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护理解剖教学“先试后导再练”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课程教学

中职护理解剖教学“先试后导再练”应注意的问题

陈竹盛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江西赣州341000)

我校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进行了2年“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临床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解决中职护理生中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但是,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使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就“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效果进行介绍,重点探讨新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

解剖教学

改革

先试后导再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ssuesShouldbeNoticedinSecondaryVocationalNursing

AnatomyTeaching\"Try,GuideandPractice\"

CHENZhusheng

(GanzhouHealthSchool,Ganzhou,Jiangxi341000)

Abstract

Myvocationalnursingschoolinanatomyteachingcarriedouttwoyears\"try,guideandpractice\"teachingmode

reform,andachievedgoodresults.Themodelfullymobilizetheenthusiasmofstudentslearningandcreativity,butalsohelpdeveloptheirindependentthinking,teamworkandtheabilityofclinicalpractice,abettersolutionvocationalnursingstudentsprevalent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acticalskills,basicknowledgeandclinicalpracticeseriouslyoutoflineproblems.However,thenewteachingmodelimplementationprocess,wealsofoundalotofproblems,whichhandledproperly,willmaketheimplementationoftheeffectsofthenewteachingmodelgreatlyreduced.Thisarticleon\"try,guideandpractice\"teachingmodelspecificimplementationmethods,resultsareintroduced,focusesontheproblemsneedattentioninthepro-cessofnewmodelimplementation.Keywords1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其他基础医学课及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解剖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其他后续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理论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辅助以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也主要是通过对挂图、模型的学习以及对标本的观察来进行。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多数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是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对教学内容也是死记硬背,被动消化吸收,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发挥基础课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解剖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模式都已很难适应“实用性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外许多解剖教学同行对现行的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尝试着进行变革,也取得了相应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很大的借鉴价值,可是这些研究成果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并未能提出一种

法能够全面系统解决现行的解剖教学中“教”与“学”

secondaryvocationalnursingprofession;anatomyteaching;reform;try,guideandpractice

的矛盾。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校在中专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中进行了“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

2“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及效果2.1实施方法

“先试后导再练”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在解剖教学中强调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针对每一章教学内容都实行先实验后讲授,然后再实验,主张“先练后讲再练”和“先试后导再练”。

(1)一次实验。在课前将临床某科室一段时期所有实际病例统计(如消化内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并将多媒体教学图片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提出解剖学知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观察解剖标本、模型及多媒体图片进行探究式实验学习(此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把握学习的重点)。

(2)理论课。教师在课堂集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并适时引入经精心设计与课堂解剖知识相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分析,促使学生运用现学解剖知识思考解决临床实际;课后通过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促使其学习了解典型病例所涉及到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师生之间通过网络交流进行必要的互动。

2014年1月(下)科教导刊

109

课程教学

(3)二次实验。教学过程中除通过挂图展示、模型和标本观察进行外,再适当将临床应用护理解剖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将事先精选的有关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视频教学并让学生在实验标本上模拟相应护理操作,通过这种视频教学和模拟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引导学生再“练”,使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掌握解剖教学所涉及的临床科学及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否则就难以适应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的解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课前知识过程中能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通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然后学生再“练”。(此教学过程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够贴近临床,与将来的临床实际工作接轨。)

2.2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解剖课及后续基础课的期末测试成绩,并在学生实习期间到各实习点随机抽查实习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结果表明新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解剖课的教学质量,对护理生学习后续基础课、临床实践课均有较大的帮助,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3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病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方面主要通过临床常见病例和典型病例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解剖学知识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临床实践问题。本意是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相关解剖学知识,同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教学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利用解剖知识分析实际临床病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临床病例的选择使用上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中职护理学生年龄偏小,学习能力较差,而且对临床疾病知识了解少),课前做到对病例精挑细选,不但要注意病例的代表性要求所选择病例要与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解剖知识密切相关,同时还要注意病例的可操作性,所选择的病例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可以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解剖模型和标本的接触了解后,能够进行一般的分析,并使其在病例分析探讨过程中掌握所需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得到鼓舞;病例展示时还要选择适当方式导入病例,以避免过于牵强;另外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内容必要时可以适当点到即止,但不能涉及太多。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快师资的培养,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素养。在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操作知识。其中涉及的临床病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有些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行查阅有关课本或网上知识来获取,有些则要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归纳、总结来完成,另外还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则必须通过教师进行系统引导分析、归纳、总结来完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任课教师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和总结是新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而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对解剖专任教师对相关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对大多数解剖专任教师来说,相对缺乏临床科学和护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特点。为此要求解剖专业教师必须加强与临床110

