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题
高二地理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按相应题目答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考生请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3、本次考试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所
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是
A.从西北流向东南 B.从东南流向西北 C.从东北流向西南 D.从西南流向东北 2.山顶M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68m B.588m C.778m D.808m
3.近水但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图中粗实线为7月份10℃等温线,完成4--6题。 4.图中10℃等温线(A点所在线)纬度最高点位于纬度最低点的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5.当A点为3月21日0时时,北京时间是
A.3月21日11时 B.3月21日5时
C.3月20日11时 D.3月22日5时
6.10℃等温线在A地附近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该海区盛行东北风,降温剧烈
B.该海区海冰融化快,海冰大量吸热,气温降低 C.该海区多热带气旋活动,气温降低 D.该海区有寒流经过,导致气温较低
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7--9题
- 1 -
7. 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Q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土地沙化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石漠化 8. 与Q地比较,R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过度开垦 D 没有山脉对西北寒冷的风沙阻挡 9. R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 能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 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 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10.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和中亚 1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13.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读图,完成14---15题。
- 2 -
14.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A B C D 15.甲地形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水资源短缺 16.为促进山西煤炭基地建设,修建的运煤专线是
A.大秦线 B.京哈线 C.成昆线 D.陇海线
右图世界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8.铁矿资源丰富并大量出口的国家是
A.甲 、乙 B.乙 、丁 C.丙 、丁 D.丙 、丁
下面是世界四个著名的海峡或运河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扼守世界“石油宝库”海运出口的海峡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1. 四幅图中主要分布的人种是
A.宗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
22.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2.8°C,7月平均气温为29°C,年平均降 水量为1260mm。这个城市是我国的
A.北京 B.哈尔滨 C.武汉 D.广州
- 3 -
2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A.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南北温差小 C.全国普遍多雨 D.自西南向东北减少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Ⅱ、Ⅰ、Ⅲ D.Ⅰ、Ⅲ、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50分)
26.(2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98年夏秋之际,长江中上游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水灾。8月20日,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做出重要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在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乐山和雅安三州两地一市,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禁止采伐天然林,关闭工程区内木材交易市场。
材料2:“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B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该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8分)
- 4 -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危害?(6分)
(3)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有哪些积极的影响?(6分)
27. (16分)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地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国家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1) 分析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6分)
(2) 请从地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地理环境对东北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3) 松花江是东北重要的一条河流,与长江相比较,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6
分)
- 5 -
28.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珠江三角洲位置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工业部门
(1)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6分)
(2)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4分)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分析原因。(4分)
西昌市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题
- 6 -
高二地理答题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26.(20分)
(1)
。(8分)
(2)
。(6分)
(3)
。(6分)
27. (16分)
- 7 -
(1)
。(6分)
(2)
。(4分)
(3)
。(6分)
28.(14分)
(1)
。(6分)
(2)
。(4分)
(2)
。(4分)
- 8 -
西昌市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题
高二地理试题卷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C 2.C 3. A 4.B 5.A 6.D 7.B 8.A 9.A 10.B 11. D 12.C 13.A 14.D 15.B 16.A 17.D 18.B 19.D 20. C 21. B 22.C 23.A 24.C 25.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50分) 26.(20分)
(1)(8分)自然: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重力作用显著;(2分)降水丰富,多暴雨,流水冲刷侵蚀作用强。(2分)人为:人口不断增加,毁林开荒;(2分)城镇建设、开矿、修路时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破坏。(2分)
(2)(6分)该地区森林减少,会导致气候恶化,自然灾害频发;(2分)土壤侵蚀作用加强,土地退化;(2分)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2分) (3)(6分)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能促进水电资源开发,将该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分)有利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该地区的投资环境;(2分)能带动建材、建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2分) 27. (16分)
(1)(6分)三江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高;(2分)土壤肥沃;(2分)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2分)(答交通便利也能得分,总分不超过6分)
(2)(4分)东北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2分)平原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交通运输建设(2分)
(3)(6分)松花江流量较小,有春汛,夏季汛期较短;(2分)有结冰期;(2分)河流含沙量小。(2分) 28.(14分)
(1)(6分)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2分)地处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2分)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2分) (2)(4分)国际背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2分)国内背景:改革开放的(优惠,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2分)
(3)(4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2分)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分)
- 9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