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的概念和立体构成形态要素之点、线(第一周)
一 教 学 时间:4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形态要素之点和线
三 教学重难点:学生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的思想差异。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看图片,分析情景。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一、设计:
设计源于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阶段,也是人们学习、研究的第一步。设计不是存艺术,它是美学和技术的结合,是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二、设计的产生
设计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更来源于对对象的思考,我们所要设计的主题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和平面的构成又有着怎么样的不同。 三、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基本特点 视觉表现虚幻的二维空间 触觉表现真实的三维空间 点 二维的平面(无厚度) 三维立体的点(有厚度) 线 二维平面的线 。。 三维立体的线 。。 面 二维的平面 三维的立体 体 二维的虚幻的立体 三维可触摸的立体 四:立体构成的点 点在不同位置的心理感觉
居中;平静、集中/偏上:下落、不稳定/偏下:安定下沉/右下角或左下角:落入空间感觉/右上角或左上角:离开空间的感觉. 五:点的构成形态 1.大小不同点无序排列 2.大小不同的点渐变排列 3.大小不同的点规律穿插排列
练习:指出生活中点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一:立体构成形态要素之--线
点的移动或连续排列成了线。线既是点移动的轨迹,又是面的边缘。线是立体空间中的基础元素之一,不同的线性结合,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线形态。 二:线的形态
1 直线 水平线 垂直线 斜线 ④ 折线 2 曲线 几何曲线 自由曲线 三:线的构造形式
线立体的构造形式是以线材为表现元素,营造空间的体量感。通过线与线之间不同的排列和交错关系,形成不同的构造形式。
线的构造形式主要有以下集中形式:框架结构、垒积结构、桁架结构、抻拉结构、线织面结构、曲线层构造、自由构造。 练习:指出生活中常见的线结构的建筑形式和构成手法。 课堂小结:
*立体构成形态要素之--面和体
一 教 学 时间:4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形态要素之面和体
三 教学重难点:学生从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的思想差异。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看图片,分析情景。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也是点的面积扩大,是空间立体构成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一:面的基本形态
平面 规则平面 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 不规则平面
曲面 规则平面 几何曲面、自由曲面 不规则平面
二:面的表现形式 1 重复排列 2 折切构成 3 插接构造 4 薄壳构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之体
体是面运动形成的立体形态 三:体的基本形态
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自由曲面体四大类 四:体的构造形式
体的构造形式,是通过块材的变化和不同的加工手法进行变形,通过加法、减法的创造来实现各种形态的变换。主要分为:变形、切割、
积聚。 1 变形
扭曲膨胀内凹④倾斜 2 分割
破坏切割④镂空 3聚合
重复聚合对比聚合
练习:指出生活中常见的面和体结构的建筑形式和构成手法。 题目:以“生命”为题,举例自然界中具有生命力的线性形态,并描述其在三度空间的生命力表现形式。
要求:注意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内在运动规律,注意生命生长感的表现,注意生命运动感的表达。 课堂小结:
*空间概述和空间类型以及空间形态的创造(第二周) 一 教 学 时间:4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空间类型和空间形态 三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形态的类型和构成空间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看图片,分析情景。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态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的形成的过程,同时赋予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感。要创造一个空间形态,首先要赋予它设计意念,赋予它生命,这样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Switzerland)保罗.克利 一:空间概述
各种形态空间图片欣赏。
空间是指实体形态与实体形态之间,或是被实体形态所包围的间隙。在立体构成各要素中,空间占据具足轻重的低位。 二:空间类型 1 半立体空间
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形态,兼具二维和三维的空间特征。 可以利用纸张、泡沫板、玻璃、塑料、金属等创造半立体空间。 浮雕训练
浮雕图片展示以及纸张 雕、切、曲、折加工,产生方向,距离,高低等方面的立体效果。 2 三维立体空间
三维立体空间的立体形态是可以被感知的,具有机理、材质、体量感的实际存在。
三维立体空间的实体与虚体之分
实体指积极的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材料、工艺、美学等。 根据其外部特征可分为:线性立体、面材立体、块材立体和综合立体四类。
虚体指消极的立体形态,常被称为空间。虚体是被实体所限定的,具有长宽高,但没有材质、色彩、肌理等特征的三维空间,是一种依据实体存在而被消极感知的空隙。 空间的线材构成
线材主要以长度单位为特征的型材。具有长度的方向性和运动感。 线材分直线和曲线。
线材的排列组合:平行直线、交叉线、放射线等。 线材的垒积组合:索扣、插接、粘结等。
线材的框架结构:立方体、柱体、锥体、曲线、园等。 线材悬吊式结构:支撑架--悬挂装饰。 空间的面材构成
多为板材的组合结构,商品包装、建筑墙体、家居板材都属于面材立体构成的范畴。 面层排列
