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可不是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可不是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来源:化拓教育网
:“可不是”张先亮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可不是”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张先亮

浙江师范大学

*

提要“可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习用语从分布和功能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答语,记为“可

;二是篇章连接成分,“可不是2”。“可不是1”不是1”记为有赞同、确认、知晓、应酬、转换话题、信道等;“可不是2”六种功能有强化肯定、提醒注意、语段连接等三种功能。文章还探讨了“可不是”的词汇“可不”并指出为何没有彻底发展到的原因。化过程,

关键词“可不是”语篇功能

词汇化

〇引言

“可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习用语从分布和功能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答语,“可不是1”。例如:记为

)“我倒看见过这人,”/“可(1可是我想不到苏小姐会看中他。我以为她一定嫁给你。

不是么!我以为她一定嫁给你。谁知道还有个姓曹的!这妞儿的本领真大,咱们俩都给她玩弄得七颠八倒。客观地讲起来,可不得不佩服她。好了,好了,咱们俩(钱钟书《)围城》现在是同病相怜……”

(2)没容得侯扒皮话说完,:“侯队长要檩条,又嗡嗡地吵吵开写一个条子不就办啦!”“可不是,”(冯志《敌后武工队》)队长干么费那么大心。

“可不是”这里的出现在对话语境中,是一个应答语,用来表示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的话的“对了”“是啊”“就是”,一种回应。相当于或有时它们可以在同一语境里出现。比如:

(3)红旗下站着的人们,差不多是小泥烟袋嘴里一叼,双手插在裤兜儿里。台上说什

么,他们点头赞成什么。站在国旗下面听讲的,多半是戴着小硬壳儿黑呢帽,点头:“对了!”“可不是!”:“对了。”咂嘴的嘟囔着有时候两个人说对了劲,同时说出来(老舍《骆驼祥子》)

“对了”,“可不是”,此例的应答语,有的说有的说不同的应答语所表示的语意是相同的。

*

)“汉语短语语义语用研究”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08JA740042的一部分,曾在第五届现代汉

2009年11月)和走向当代前沿科学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国际学语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理工大学,

——纪念朱德熙教授诞辰90周年和庆祝陆俭明教授从教50周年(北京大学,2010年8月)上交术研讨会—

流,得到诸多同仁的指正。《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提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一并表示感谢。

217

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年第2期

一个最简单的对话结构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说话者发出的引发语或引发行为;听话者发出的应答语。因此,我们可以将诸如例(1)和例(2)现象抽象化为:

A,(B)可不是1,

“A”。“B”“可不是1”指说话者发出的引发语或引发行为指后面的应对语,根据实际情况可有可无。

“可不是2”。例如:二是篇章连接成分,记为

(4)巴士从对街转过来,停在我们面前,几十个座位只有几个没空着。可不是,谁不趁寒

)假回家走一趟。(梁凤仪《弄雪》

(5)“其实,”,“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应该是没有资格抱怨什么的,男人继续说很

多人羡慕我毕业后这么顺利就在纽约的大公司里找到了工作。可不是,匆匆忙忙地毕业,找工作,赚钱,买车,买房子,拿绿卡,这好像是每个中国学生来之后的必经)之路。(田晓菲《哈得逊河上的落日》

“可不是”以上两例中的出现在陈述语境中,是个篇章连接成分,用于肯定连接。我们同样可以将其模式化为:

P,Q。可不是2,

“可不是”本文试图考察这两种现象中的的语篇功能及其词汇化。

一“可不是1”的话语功能

应对语体现的是言语交际过程的某种关系,关系的不同决定了其具体功能的差别。““应可不是1”作为一个应答语,从其功能来看可以分为肯定、否定两种,否定功能我们称为,:“赞同”酬”肯定功能又可细分为赞同、确认、知晓、信道和转换话题等五种与“确认”的区“确认”;“知晓”“赞同”别在于引发语是不是是非问句,是非问句是表功能的前提与的区别;“信道”在于前者的引发语是已成事实,后者的引发语是主观看法或建议功能不是强调表;“转换话题”“赞同”赞同或确认,而是表明交际双方信道畅通与等四种功能的区别在于,后,“转换话题”者中听话人与说话人的话题是一致的则不是,听话人与说话人的话题并不一致。下面分别论述。

