)交替推动棘轮(3)逆时针旋转,通过棘轮上的销和拉杆拉动合闸弹簧压缩储能,当销到达左侧顶点位置,即合闸弹簧压缩最大时,合闸弹簧主动带动棘轮逆时针转过约2°,棘轮上的储能保持销(4)被保持掣子(15)扣住,完成储能动作,此时电机被接触器切断,棘爪与棘轮相脱离。 3.2.2.9 合闸操作

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合闸弹簧储能,见图4(B)。

5

-110 5.8 19 -220 2.8 78 65%~120%额定电压,小于30%额定电压连续3次操作不得分闸

机构接到合闸信号,合闸线圈受电,合闸电磁铁的动铁心吸合带动合闸导杆撞击合闸掣子(13)逆时针旋转,释放储能保持掣子(15),合闸弹簧带动棘轮(3)顺时针快速旋转,与棘轮同轴运动的凸轮(18)撞击大拐臂(8)上的滚子,使输出拐臂(7)向上运动,通过与断路器相连的连杆带动断路器本体快速合闸;同时分闸弹簧(16)被压缩储能,以备分闸操作。

以上操作也可通过手力撞击合闸电磁铁导杆来实现。

合闸操作完成后,电机再次对合闸弹簧储能,此时机构状态见图4(C)。 3.2.2.10 分闸操作

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合闸弹簧(1)与分闸弹簧(16)均储能,见图4(C)。

机构接到分闸信号,分闸线圈受电,分闸电磁铁的动铁心吸合带动分闸导杆撞击分闸掣子(10)逆时针旋转,释放合闸保持掣子(9),分闸弹簧(16)拉动拐臂顺时针旋转带动断路器本体完成快速分闸操作,同时带动大拐臂(8)向下运动,将合闸保持掣子(9)压下,使机构处于分闸位置,见图4(b)。

以上操作也可通过手力撞击分闸电磁铁导杆来实现。 3.2.2.11 防跳跃装置

本断路器具有防跳跃功能,装有机械防跳装置,另外在二次控制回路中加装了电气防跳。 3.2.3 本断路器采用带温度补偿自动监控功能的SF6密度控制器压力表,该表既显示SF6气体压力,又可自动修正温度对压力变化的影响,当断路器内气体压力低于报警值时,该压力表接点接通发出报警信号,当气体压力低于闭锁值时,该压力表发出闭锁信号。采用此种监测方式时,不需参照温度—压力曲线(该表显示压力已为修正到温度20℃时数值)。

4 包装、运输、验收及保管

4.1 包装、断路器以每相气室(包括:灭弧室、支柱瓷套、传动箱)为一单元,装在三个包装箱内。机构连同底架为一个单元,无包装箱,仅有防护盖。在备件箱内附有备件,资料和随机文件交由运输部门转交用户。

4.2 运输:在出厂前,断路器气室内预充以0.05MPa(表压)的SF6气体,本体处于合闸位置,机构处于分闸完全释能状态,以保证在运输中状态稳定。产品应在铁路或不低于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上运输。包装好的断路器在运输装卸时不得翻转、倒置、不得受强烈震动或碰撞。

4.3 验收:用户在断路器到达后,应立即从运输单位手中接过随机文件袋,核对随机文件是否缺损,并会同运输单位共同开箱,按照装箱清单核查,断路器是否完好无损,附件是否完备,并核对断路器铭牌上的数据与验收单是否相符。如有疑问,请立即同制造厂及运输单位联系,以便制造单位及时处理索赔,注意在开启断路器气室包装箱时应小心,以免碰损内部断路器瓷套。

4.4 保存:断路器在运抵后如不立即安装,应存放在干燥无污染及通风良好的室内。如较长时间不用,请注意检查。如遇长时期阴雨天气,可使用加热器驱潮。

5 安装及运行前检查

5.1 准备安装基础

6

断路器的安装基础设计参见图8,基础两侧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mm,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断路器操作时产生大的震动,断路器向上动载荷20kN,向下动载荷20kN。 5.2 吊装底架及机构箱