基本排列方式: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发射、旋转等。
插接构造
材料一般以纸板、KT板、金属片、木片、塑料等板材。 插接方式:几何单元形体插接和自由形体插接。
④立体空间的体块形体
单元形体 球 、圆锥 、圆柱 有机形态的创造
⑤立体空间形态的综合表现
将点、线材元素、面材元素、体块元素等不同的形态根据一定的造型方法重新组织形体,形成新的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和综合构成 3 空间
是将实体重复延伸、扩展成群组的空间形式,由多个个体空间组成的三维空间体。空间用不同重复组合的限定空间群体带给人类不同的物理和心理刺激。在实践操作中,空间的延伸和思维空间的组合。
空间的延伸包括塑造空间立体元素、分割移位和重组以及空间的运动组合。
思维空间组合包括联想空间和假设空间。
练习:指出不同的空间类型并对其进行空间的类型剖析,运用什么构造和手法形成的立体空间。 课堂小结:
*空间形态的创造
一 教 学 时间:4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形态的创作。 三 教学重难点:从理论到手工的转变。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手工教授。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一:从平面到三维的空间分割
(1)切割 切割是平面元素转换成立体构成的重要方式。 (2)折曲、弯曲 重新塑形的方法折曲、弯曲、拉伸、插接等。 (3)压曲 压曲指的是材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质的改变。 二:立体空间形态的创造 (1)创造与创造性思维 (2)空间形态的塑造 课堂基础训练:
运用排列、折曲、弯曲、垒积、插接等结构形式,进行点、线、面,体的立体成型。
要求:利用KT板、卡纸、木材、塑料、金属、玻璃、纺织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等进行创作,颜色、尺寸、表现手法不限,作品复合或点、或线、或面或体的立体构成这一主题。 课堂小结:
*形式美法则训练(第三周)
一 教 学 时间:8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形态的美的法则训练
三 教学重难点:理论的升华,了解什么样的形态是可取的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看图片,分析场景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立体构成的多种形式关系,解释了自然界中各种空间形态。 一: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运用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比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统一是指从物质形态上来讲,整个大千世界虽然物种繁多,形态各异,但都一致归于物质。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两对图形或者物体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相应的关系,同时给人以大方、端正、稳定的感觉,产生静穆、高贵、理性的美,体现一种物理学的原则。
均衡是指图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
平衡有对称的的平衡和非对称的平衡,均衡和对称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感,而均衡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存在于多种方式中。比如点课通过对比大小、疏密、粗细、聚散形成节奏,也可通过单元组合形成节奏,还可通过有序或无序对比变化形成节奏。节奏是运动的结果,表现运动的感觉。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在立体构成中,韵律表现主要有三种:起伏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 四:比例与尺度 黄金分割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经过反复比较,发现最完美比例1:0.618.德国美学家泽辛称之为黄金比例。 立体构成制作作品中还常用:
形态和重量完全相同的分割法--等形分割 形状不等重量相等的分割法--等量分割 不规则、自由性的分割法--自由分割法 一组数列中,比值不变的分割法--等比分割法
尺度是指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还指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 在制作作品时,会考虑作品的大小、材料、比例等问题、要把握好尺度。
五:稳定与轻巧
卢浮宫金字塔,现代立体构成作品,结合稳定与轻巧的双重特征。 稳定是一种状态,指所处的环境或者心境在一定量的时间之内不会轻易变化。带来平稳、安定、自然的感觉。
轻巧,基本的解释是轻便灵巧、外形轻巧、简单容易和操作轻松:视
觉上是具有轻盈感、运动感:心理状态上活泼、松弛、自然和运动之感。
两者关系密切,稳定在于整体,轻巧在于局部。一般来说,立体构成既要求实际重心稳定也要求视觉稳定,让人产生物理和视觉上的满足。
六:意境与联想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镜像为基础的,是通过对镜像的把握与经营得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这点不仅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 在立体构成中,意境是通过具体的立体作品在空间中表达某种精神特质。立体构成意境:双重意境、虚拟想象、矛盾想象、
练习:讨论各种形式美法则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结合现实中的案例。 说明你喜欢的不同的产品和环境,并分析是如何处理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课堂小结:
*立体构成材质训练
一 教 学 时间:8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立体构成的材料认知和使用 三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材料语言对结课作业服务 四 教 学 方法:讲解,看图片,分析场景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这样,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可作如下界定:材料就其自身审美特性来说,不进入审美客体,但作为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个要素,它又是审美客体必不可少的技术要素。”
-----(Russia)金 对于设计审美样的作品以及要表现的是什么?