1.1赞同功能

“可不是1”表示赞同或附和说话人的意见。引发语A往往是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或建议,听话人则对说话人的观点表示完全认同。例如:

(6)爸爸终于说话了:“孩子,你年青,不懂事。我说你不行,没有经验,你要逞能,这回

”。“可不是么。好事人家会推你去做?上又上当了。潘宏福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人民网)了当还不晓得,真是个阿木林。

(7)“多跟他们讲点道理。别老觉得孩子小,真把这些个人生道理讲透了,他们还是听

。”“呵,得进去的。关键看你怎么讲,事实最有说服力这方面的例子我是不胜枚”/“可不是,”(王朔《我是你爸爸》)举。咱们都是过来人嘛。

“爸爸对孩子的主观看法”,“潘宏福”“爸爸”“可不例(6)引发语是接着听话人赞同观点,用)“可不是”是”表示。例(7也是对引发语的赞同。218

:“可不是”张先亮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对引发语的看法或建议也会以反问句的形式提出来,而作为后继应对语的B则会对说话者的话题做进一步评述、解释或补充说明。例如:

(8)打扫垃圾时,清洁工们皆笑说,早给了钱不就没这些事了?自找罪受。职工们亦

)厂里也是小气得要死。(方方《白雾》说:可不是,

(9)我笑,“那岂非风流不为人知,:“可不是!这些犹如锦衣夜行?”隔壁一位洋太太说

”(亦舒《)人非要令到别人不便,才会满足到虚荣心。香雪海》(10)四:哦,这屋子有鬼是真的。

贵:可不是?我就是乘着酒劲儿,朝着窗户缝轻轻地咳嗽一声。就看这两个鬼飕

一下子分开了,都向我这边望:这一下子他们的脸清清楚楚地正对着我,这我)可真见了鬼了。(曹禺《雷雨》

例(8)职工们除了赞同清洁工们的观点外,还对厂里的处事进行评述。例(9)是对前文内容“有鬼”的事实。作进一步解释。例(10)补充说明

赞同功能一般总是对别人某一观点表示赞许认同,但有时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观点表示赞同。例如:

(11)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居然赏

:“做大事业的人都相信命运的。我这次出门前,有朋友跟我排过八字,脸一笑道

”:“可不是么?我一点儿没有错。”说现在正转运,一路逢凶化吉。顾先生拍手道(钱钟书《)围城》

此例就是顾先生对自己恭维李先生的话作充分肯定,不过引发语不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借李先生的嘴间接说出。

“可不是1”赞同功能是应答语最主要的功能,往往在应答后说明理由,或评述、或解释、“可不是1”或补充,这些都是为了强化赞同的理由,但当应答者认为用足以表达应答者的主也可以不再说明理由,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例如:张时,

:“三哥,(12)蜜糖突然灵机一动你其实是想看电影,你一向喜欢看电影,只是没有伴,

。”“可不是?”(岑凯伦《蜜糖儿》)一个人去没意思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13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

”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可不是”。例如:有时为了强调,可以连续用

(14)“你说这孩子,你就算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可掉下来,就自个去活了,毕竟跟长在

你跟他生得起气么?”这一句话,差点没把马林生眼泪说掉下来,只身上不一样了,

,“可不是,)在枕头上连连点头可不是……”(王朔《我是你爸爸》1.2确认功能

“可不是1”可以用于对需证实的内容的确认与肯定。A用是非问句,这是表确认功能“可不是”的应答语出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别于其他功能的形式标志。例如:

(15)“像你这样的总经理,?”“可不是,厂里连买菜的钱也没有说出去,谁也不相信。最

(张爱玲《)月底轧了一些头寸付到期的支票。……”倾城之恋》近银根紧,

,“听说,/“可不是么,(16)汤阿英说这一阵乡下很忙哩,你在村里也闲不下吧?”我这个

219

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年第2期

”(人民网)互助组组长比别人还要忙哩。

(17)牛:哎呀,也就是你们年轻人哪,还能熬个夜什么的,要是我和老陈、老刘这样儿

的,这么熬,早垮了。是不是老刘?