5.2.1 底架同机构箱连接在一起,可一起吊装(吊装见图5),根据用户对断路器方向的要求,确定底架的安装方向,然后用8-M20螺母将其固定在基础上。(如安装孔与地脚螺栓有偏差,可松开固定支架的8-M20螺母,进行适当调整,调好后重新紧固)。 5.3 吊装灭弧室

5.3.1 在吊装灭弧室前,先将基座上方的4-M20吊环螺栓及8-M20螺栓拧下,与用其紧固的盖板及橡胶垫一起取下放到一边,然后将原盖板覆盖的基座部分均匀的涂上一层1527密封剂。

5.3.2 灭弧室上部安装有吊装板,起吊时通过吊环螺栓进行起吊,按顺序依次将A、B、C三相吊装在基架上,每相用4-M20螺栓固定。吊装时注意传动箱上的A、B、C铭牌与基座上的同样铭牌对应,在同一相上,且方向相反。吊装时应注意不要损坏瓷套、自封阀。 5.4 连接传动拉杆及气体管路(见图6)

每一相传动箱上均有定位销及定位销孔,分、合闸位置在出厂前已由制造厂调整完毕,在安装时,请不要改变这些销孔的位置。 5.4.1 连接机构

运输过程中机构与输出拉杆为一体,只需与中相外拐臂连接。

1.将中相传动箱的外拐臂扳至分闸位置,直至分闸定位销与分闸定位销孔对齐; 2.将机构输出拉杆与中相拐臂连接起来,如需要可适当调节机构输出拉杆的长度。 5.4.2 连接相间连杆

1.将A、C相外拐臂扳至分闸位置,直至分闸定位销与定位销孔对齐;

2.将水平连杆的接头(右旋螺纹)与中相外拐臂用销子连接,将水平连杆右旋螺纹端旋入M14螺母和接头,长度不得小于18mm;

3.水平连杆另一端旋入左旋M14螺母和接头,通过调节连杆长度使接头和边相外拐臂销孔对齐,用销子连接。

5.4.3 将各传动销上的压片插入并用螺钉紧固,紧固拉杆和连杆的防松螺塞,所有螺纹处均应涂以厌氧胶。

5.4.4 连接气体管路

传动箱侧面接头为自封阀,取下上面的保护螺母,同时取下连接管上的保护螺塞,对接拧紧即可,拧紧时应使连接管两头同时拧紧,连接气体管路时不要在阴雨天气下进行,以免潮气侵入连接管路,导致断路器内微水超标。 5.5 充气

5.5.1 断路器充气按下列步骤进行。

7

a.将六氟化硫气瓶横倒放置,接上氧气减压阀,并将充气管(见图7)与减压阀连接好。 b.打开气瓶阀门,再开启减压阀,使低压侧压力为0.02-0.04MPa,放气5-10秒,冲洗管道。 c.将断路器A相传动箱侧的堵头旋下,将充气管接上,然后缓慢地开启减压阀,对断路器充气,在充气时,减压阀低压侧与断路器的压差应不大于0.05MPa。当断路器内气体压力接近额定压力时,充气应缓慢地进行,以避免断路器压力过高。

d.当断路器内气体充到额定压力时,即关闭减压阀,先将充气管从断路器接口上卸下,并随即把堵头拧到接口上、将接头与充气管连接处旋开(见图7)。关闭气瓶阀门,卸下减压阀,将减压阀和接头放到干燥的地方存放,以备下次再用。

5.5.2 断路器在充气至额定压力后,应对所有密封面进行定性检漏,采用灵敏度为10的卤素检漏仪,不应有漏点存在,如发现漏点可与本厂联系。

5.5.3 断路器内SF6气体含水量的检测:水分检测应在断路器充气24小时后进行,利用断路器充气接口,接上一锥形针式减压阀用以控制气体流量,用微量水分检测仪进行水分测量,测量数据应根据环境温度并对照图9水分含量—温度曲线,其数值现场交接不应超过150μL/L(20℃),运行中不超过300μL/L(20℃)。

5.5.4 断路器的手动储能操作见图10,断路器安装好并充入六氟化硫气体后,就可以进行操作调试工作,并要切断电源。

5.5.4.1 在没有接通电动机电源时,可以利用专用扳手Ⅰ(见图10)插入棘爪轴的六角头内顺时针旋转,就可将合闸弹簧储能。

注:以上安装过程最好在厂家售后服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5.6 运行检查(验收检查) 5.6.1 检漏

