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 智谋方略 增强地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的对策分析与研究
彭义虎
(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地方高校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在了解当前影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增强地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并提出有效对策,以此构建更为优质的高校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在奠定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人为本;《教育2035》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6-0073-002
(四)社会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要想培育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加大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革新与优化。结合《教育2035》提出的要求与未来规划,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平台,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各个方面。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教育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分析,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前地方高校革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了解当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要分析如何增强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对结果实效性提出有关探究,因为结果是展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主要体现,所以高校教师要针对这一方面提出实效性探究,并由此总结经验为设计教学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个体
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由此产生的影响非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结合近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分析,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在大量信息充斥下的成长环境中,高校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观念,此时若没有得到正确纠正,在未来步入社会环境后会形成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内容都将在一定意义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三、如何增强地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个体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尤为关键。一方面,刚步入高校的学生正在从稚嫩向成熟转变,不管是事物理解还是思想意识都过于单一;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家庭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主要责任。而父母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榜样之一,也是他们了解社会关系的基础。了解当前高校学生成长情况可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善都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家庭特点,提出具有方向性的处理措施。
(三)学校
简单来讲,“以人为本”分为两点含义:第一,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高校学生面临的思想难题,以此在向他们传递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多个角度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另外,还要运用现代化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课堂考核形式;第二,要尊重工作对象,运用平等和谦和的态度为他们提供服务。通过在地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工作人员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及需求等多方面具有个性特点的工作内容入手,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的同时,正确处理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深入贯彻“以人为本”,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满足精神需求,以此在调动他们自
简单来讲,实效性是指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相符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效性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一为教育内容,虽然实践应用非常关键,但随着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基础理论也越发重要,只有高校专业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革新速度越发迅猛的背景下更好发展;其二为教育形式,在时代变迁中,传统灌溉式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此时需要高校教师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的同时,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1]。另外,高校还要针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平台,也是促使专业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场所。若高校教育只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忽略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学生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干扰。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教育事业越发功利化,过于老套的思想教育难以满足日益革新的高校需求,此时若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势必会降低教育实效性。
·73·
智谋方略 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层次。针对国家提出的《教育2035》,在日常教育中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构建良好沟通平台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关注学生成长,有助于更快实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3]。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水平
高校要从全局角度入手,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教育2035》提出的基本理念和战略任务,从依法治国延伸到依法治校,以此在提高高校领导水平的同时,实现以德治校,立德树人[4]。教育团队作为落实实践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可以在掌握当前教育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岗位培训、吸引人才等方式,构建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持续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学生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要针对素质教育理念,在推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构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以此选择多途径和多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水平。
(三)丰富高校日常教育内容
要想达到预期发展目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展现出发展性与时代性。通过了解当前教育革新步伐可知,具体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将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同时,其也是评估实践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第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建设发展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
通过培育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5]。第三,增加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工作。通过向高校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理念,促使他们在理解和应用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
·74·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由于案例教学属于现代教育常见的方法之一,主要用来将社会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有助于学生在综合探索中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因此,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构建具有方向性和感染力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育2035》提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必须要加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同时,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
因此,在近几年发展中,湖北工程学院的“缔造联盟”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培养出100多名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完成商业项目的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孝感乃至全国提供应用型人才。
(四)充分展现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在关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理念,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转变传统“面对面”的活动方式,促使两者在有效结合中进行具有方向性的教学指导。具体工作分为:第一,要做好网络信息管理水平,并提出专业的领导机构与管理机制。通过构建校园网实名制登记制度,确保校外人员只能在规定范围内阅读相关信息。同时,要在网络平台设计心理咨询、对话交流等模块,促使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这一背景下,校园网可以成为一个融合趣味性、思想性及创新性的网站,不仅能得到师生的喜爱,而且可以为推广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保障。第二,构建一支能力强、思想意识高的教育团队,并针对学生成长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技能培训活动,促使工作人员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和《教育2035》规划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这样不仅能有效处理学生问题,而且可以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6]。
(五)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具体工作分为:第一,要整合以往教学经验,明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智库时代 的独特优势,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程;第二,全面掌控高校学生成长学习特点,针对他们展现出的个性特点,在公共必修课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第三,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检查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判断他们心理变化是否符合标准,及整体涌现出的问题,而后在构建完善档案的基础上,为实际教学指导提供有效依据;第四,通过集合家长、社会及学校等各方力量,构建健全的心理咨询机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只局限于本国教育,相反要结合国内外优秀教育经验,在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教育。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增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要从全球角度分析,有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高校教学观念,这样不仅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而且可以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彩虹.提高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7(8):116-117.
[2]叶焕勤.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8):147-149.
[3]慕健.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6):76.
[4]罗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现状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7(4):126.
[5]吕成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8):85-88.
[6]阿不力孜·热扎克,刘会.心理学视域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学院学报,2017(3):74-76.
【作者简介】彭义虎(1987-),男,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