)刘:可不是。再说了,也没加班儿费什么的。(《编辑部的故事·侵权之争》

该用法中的B则为A进一步提供论据或借题发挥的理由,如例(15)(16);也可以对A作进一步解释补充,如例(17)老刘在确认老牛观点后,补充说明“这些加班还是没有加班费的”事实,以突出这些年轻人的精神境界。

A为是非问是该“可不是1”出现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是非问都可以通过“可不是”来应答。这与该是非问的确信度(C)有关。我们可以根据郭锐(2000)的分类方法将确信度分成五级:

C=1为全确信度,“你来了呀?”即对所问之事完全相信。如

C=0.75为高确信度,“他已猜出了个大概,即对所问之事有所猜测。如问道:‘是你丢”了吗?’

C=0.5为中确信度,“你家里买彩电了吗?”即对所问之事无所猜测。如C=0.25为低确信度,“这么一大碗你吃得下吗?”即对所问之事抱有怀疑。如C=0为零确信度,“他做得还不够吗?”即对所问之事持否定态度,也就是反问句。如“可不是”表确认的能回答高确信度、低确信度和零确信度的是非问。例如:

(18)静问道:“他们时常和你这般纠缠么?”她想起了慧从前所抱的主张,又想起抱素和

。“可不是!”)慧坦白地回答。(茅盾《幻灭》慧的交涉

)“他想帮我的忙?”。“可不是。……”(张爱玲(19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

《倾城之恋》)

(20)———他做得还不够吗?

———可不是,我们远不及他呢!

“可不是”不能用于回答全确信度和中确信度的是非问。例如:

:“来了吗,(21)小学徒招呼一声,一位六十上下的大娘就迎了出来,嘴里连说欢迎!”一

)(转引自郭锐,2000)别了,濑户内海!》边向全队人一一鞠躬。(邓友梅《———*可不是!(22)———你写好了吗?

———*可不是!

例(21)是全确信度,是完全相信所问之事为真,故无需回答;例(22)是中确信度,需要具体“可不是”回答,也不适宜用回答。

1.3知晓功能

而听话者用“可不是1”传递对该信息的知晓情况。该用法说话者陈述某一客观事实,

与赞同功能的区别在于:后者是说话者与听话者在某一主观看法或行为上达成一致,而前者是强化某一既定的客观事实,与认同与否无关。例如:

(23)“哗!贵了三分之一!”“可不是吗?升幅太大,”(岑凯我也不敢为庄伯母拿主意。

)蜜糖儿》伦《

(24)“那已经是一个研究所了。”“可不是。”)靳怀刚笑。(亦舒《异乡人》220

:“可不是”张先亮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那已经是一个研究所了”贵了三分之一”与都是既成事实,而听话者表明已经了解和掌握了该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突出强调A的作用。

赞同功能、确认功能和知晓功能都具有听话者表态的功能,是一种肯定的表态。这与“可不是1”的词汇意义有很大的关联。

1.4应酬功能

听话人也可采用“可不是1”当说话人提出的想法或观点将要遭到否定或部分否定时,

“可不是”先作应答。使用的目的是为即将出现的不协调状况缓和气氛,协调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从而为彼此的进一步交流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一种看似表肯定可实际表否定的功能。例如:

)“只要我们住在您那里,。”“可不是?可是……。”(25迟早也会弄出名气来老太太颇

)不信任。(周邦复《东尼!东尼!》

(26)用最有利的条件收买了那七八个小厂,是益中信托公司新组织成立以后第一次的

“手笔”,大胜利,也是吴荪甫最得意的而也是杜竹斋心里最不舒服的一件事。/当下杜竹斋枨触起前天他们会议时的争论,心里便又有点气,立刻冷冷地反驳道:“可不是!场面刚刚拉开,马上就闹饥荒!要做公债,就不要办厂!况且人家早就亏本了的厂,我们添下资本去扩充,营业又没有把握,我真不懂你们打的什么算盘——”(茅盾《子夜》)呀—