用六氟化硫检漏仪检测各法兰联接面及连接管接头、焊缝,不得发现有10atm·m/s以上漏点,检漏应在充气24小时后进行。 5.6.2 微水测量

测量方法同5.5.3。控制气体流量,用微水测试仪进行水分测量,测得数据应根据当时的温度并对照图9中的曲线。其值验收时不应超过150μL/L(20℃),在运行中不应超过300μL/L(20℃)。 5.6.3 检查分、合闸铁芯动作灵活性。用手按分、合闸按钮时,按钮及铁芯均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5.6.4 主回路电阻测量

主回路电阻测量应用直流压降法,在合闸状态下通以100A直流电流,用毫伏表测量上下接线板间回路电阻应不大于60μΩ。 5.6.5 绝缘检查

a. 对主回路施加工频电压应无外闪及异常声响。

b. 对二次回路施加工频电压2000V-1min(继电器线圈、电机除外)应无击穿、闪络等异常现象。

8

-6

3-6

5.6.6 操作试验

进行下述操作试验应动作正常:

a.30%额定分闸电压连续通电三次,不应分闸;

b.85%和110%的额定合闸电压及65%和120%的额定分闸电压“合”、“分”各二次,能可靠合、分闸; 注:如安装地点操作电压达不到规定上限值,允许用运行期间可以达到的最高电压代替进行此项试验。 c.额定分、合闸电压下进行“分—0.3秒—合”、“分—0.3秒—合分”各二次,“合”、“分”三次,如断路器使用时不要求重合闸,可按“合分”四次及“合”、“分”各7次操作。

5.6.7 测量分、合闸时间、同期及分合闸速度(可使用光线示波器或开关特性测试仪),分合闸时间测量应在额定操作电压下进行。

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具体定义如下:

分闸速度:三相中第一个分闸断口之后40%行程内的平均速度 合闸速度:三相中第一个合闸断口之前40%行程内的平均速度 具体测试方法见图13。

测试设备:使用划线电阻的光线示波器,或能够测量线性速度并能进行手动速度分析的开关特性仪。 如使用角速度传感器测量断路器转动轴的角速度,应进行相应换算,转化为动触头上的线性速度。 5.7 涂1923密封剂,在传动箱上盖板与基架接缝处,基架外露螺栓及机构箱与基架接缝处均匀涂以1923密封剂。

5.8 主回路一次母线连接及接地连接

5.8.1 一次母线进出线分别接在上下接线板处,接法由用户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接线板开孔尺寸参见图3(3.1.2)。接线时应用白布蘸酒精将接线板上污垢擦净。接线板上有镀银层,不要用砂布使劲打磨,以免磨去镀银层。

5.8.2 接地线可由用户焊在支架底板处或者由用户压接在支架内侧的接地螺母处(有接地标志)。 5.9 二次回路的连接

将进线电缆从机构箱下部橡胶套中穿过,按照用户二次接线图,并对照图11及图11.1或选装方案将二次线压上即可(如用户对二次特殊要求,应使用专用布线图)。 5.10 最后清理好现场即可投入运行。

6 断路器的运行维护及检修

为保证断路器运行可靠,用户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及平常的检修。 6.1 断路器的日常维护

SF6断路器可称之为不检修断路器,日常维护工作量极小,每周进行一次巡视即可,巡视包括以下内容:

a.观察气体压力是否正常,并做记录。 b.观察分合指示位置是否正确无误并做记录。

c.观察断路器内部有无异常声响,严重发热等异常现象,如发现问题,须查明原因,考虑对正常运行是否有严重影响,确认存在问题应及时退出运行,进行清查检修。

9

d.机构动作是否正确。 e.检查紧固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6.2 断路器的年检

断路器应进行年检,以便保证断路器在良好的状态下持续运行。年检除日常维护项目外,还应做以下检查和维护,年检时应短时停电,并切断控制电源。 6.2.1 检查瓷套有无污损,并清理瓷套表面脏污。

6.2.2 测量断路器内部气体微水含量,并作记录。测量微水含量方法同5.6.2。 6.2.3 检查各紧固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现象,如有松动,则应重新拧紧。

