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白兔事件

大白兔事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危机公关一直是不少国内企业的“软肋”。遇重大危机致死的产品比比皆是:譬如三株口服液、秦池酒等等,这正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商誉卓著的名牌企业,面对这种问题一定要慎重。如果处理失当,很有可能危及生存。下面我们就以大白兔事件来看看企业是任何应付公关危机的。

事件回放

上海冠生园集团国际贸易公司接到菲律宾经销商来电称,菲律宾食品药品局(BFAD)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食品进行检验,被检大白兔奶糖含有(甲醛)。随后,菲律宾方面将大白兔奶糖从超市下架,并劝市民不要购买,同时要求出口商召回相关产品。大白兔奶糖遭遇“甲醛事件”,可谓危机公关方面一个教科书式的生动案例。一系列的危机公关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冠生园公司应对危机的丰富智慧、良好素质、有序管理和层层递进。在突然遭遇“甲醛门”事件后,冠生园公司积极应对,在4天时间内便成功“突围”,专业人士认为,此危机事件的处理可以给其他企业三点启示。

一 主动:3日内完成沟通、检测、媒体公关

“甲醛事件”曝出后,冠生园集团自己主动停顿了“大白兔”产品的出口,并在3天内做完了三件重要的事情:给菲律宾方面发函沟通;请权威检测机构SGS对生产线的产品进行检测;召开中外媒体见面会宣布检测结果。不仅如此,冠生园还对菲律宾食品药品机构在既未公布相关检测报告又未得到生产企业确认的情况下,贸然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给“大白兔”品牌造成损害的极不负责行为,理直气壮地声明:保留诉讼法律的权力。

二 及时:权威机关及时发声,快速消除疑虑

传媒因素是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危机公关”中是一把双刃剑。这次大白兔奶糖“甲醛门”事件,国内传媒在对待这一民族品牌上,汲取了以往“见风就是雨”的教训,在报道时不是盲目跟风、夸大其辞,而是遵循新闻游戏则,冷静而又客观地在第一时间传递最新的来自权威管理部门和权威检测机构的消息,其实也为“大白兔”这一国内糖果第一品牌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三 权威:侧面突围,“第三方”鉴定功不可没

由第三方权威部门发布的、具有普遍公信力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客观解释性分析是应对国际危机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棋。新加坡的检验机,国际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SGS,文莱卫生部,都检测出大白兔奶糖不含甲醛。这些“完全一致”的检测结果,让中国产的“大白兔奶糖”含甲醛这一不实说法不攻自破。

近段时间,境外查出中国产品存在质量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从宠物食品、牙膏、轮胎,到现在的大白兔奶糖,大多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但厂商却损失巨大,甚到遭受灭顶之灾。这次“大白兔”突围“甲醛门”的成功实践告诉国内企业,永远都要有忧患意识,在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和学习危机处理的意识和方法,练好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化解危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