)“怎么都不弄点子新花样?”(27小墩子问。但因为她其实并没有吃过晚饭,所以望着

就着喝酒比什还是吊起了胃口。/“要什么新花样?我们热爱咱们的这四大肉丝,

么都香!”阿臭诚心诚意地说。/“可不是!由此可见我们对老板是忠心耿耿。这)可是四大摇钱肉丝,立了汗马功劳的!”老A怪腔怪调。(刘心武《小墩子》(28)对了,小郝庄的队长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么。我们的队长说,可不是!我

)不敢吹牛,怕吹破了不好补。(戴厚英《流泪的淮河》生来胆小,

“可不是”例(25)中老太太对对方的想法颇不信任,但为了维护他的面子,先用进行应答,也为自己之后的质疑减少尴尬。例(26)中,杜竹斋对吴荪甫最得意的“手笔”很是反对,但为“可不是”先用进行应答,然后表明了自己否定的理由。例(27)老A了维护吴荪甫的面子,

“四大肉丝”“可不是”对老板的所谓非常反感,但为了顾及面子,同样先用肯定,实则是老A“我们热爱咱们的这四大肉丝,对引发语阿臭的就着喝酒比什么都香”这一观点的讽刺。例(28)“我们的队长”“小郝庄的队长”“可不是”认为的话是吹牛,但又不好直接否定,故用先“小郝庄的队长”肯定,然后以自己为例表明不敢吹牛的态度,间接地否定了的观点。

1.5转换话题的功能

“可不是1”转换话题就要有接话点,而就充当了接话点的功能。此功能与其他几种功能的不同在于:后者中听话人与说话人的话题是一致的,听话者顺着说话者的话题去作肯定;“转换”功能则不同,听话者在表示对引发语的肯定后,不是顺着说话者的话题或否定表态

去论述,而是转变了话题。例如:

(29)现在,“短一点儿”又来找我奶奶了,说她想走。人也走了,房也塌了,还等啥呀!

她说。奶奶说:可不是吗!要说蓝虎呢,确实也不是个正直的人。没多大一点就)吃喝嫖赌样样会了。(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221

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年第2期

(30)他一眼瞧见魏强手里的活计,:“怎么,笑哈哈地问道指导员,你这鞋也磨透啦?”

“可不是吗,你那鞋呢?”魏强用牙齿拔出针来,瞟了瞟贾正脚上的鞋。(冯志《敌)后武工队》

“短一点儿”“你的鞋”。“可不是”例(29)和例(30)开始谈论的话题分别是有关与在表明赞“蓝虎”“你那鞋”同与确认的同时,结束了前一话题,将其转接到与之上。

1.6信道功能

“可不是”还具有信道功能,用来表明听话人在听,交际通道畅通。例如:(31)顾八奶奶:(飘飘然)真的么?

陈白露:可不是!

)顾八奶奶:倒也是,我自己也觉得……(曹禺《日出》(32)———看那些婴儿。

———可不是!

———你累了,)护士找你呢。(亦舒《异乡人》

“可不是”例(31)中的除了有“确认”功能之外,主要是陈白露要表明自己在听对方讲话,“可不是”使得交际顺利进行。例(32)的引发语A是一个祈使句,而不具备接受某一命令的“可不是”功能,此处的表现出其信道的功能。

从语用角度看,信道功能不仅仅只是表示信道畅通,而且还有人际功能,即礼貌原则,表明听话者非常尊重对方,在认真听他的论述,以此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二“可不是2”的篇章连接功能

“可不是1”,“可不是2”与不同多见于书面语体,主要出现在议论抒情的语境中。根据2008):一个实词虚化以后,语义俯瞰现象(储泽祥等,其源词的意义往往仍然控制或影响着。“可不是2”的篇章衔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新词的意义或新词分布的句法语义环境

“肯定”“可不是2”义的影响,因此,由衔接的P与Q之间在语义上往往是同向的。根据具体,“可不是2”的语境主要体现三种功能:强化肯定、提醒注意、语段连接。

2.1强化肯定功能

“可不是2”用于叙述者或他人呈现某一现象或观点P之后,可以起到强调、凸现P的作“可不是”用。这与表肯定的本义有关。例如:

:“你真是进入状态了,(33)同事们齐声笑道彻底领悟了艺术的真谛!”可不是吗?我

不禁想起了这次巴塞尔艺术展的主题之一:艺术无局限。(人民网)

(34)法拉利的这个赛季看来注定要多灾多难了,一向高高在上的意大利人昨天遭遇了

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按意大利《全体育报》的说法,以前总是被其他车队明示暗“亲密”“耍”示着和FIA(国际汽联)有关系的法拉利车队这次被FIA了。可不是吗?在接到FIA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听证会有关间谍案的判决书的那一刻,托德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人民网)

显然,此时语意的重心在P上。Q与P不无关系,但并非很直接,常常是相关的两个不同话“你”,题。例(33)P的话题是而Q的话题则是在此前话题影响下所联想到的“巴塞尔艺术222

:“可不是”张先亮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例(34)P的话题是有关法拉利车队的,“托德”。展的主题”而Q则是与车队有关的

2.2提醒注意功能

“可不是2”的出现,有时候预示着议论抒情的即将开始,提醒读者或听者的注意,从而产生听读期待。例如:

(35)可不是,只有人至耄矣,沉重的人生使命方才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

……/可不是,老先生已无得失之念,无荣辱之计,他开凿思想的灵尘已移到远处,

“无意”……(人民网)源,澄思渺虑,引发在笔端笺素间,皆寓有意于之中,(36)看了这则消息,不禁对将审理此案的法官之八面威风心生羡意。可不是吗?若干

教授、研究员的清白,中国文坛不世而出之奇才的信誉都悬于其手;要判定金大侠是否毁人清誉,就要认定他说的是不是事实,也就是说,评点本究竟是优是劣将由来决定。(人民网)

“可不是2”当用于提醒注意时,语意的重心在Q上。因此,语段中的P常常是Φ(空集)。当P不为Φ时,P、Q之间的关系表现也不那么直接。它们分属不同的话题,语意存在细微的联系。

2.3语段连接功能

,“可不是2”多数情况下的作用是双向的,即既是对P的肯定,也是对Q的肯定,它起到Q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P与Q之间往往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Q往往是P的连接P、进一步延伸。

2.3.1Q为P进一步提供论据,表明P所代表的现象或观点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例如:(37)人性本来是向善的,只是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化,更让

兽性是不可避免的,可由一个善良的人变为恶毒者。可不是吗?对于动物来说,

让一些野兽失去了其野外生存能力,也少了一份兽性。(人于其天天关在牢笼中,民网)

(38)况且自己作为一名,还得多想着为大家办点事,不能只想着赚钱,可不

是,自己办学不到一年,便已为那些贫困家庭孩子减免学杂费三千多元!(人民网)

Q讲兽性,例(37)P讲人性,表面看两者陈述的是不同话题,但实质是有联系的,讲兽性的规“为大家办点事”进一步提供论据。律目的是为前者进一步提供论据;例(38)Q为P

2.3.2Q进一步陈述P的原因,表明P所代表的现状存在的必然性。例如:

——我在这儿小三年子了;可不是,——零钱太少,(39)这儿呢—九月九上的工—可是他们

对人还不错。咱们卖的是力气,为的是钱;净说好的当不了一回事。(老舍《骆驼)祥子》

(40)小A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见了本部门的同事就跟见了亲人似的。可不是吗?大家

每天一块上班,说着笑着就把活干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其乐融融就像一家时而保龄,时而蹦的。(人民网)人;晚上一干人等时而泡吧,

“在这儿小三年子了”“见了例(39)Q陈述P我为什么的原因;例(40)Q也是陈述P为什么的原因。同事就跟见了亲人似的”

2.3.3Q是在P的基础上的具体阐释。P比较抽象,Q则是对P的解释。例如:

223

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年第2期

(41)他的角色也不好派,导演每次都考虑很久,结果总是派他演家院。就是演家院,他

也不像个家院。照一个天才鼓师(这鼓师即猪倌小白,比丁贵甲还小两岁,可是打:“你根本就一点都不像一个古人!”/可不是,他直直地站在台上,得一手好鼓)说

太健康,太英俊,实在不像那么一回事,虽则是穿了老斗衣,还挂了一副白满。(汪)曾祺《羊舍一夕》

(42)陈正这才恍然深悟他的用意,于是向他提醒一些更有希望的门路。可不是,老先

有大企业的总工程师,工学院书生过去的同事和学生中现在有当副的,

记,中外合资公司经理,等等,难道找他们给安排个名差事还有什么困难吗?(中)杰英《怪摊》

“门路”例(41)Q具体说明P为什么不像古人;例(42)Q也是对比较抽象的作具体说明。

2.3.4Q是对P的总结。

(43)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

——花一般的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年纪已经过去了。(张爱玲《金锁记》

(44)直到中午12点,130分钟时间里,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只有一次电话间隔达到20

秒。还有市民不断询问报社总机,怎么热线老占线。可不是吗?一边是热心的,一边是急切的市民,这个聊天可就火了。(人民网)

“这些年捉迷藏似的”“热线为何火爆”例(43)Q对一个总结;(44)是对的总结。

Q之间主要的关系类别,以上所举四种语段关系是P、它们之间不是严格的排他性,而但是Q以提供论据为主。是关系的不平衡性。如例(37)(38)中Q也是对P的进一步阐释,

三“可不是”的词汇化

共时平面上同一形式的不同用法之间往往具有历时上的演变关系。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可不是”“可+不是”。例如:同形异构的在与

(45)“刚才那边的笑声,就是为的这个?”魏强这才明白了刚才的笑声。/“可不是为的

(冯志《)这个!你听见啦?”敌后武工队》

(46)可不是怪事?这世界原来充满了怪事呢!(茅盾《)蚀》

“可”。“可+不是”“岂+不是”。由此,其中用在反问句中,是一个语气副词相当于我们便“可不是”可以假设,习用语的之所以能够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义,是因为其前身是“可+不是”,用于否定句的语气词它首先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例证。例如:

(47)有功对曰:“魁是大帅,”:“馀庆可不是魁首?”(《通典》首是原谋。太后又曰卷一六

九)

:“和尚所说,(《)(48)韦公曰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六祖坛经·决疑》(49)程婴,)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赵氏孤儿》(50)如今我先到了,可不是他输了也。(元曲《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二折)

“不是”,“可+不是”当之后的信息在上文提及,成为已知信息时之后可以以代词的形式出“可不是”现,也可以省略,这就为单独使用提供了可能性。例如:224

:“可不是”张先亮的语篇功能及词汇化

(51)我这人,)又懦怯,又高傲。诗陶姊常说我要好心太切,可不是?(茅盾《蚀》(52)我们正在青春,需要各种的刺激,可不是么?刺激对于我们是神圣的,道德的,合

)蚀》理的!(茅盾《

“可不是”此时的还是以反问的形式存在,它表达的是肯定的意义。当这种单独形式高频使。“可不是”用时,它就被赋予了词汇化的资格已经不需要通过反问这一中间桥梁来认定它,“可不是”的肯定意义,而是直接与肯定意义联系起来,于是反问语气也逐渐消失了,也就有了现在的肯定应答的用法。

“可+不是”“可不是吗”“可不是么”“可不是”“可不”从到表相同内容的结构,是一个“这四种形式虽然具有相同的功能,词汇化的过程。有人认为使用频度的高低却大有区别,通过搜寻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形式的简化与使用的频度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正比关系:越是简。(于宝娟,2009)这对于一般语法化、化的形式越是拥有高频的使用”词汇化过程来说是正“可不是”确的,但不适用的发展变化,因为它在使用频度上与一般的语法化、词汇化不同。根据我们对一千多万字的现、当代语料考察,发现四种形式并存,出现频率最高的不是通常“可不”,“可不是”。究其原因,认为词汇化程度最高、音节最少的而是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是这一结构语法化的程度不高,虽有话语标记的功能,但词汇意义明显,在实际语言几种形式并存,例如:中,

(53)小奇听了这一席侃侃之言,暗暗觉得意外。自己还一直以为他是个闷葫哩,谁知

人家是深藏不露,虽没有什么至理名言,却看得出他心地坦诚之外,生活中处处也是个有算计的人。女孩子不免微微点头了。/洁茵却还是那么跷着两条腿,不紧:“可不是吗!”)当学生穷,能省就得省。(小楂《客中客》不慢地笑着说

