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电机转子的平衡技术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大中型电机 浅谈电机转子的平衡技术 沈春满 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电机转子质量不平衡的振动特性、动平衡方法以及导致转子不平衡的各种因素。希望 对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动平衡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文中介绍的一次启动判断加重位置的方法 能提高挠性转子动平衡的效率和转子的平衡质量。 关键词:动平衡;临界转速;挠性转子 l前言 图2中定性地显示了转子的振动规律,图中的曲线 引起电机振动的因素很多,但是在现场发生的 是表示图l中某一测点(A点或B点,可以是轴振, 电机振动过大的情况,有一半左右是通过转子的动 也可以是座振)的振幅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图中曲 平衡而得到控制的-】.2]。因此提高动平衡技术及转 线0是刚性不平衡引起的振幅,曲线l、2是一阶、二 子的平衡质量,对减小电机在运行中的振动、确保电 阶不平衡引起的。曲线A转子上不平衡引起转子 机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的振动幅值。 2电机转子的质量不平衡的振动特性及动平衡 通常的电机转子是二支承的,转子搁置在二轴 承上如图1所示。当转子旋转,转子上存在的不平 衡质量将有一个离心力作用在转子上,引起转子及 其轴承座的振动。该离心力是与转子旋转频率相同 的谐和激振力,它的幅值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1 2 3 4 一阶 二阶 A  I1 B 图2振幅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图 图3是我公司生产的JKZ3200 kW电动机,在某 化工厂起动时齿轮箱端轴承座垂直方向座振的升速 波德图,图中虚线就是在升速过程中与转子旋转频 图1转子系统图 率相同的振动振幅与转速的曲线。 根据转子动力学知识[ ]可知,如图l所示的转 子系统,它存在一阶、二阶……I临界转速。转子上存 品 笔墨 晶 暑::  .钾 二一一 D…’x IREuNcoMP~CT 1t。84 .6/q. 9r 在的任何质量不平衡都可以将它们看作刚性不平 衡,一阶不平衡、二阶不平衡……的叠加。任何质量 不平衡引起转子的振动也是刚性不平衡,一阶不平 耋{ 衡、二阶不平衡……分别引起转子振动的叠加,振动 譬 1 频率与转子旋转频率相同。刚性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与转速平方成正比。当转速升到一阶、二阶……临 界转速附近时,对应阶的不平衡将引起大的振动,在 图3升速波德图 一32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浅谈电机转子的平衡技术 转子动平衡就是通过在转子上适当的地方加上 适当的重量使该转子在升速过程中和工作转速范围 内,由转子上残余不平衡质量引起转子的振动在期 望值以下。对于一般容量不大的电动机转子的工作 转速往往较多地低于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因此不 必考虑一、二阶质量不平衡对转子振动的影响。对 这种转子只需作转子的刚性平衡。一般只需在低速 平衡机(或摆架上)进行转子的平衡(即刚性的静平 衡和偶平衡)。 对于一些大型电动机和双水内冷60 MW发电 机转子,它们的工作转速已高于(或接近)转子的一 次临界转速,因此必须考虑一阶质量不平衡对转子 振动的影响。仅在低速动平衡上校转子的刚性平衡 已不能解决该类转子上存在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问题。这类转子称为挠性转子。它们必须进行挠性 转子的动平衡。下面介绍第一阶临界转速低于工作 转速的一些大型电动机和双水内冷60 MW发电机 转子的平衡方法。 3挠性转子动平衡 3.1通常的振形平衡法 J 3.1.1平衡转速和加重平面的选择 对于工作转速高于一阶临界转速的转子作动 平衡时一般要选取二个平衡转速,一个是在第一 临界转速附近(多数取0.9 K1,nK1表示第一次临 界转速)平衡平面可取图1中的1、4平面或2、3 平面。经过下面“3.1.2”的平衡步骤使转子在该 转速下振动达标。另一个平衡转速是工作转速, 平衡平面取1、2、3、4平面,四个平面上相对加重 量和位置组合要不影响或少影响转子的一阶不平 衡。 3.1.2在每一平衡转速下,平衡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当转子升速到平衡转速后,测出电机的 最大振幅和相位。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试加重,测取加试重后的振 幅和相位。 第三步:通过作矢量图计算出应加重量和位 置。 另外,在平衡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相位的计量 方向迎着旋转方向看,试重是否可用的判断及相应 措施【 J见表1。 