6.2.4 检查上下接线板有无过热变色现象,如有,应用小于250#细砂纸轻擦后,重新紧固一次母线。 6.2.5 以上年检项目可同步进行,无先后顺序。 6.3 大修

6.3.1断路器在以下情况下应予以大修,大修时需较长时间停电,并需切断控制电源。

a.运行的时间已达10年。

b.操作次数已达10000次(机构大修)。

c.满容量开断达20次(31.5-40kA)或(25kA)以下开断累计电流达3000kA。

6.3.2 断路器大修时,请通知制造厂,由制造厂协助处理,大修需较长时间停电并将断路器解体,大修亦包括年检项目。

6.3.3 大修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本体大修)

a.断路器分闸,并打开进出线隔离开关,主回路接地。

b.将断路器内气体回收。利用SF6气体回收装置将断路器内气体回收至0.05表压以下,剩余气体用真空泵排空,这些工作可通过SF6气体阀门进行。SF6气体排空时,应通过15%NaOH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以免一些电弧分解气体对检修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和环境污染。

c.将断路器机构拉杆同中相外拐臂间的连接销取下,将图2中项1及项3吊出,检查图2中静弧触头烧损情况,如烧损较严重,则应更换,如烧损情况不严重,可按照6.3.4继续进行,如需更换则进行6.3.3d项及以后各项。

d.用专用工具将静弧触头取下,用内六角扳手,将项1拆下,取下吸附筒,将内部吸附剂按化学废品处理,更换新的静弧触头,上紧新弧触头时,应注意均匀拧紧,以免弧触头与主触头不同心。

e.将灭弧瓷套拆下,吊下灭弧瓷套时应注意用尼龙绳吊取,并应放于木板上,以免碰坏瓷套。 f.将外拐臂置于合闸位置的同时将下接线板抬起,拆下拉杆与绝缘拉杆的销轴,然后将上部搬下。 g.用扳手将项12拆下,然后拆下项4、动弧触头,换上项4、项12、动弧触头,不能忘记将内喷口处上销。

h.更换下接线板上的密封圈,密封圈安装应遵照6.3.5进行。 i.装上灭弧瓷套。

10

j .将吸附筒装入静触头座之前,应换上烘干过的新F-03吸附剂,F-03吸附剂在应500℃-550℃下烘干2-3小时,静触头应在动触头合闸位置装入。

k.将本体同机构连接销重新连上。

l 立即进行抽真空。真空应抽至133Pa以下,并充SF6气体,及检漏、测微量水分,以上步聚同5.5.1、5.6.1、5.6.2。

m清理好现场,即可重新进行投运。

6.3.4 如静弧触头烧损不严重,则按以下顺序进行。

a.进行6.3.3项e。

b.依次进行6.3.3项h,i,j,k,l,m。 6.3.5 本体密封圈安装要求

a.将密封槽及密封面用干净白布或高级无脱落卫生纸蘸酒精擦拭干净并晾干,检查密封槽底及密封面有无损伤划痕。

b.在密封槽外部空气侧下角均匀涂一层7501真空硅脂。

c.在“O”型密封圈上均匀涂上一层7501真空硅指,并放入密封槽。

d.在密封槽外侧(靠近空气侧)均匀涂一薄层1527密封剂,注意内部不要用胶。 e.装配其余部件。

注意:以上检修不允许在阴雨天气下进行。

CT机构大修在10000次机构操作或运行时间到十年后进行,机构大修应解体,并尽量在制造厂协助下进行,以保证大修后质量。 6.4 补气

如运行中密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可进行带电补气,补气同5.5.1。 6.5 检修注意事项:

6.5.1 断路器在真空状态下不允许进行“合”“分”操作,以免损坏灭弧室零部件,影响断路器的正常运行,断路器只能在额定压力允许范围内进行“合”“分”操作试验。 6.5.2 断路器传动拐臂及机构各转动部分加适量的润滑油。

6.5.3 机构在正常检修时应将合闸弹簧能量释放,释放合闸弹簧的办法可以是断路器进行的一次“合”“分”操作(操作应将电机电源切断,以防再次储能)。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