科教导刊

2014年1月(下)

或课后会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知识,如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常使用网络查阅有关知识,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①学生容易局限于获得现成知识,产生网络依赖,泯灭创造性;同时网络教学中学生面对冰冷和毫无感情的机器,这种环境下个人私有空间封闭性更强,人际交往易弱化也必然影响创新能力培养。

②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自控力较差,而网上信息污染和信息噪声等诸多因素也容易导致学生信息迷航,无法专心学习。

③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时空的分离也使得教师主体角色的淡化,有时难免会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交流。为了克服以上教学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教师的监控作用,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优秀的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避免信息迷航;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加强协作学习,充分利用邮箱进行讨论、答疑;及时布置及提交作业,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成多边互动机制、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辩论,以此升华自己的认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而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和点评;任课教师要适时面授,加强师生交流,把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4)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习指导教师水平。为了更好适应教学改革,教研室有必要有计划地购置一批护理实用解剖标本和解剖护理示教模型,同时也可自己动手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相适应的局部解剖标本,努力完善解剖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使实验室建设能够与当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相适应;同时由于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了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我们解剖实习指导教师不但要加强解剖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努力学习相关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大力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解剖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会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培养护理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5)改革现行解剖教材,探讨开发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解剖教材。我们倡导的“先试后导再练”,无论理论课前的实验,课堂的理论教学,还是理论课后的实验,都强调临床实践的导向作用,以临床实践来带动理论教学。而现行的解剖教材大多采用通用性教材,从教学内容来看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内容多而全,但专业性不强,联系临床护理实践的内容很少,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不仅无法体现实用性技能型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能跟“先试后导再练”的教学模式相匹配。为此根据中等卫生学校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探讨并开发出适合“先试后导再练”教学模式的解剖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现行的解剖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下转第135页)

“先试后导再练”图1

教学模式的流程介绍(如图1):引,导引学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预习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在备课中要将自学指导作为教学的第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1)收集作者的相关材料;(2)了解本首诗词的写作背景;(3)熟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你是否见到过和本诗类似的诗歌,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等等。

诵,认真自读,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来讲,诗歌首先呈现给他们的是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对诗歌有整体的感知认识,诗词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所以诵读是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的重要途径。

启,启发思考。疑,大胆质疑。

当学生通过诵读已经对诗歌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教师要针对诗词中的鉴赏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而作为学生,一定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只有质疑才会有深入透彻的分析。

归,归纳问题。悟,体悟赏析。议,展开讨论。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质疑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挑出有

110页)

①对传统的系统解剖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综合和删减,把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把对护理工作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和压缩;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必需”、“够用”,既要讲清概念、尤其要强化应用,在保持知识连贯性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②中职学校解剖教材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部分局部解剖学中的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应用的必需基础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可以精选增加局部解剖学中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力争实现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局部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生今后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掌握。

③为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今后临床操作的盲目性,我们也可以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在教学中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础学科

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而此时学生将走入诗词的内部,对诗词进行体悟赏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凝练的语言换化成具体的画面,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诗境当中体验作者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如果

学生自己在体悟赏析时遇到困难,可以展开讨论,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深化对诗词的认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赏析停滞不前,困难极大,教师要把握时机点拨,如提示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讲,讲解要点。结,总结评议。

学生的体悟赏析和讨论过后,对仍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讲解,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体悟与认识,此时教师的讲解是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评议,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收获等等。

设,设计练习。练,练习拓展。

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对诗词有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要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训练题。这些题目直接指向高考,在做训练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这一过程的设计既能夯实课内基础,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方法,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在出课内诗词鉴赏题目的同时,还要收集与此风格、内容相似的其他诗词加以对比,进行深层次赏析,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诵读是贯穿在每个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诗词到分析、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直至背诵。参考文献

[1]

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羊玉祥.古诗文鉴赏21讲[M].巴蜀书社,1995.

[5]

许定国.文学鉴赏概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④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在解剖实验内容中适当增加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先试后导再练”作为一种新的解剖教学模式,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专业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逐渐完善。

课题项目:2011年度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

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以临床为导向,实践先行”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JXZJJ-11-097,课题负责人:陈竹盛)参考文献

[1]程田志等.创办网络教室,促进解剖教学.四川解剖杂志,2005.3.[2]陈秉朴.网络时代人体解剖教学的思考.四川解剖杂志,2006.3.

[3]卢秀真.病例分析法在中专护理解剖教学应用效果分析.解剖学研究,2008.4.[4]

侯占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解剖教学中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

2014年1月(下)科教导刊

135

(上接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