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法探讨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9月 总第241期 课堂提问与课堂效果之我见 广西苍梧中学(543100) 黎超毅 [摘要]提高课堂效果的教学手段很多,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互动方式和最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方法。课堂提问要 效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5—0118 明确学习目的,科学地设计提问顺序,注意避开误区,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 艺术[中图分类号]G633.55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 体现,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导学还是课堂互 动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密 切相连,因此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必须注重课堂提问的 习任务巧妙地转化成一个个新颖的问题,然后还要把握 提问时机,并适可而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 的,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 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顺序,控制好时间 设计,讲究课堂提问艺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 们不妨提出以下几点共同探讨。 一一提问顺序和时间不当,提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 点上,新教师容易考虑不周,常出现提问顺序颠倒,时 、课堂提问要起到明确学习目的和激发学生求知 间把控不当的情况。有案例如下。某教师刚上某章节 新课,“请××同学回答一个问题”,于是被问的学生由 欲的作用 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包括“学生被教师 问”和“学生主动问教师”两个方面。在这儿,讨论前者。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针对 性、有目的的。所以在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把学习方法和学 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公开课、评优课,教师为了盲目地追 求所谓的学生主体性、合作学习等,随意地开展讨论,课 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 课堂的讨论应该把握好两个原则,即时效性和情境 惊愕过度到思考,而其他学生,自觉性好的就跟着思考, 自控能力差或缺乏学习方法的则看热闹。如此,课堂效 果可想而知。如果提问顺序换成:“下面我提出一个问 题,问题是这样的……”然后教师提议学生抢答,若回答 不全面,便启发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最后才是教师明确 化。通俗地讲,内化就是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我 的知识系统,成为自我的知识储备。美国心理学家费斯 汀格认为:“人都有一种力求认知一致的趋势。当认知 不协调时,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外部刺激与自 身观念产生的差异越大,主体的心理失衡越强烈,力求 一性。所谓时效性,就是课堂中的讨论设置在哪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在学生预学和教师精讲后,会设置 一致的愿望也愈强烈,也就愈容易放弃旧观念,接受新 过就忘”呢?说明他们当时的“会”不是真正的学会、 些讨论。学生在预学后,会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 一观念。”在现实教学中,为什么会有不少学生“一学就会, 了解,再经过教师精讲,学生会从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 教材、审视问题。角度及经验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学生心 理认知的差异,在这个时候适时开展讨论,大家相互提 问、相互答疑、相互补充,必能引起智慧和思维的碰撞。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消除疑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情境性,就是说讨论需要一种 情境,一种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一种 理解,而仅仅是形成了一种知识的表象,如果缺乏后续 足够的刺激,表象就会慢慢淡化甚至消失。所以在教学 中,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知识储备, 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的痕迹,从而达到“随时提取, 为我所用”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教会学生如何 内化上下工夫,将教师精彩的教转变为学生有效的学, 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善于运用评价的“诱 导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专心听、认真想、大胆说。同 时,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讨论都是围绕某个问题 展开的,即“问题情境”,这时教师要注重适时引导,增强 讨论的目标指向性,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 四、内化 [1]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知识内化就是把教材中固有的知识概念经过学生 [2]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的认知活动重新组合转化成其内部的知识,也就是使教 材新知识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内在联系, 形成其新的认知结构,即实现知识结构向认识结构的转 ll8 (责任编辑袁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9月 总第241期 地理・教法探讨 4.提问只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的根本 答案。这样的提问顺序,课堂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所 以,提问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先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经学生充分思考后再请学生回 答。这样的提问顺序,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 的和任务,又照顾了全体学生,留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而合理设置,切勿 为追求教学场面的热闹而盲目使用。我们倡导严谨务 实、灵活高效的教学风格,营造气氛只是为了提高互动 效果和课堂效率,只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舍弃教学需要 的根本,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5.提问语言停顿不够.思维节奏太快 时间;既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又符合学生的思维习 惯,自然提高了提问效果。 三、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避开误区,利于照顾全体 学生和启迪学生思维 地理课堂提问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余地。 有的教师考虑到课堂容量,往往在提问之后并没有留思 考时间,立即叫学生回答,导致学生的思维节奏跟不上, 答不上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 的问题,又不给充足的时间思考,显然有悖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思维过程,这种做法不可取。因此课堂教学 课堂问题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要注意 避开误区,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从日常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提问设计要避开如 下误区。 1.提问设计笼统,学生回答困难 中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耐心等待,切勿急躁,根据问题 的难易程度,作适当的停顿。对于较难问题,教师理应 设计思维阶梯,适时启发点拨,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6.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 有些教师在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时,提 问:“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特点?”由于概念的外延太大, 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如能把这个问题设计 成:“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特 点?”如此一来,概念的内涵凸显了,外延缩小了而针对 性增强了,知识点更容易得到落实。所以,课堂提问要 切合课堂和学生实际,概念不可过大,同时应根据不同 层次的提问选择不同的提问用语,使提问规范化,利于 学生思考和回答。 2.提问只重视互动效果,忽略面向全体学生 有教师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时问题多多, 可平时又不见提问呢?其实,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问 题,是我们做教师的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 缺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倡导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担 心自己的提问可能不受欢迎甚至招致教师的指责批评。 可见教师忽视发挥学生潜能,轻视学生提问是导致学生 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课堂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 果当然不理想。 7.课堂提问只注重答案,忽视探究过程 如个别年轻教师课堂上实施分组讨论时,向各小组 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各组学生即便 认真思考,讨论热烈,踊跃回答,每组学生也只能解决一 个问题,只掌握本课内容的一部分。如此,课堂气氛表 面活跃,实则效果不佳。可见教师设计问题,应注意面向 有很多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偏重于“对不对”“是哪 个答案”,很少涉及“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呢”“你的依据是 什么”等问题。殊不知,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 全体学生,创设一种能使全体学生都活跃起来的氛围, 进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提问缺少创意,影响教学效果 授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说,给予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比 只给予他们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教学实践中,有很多 学生对不少地理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 上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看重结论 更要注重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 课堂提问最好能创设情境,形成悬念问题,这样既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可很好地区分不同 的概念。缺少创意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 的评价,对于思路新颖简洁,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 表扬,切实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趣,此等提问即使强调了重点,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全 面落实。例如学习《自然资源》这一章内容时,设计“自 然资源和能源这两个概念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就缺少 创意。因为它既不能创设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又难以 产生深化教学内容的效果。这对学习新课程没有明显 以上粗浅见解,仅供参考,但得到多数教师认同的 是,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讲究课堂提问艺术,能在课堂 中吸引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 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 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有趣的实 例,比较两者异同,效果就好多了。 l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