(54)她简单地介绍道:我的学生来接我了。别人抬头看看我,说道:好大个子!她拍拍

)我的肚子说:可不是嘛,个子就是大。(王小波《白银时代》

(55)蓝龙媳妇也劝她:手心吧手背吧,你现在也不用怕公婆了。你们是全全和和的一

熬到啥时候是个头?玉儿妈说:可不是,比起你我真算享福家人家。像我这样,

)流泪的淮河》的。不过你可以给自己找个好媳妇呀!(戴厚英《

)“爸,(56您看,我说是这么回事吧!”金秀把手里的蒲扇猛扇了几下。金一趟没应声,

/“可不!”,“爸,稍顷,问∶“全义,这是真的?”张全义说明儿我打算弄点儿红漆,把签儿上的码子描一描,在找誊写社的,给您把签子本儿誊一遍,写得大一点,省”(陈建功、)得您再看差了。赵大年《皇城根》

(57)“什么呵?思想工作做通了!心情愉快了———干什么都可以了!”/“噢,原来

”/“唉哟,你们的女排都这么训练出来的。这可不是,你可别瞎说。我们的女排女(王朔《)篮女乒都是正经八板的娘儿们,我那是小说,说笑话儿……”顽主》(58)余:是是是。这要是再过几十年,不定能搞出什么东西来呢!

李:一定是应有尽有。

莫:那可不是。哎,我跟你说啊,今后你们不定怎么吃惊呢,还单就我们这电冰箱)而言。(《编辑部的故事·侵权之争》

(59)“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嘻嘻可不是么。”你说是不?”他嘴里应付着,眼光一

)刻也没离了那女人,直到暗绿的身影隐入人流中。(廉声《月色狰狞》

225

世界汉语教学第25卷2011年第2期

(60)她不再说什么,——她认为他的话也对,更不想继续讥笑他了—不就是在家里预备

几支蜡烛么?一个月平均三十个晚上,五支蜡烛绰绰有余了。而且,可不是的嘛,)点蜡烛还同时省电了呢!(梁晓声《激杀》

“可不是吗”;例(54)用“可不是嘛”;前文例(11)用“可不是么”;例(55)用“可不例(53)用

;例(56)用“可不”;例(57)用“这可不是”;例(58)用“那可不是”;例(59)用“嘻嘻可不是”

;例(60)用“可不是的嘛”。是么”

。“可”“不”二是无句法理据与是副词与副词的组合,二者不能发生句法结构关系,因“可不”此,尽管符合现代汉语的韵律特征,即双音节化的韵律,但还是不被人们所习用。假“可是”“不是”“可不”“可不是”。如用或能实现的功能的话,或许早就取代了

,“可不”“可不是”三是从表达效果上看似乎没有在肯定程度上表现得更强烈。参考文献

储泽祥郭

“想NV”——兼谈与其相关格式“想VN”《汉程书秋(2008)制约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的比较,语学习》第2期。

)“吗”《世界汉语教学》锐(2000问句的确信度和回答方式,第2期。“这不”、“可不”,《于宝娟(2009)论话语标记修辞学习》第4期。

TheTextualFunctionandLexicalizationofKěbushì

ZhangXianliang

Abstract

InChineseidioms,thewordkěbushì(可不是)functionsas1)aresponse(F1)

and2)atextualconjunction(F2).F1usuallyexpresses6meanings:agreement,confirmation,understanding,response,topicshiftandhonesty,whileF2oftenindicatesemphaticconfirmation,noticinganddiscourseconjunction.Basedontheaboveanalysis,inthefinalpar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cessoflexicalizationofkěbushì

Keywords作者简介

1956年出生,张先亮,男,浙江天台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校副,浙江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应用语言学研究。出版专著《教学语法、《、《教学语法应用研究》(合著)、《汉语句式在篇章中特点与应用》理论语法研究与比较》(合著)、《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合著)等8部。的适用性研究》

(通讯地址:321004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kěbushì,textualfunction,lexicalization

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