材料对于作品有决定性的作品。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效果,要进行深入的了解。
自然材料:木材、石材、泥土
工业材料:金属、纸材、玻璃、塑料、陶瓷、纤维 综合材料,多种可能性,各种新兴材料 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法。 一:材质
材质,材料的组成及性质
木材、玻璃、泥土、钢材等。选择合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密度、弹性、强度、硬度、抗酸性、抗碱性。 二:肌理
肌理指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
天然肌理;人工肌理
肌理含义:1,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材质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2,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视觉关系,不同肌理具有不同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天然粗犷、自然;人工富于表现力和创造性)
三:立体构成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和选材原则 1.艺术与技艺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和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四:材料要素和视觉感受
材料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能,也决定了立体构成造型物的强度,加工等物理性能。 泥土:原始、笨拙、质朴 石材:厚重、粗犷、富贵 纤维:柔和、舒适
玻璃:庄重、神秘、空灵迷幻 钢材:坚硬、沉重等。 五:自然材料 木材、石材、泥土等
1.木材加工-锯、刨、磨、钉、塑形、雕饰、刮刻
木质的材质美感和物理特性表现为组合、弯曲、切割等。 2.石材 石材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种 3.泥土 雕塑、陶器常用易找的构成材料。 六:工业材料
1金属 黑色金属(生铁、碳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金属质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具备的特性,表面独特的色彩和光泽;良好的延展性;电与热的良导体;容易氧化而生锈腐蚀。
金属材料的种类 铁、钢、铝、铜、其他金属材料 2纸材
水彩纸、宣纸、铜版纸、色卡纸、牛皮纸、瓦楞纸。 纸材加工方法:
增量加工---粘接;插接;栓接;编织;膨胀 减量加工---划;切割;撕;磨
等量加工---卷曲;弯曲;扭;拉扯;揉搓;折
④变质加工---烧;腐蚀;
3玻璃
白玻璃;钢化玻璃;花纹玻璃;磨砂玻璃 4塑料
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尼龙)聚碳酸酯(热塑性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阳光板;有机板;亚克力;塑料PVC管
5陶瓷
强度高;耐火;耐用;耐酸碱;腐蚀;耐水;耐磨 普通陶瓷 特种陶瓷 金属陶瓷 6纤维
线性材料,质地软、疏松,给人温暖的感觉。 天然纤维(棉、麻、纸绳、毛线等) 合成化学纤维(锦纶、腈纶、涤纶、丙纶等) 人工纤维(塑料绳、橡皮管) 七 综合材料概述 八 新材料
合金材料;新金属玻璃;高分子材料; 九 实践
形式美原则;材料选择;材料加工 练习:制作面材形式和体块形式的立体构成 课堂小结:
*实践环节
一 教 学 时间:8课时
二 教 学 目的:使用立体材料综合制作实践立体构成 三 教学重难点:综合材质进行专业训练 四 教 学 方法:手工指导 五 教 学 过程: 讲解:
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命题的综合材料的立体构成 选择和环艺展示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立体构成作业 选择环境外观进行立体构成的实践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