表1判断试重是否可用及相应措施表 加试重前后 幅值差<25% 幅值差>25% 相位差<25 ̄ 增大/移动试重 移动试重  l相位差>25。 测量值可用 测量值可用 3.1.3 JKZ3200 kW电动机转子的动平衡 2005年11月在某化工厂,对我公司生产的JKZ 3 200 kW电动机转子就是按上述方法进行平衡,平 衡过程见表2。 表2现场平衡数据表 (双幅) 2 200 r/min垂直座振 3 000 r/rain垂直座振 启动次数 轴伸端 非轴伸端 轴伸端 非轴伸端 首次启动 75 l35。 6o l3 6o 260 ̄ 48 260p 试加重1号、4 号各加195 g在 36 138o 28 135o 一30 ̄.后启动 试加重1号、4 号各加325 g在 18 135o 15 135。 l9 273o l8 265。 30 ̄,后启动 3.2实用的平衡方法 3.2.1平面转速和加重平面 对于一些电动机,由于动平衡设备和仪器的限 制,电动机起动后,转速直接升到工作转速。对这样 的一次临界转速低于(或较少地高于)工作转速的挠 性转子,我们只能选择一个平衡转速即工作转速。 加重平面也只取图1中的1、4平面。 3.2.2平衡操作步骤 同“3.1.2”。 3.2.3下面举二个实例 例1:由我公司高速电机分厂生产的型号为 YK5200—2工号16K4129转速3 000 r/min高速电 机,在出厂试验中,轴伸端的振动超限。经判断是转 子不平衡引起的振动问题,校平衡过程见表3。 表3现场平衡数据表 mm/8(振速) 启动次数 3 000 rpm 轴伸端1号 非轴伸端4号 初始振动 4.7/295。 1.8 326 ̄ 试加重1号加1位置50 g在90 ̄ 4.8/293。 1.8 326 ̄ ,后启动 变化不明显,再加375 g.后启动  4.5/324;o 2.3/316o 通过作矢量图得7 ,去掉 前试重,在160 ̄ ̄525 g, 3.6 296 ̄ 1.4/333。 后启动 再加75 g,后启动 1.9/284 ̄ 0.5/302。 一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大中型电机 例2:我公司生产的型号T12000—4/1650工号 17T41277转速1 500 r/min的电机,在出厂试验时测 得电机两端的振动都很大,经分析是转子不平衡引 起,校平衡过程如下表。 表4现场平衡数据表 mm/s(振速) 1 500 rpm 启动次数 轴伸端1号 非轴伸端4号 初始振动 6.8Z97。 7.8Z107。 试加重1号、4号各加 225 g在一110 ̄,后启动 8.6Zl14。 10.1 ll7。 通过作矢量图得125。,去 掉前面试重,在+15。两端 1.8Z167。 2.O/180。 各加600 g 3.3一次启动确定应加重位置 在现场用户希望作转子动平衡时启动转子的次 数越少越好。随着动平衡技术的进步,一次启动确 定应加重位置已成为可能,下面举一例子[ 说明此 方法的可用性。 图4发电机转子的升速极坐标图 图4是发电机转子的升速极坐标图,从图中可 以推出,过发电eL-.次临界转速时,发电机前瓦 (3号瓦)的高点在135。左右,发电机后瓦(4号瓦)的 高点在315。左右。过临界转速时重点导前高点90。, 决定在3号瓦处加重平面加在225 ̄,4号瓦加重平 面加在45。,加重后效果很好,见表5。 转速 加重情况 发电机前瓦 发电机后瓦 (3号瓦)轴振 (4号瓦)轴振 3 000 rpm 未加重 103/80 ̄ 131 261。 3 000 前瓦加180 g在225。 rpm 后瓦加180 g在45。 36/279o 41 l18。 ・。——34・-—— 4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各种因素 在有的情况下使用“3.2”中介绍的平衡方法, 有可能校平衡的效果不甚理想,转子的振动不能 达标。原因是我们仅对工作转速进行了平衡,其 它转速(包括转速在发电机一阶临界时)的振动大 小只能碰运气。因此用这种方法校平衡时转子的 原始不平衡不能太大。另一方面我们即使采用通 常的振形法校平衡,由于转子的限制,平衡平面的 加重也不能太大,因此也要求原始不平衡量不能 太大,为了使转子原始不平衡量不太大,故在转子 启动前充分消除造成不平衡的各种因素是很必要 的,我们将与电机转子关系比较密切的不平衡因 素 j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由于材质不匀,制造精度较差以及结构特点均 可造成转子的平衡问题。 由于安装不良造成偏心而导致不平衡。 由于配合松动而导致不平衡。 由于轴弯曲或轴变形(受热不匀,水平存放过 久)而导致不平衡。 由于转子运行过程中旋转零件的磨损、剥落、积 垢而导致不平衡。 由于旋转零件的断裂而导致的不平衡。 5结语 提高转子的平衡质量,减小或消除各种造成转 子不平衡的因素是很重要的。文中所介绍的平衡方 法是有效的和实用的,一次启动确定应加重位置平 衡方法的推广将提高平衡效率和精度。 参考文献 [1]郑州所.大型汽轮发电机现场动平衡[R].1977. [2]付汝辑.旋转的轴系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M].机械电子工 业部强度与振动科技情报.1990. [3]转子动力学讲义[R].上海工业大学.1986. 【4j上海电机厂.选频振形平衡法在大型发电机挠性转子校平衡中 的应用.上海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专辑[D],1980. [5]设备故障诊断技术[R].jE京振通,2003. [6]邵亚声,耿文骥.汽轮发电机几个机械振动问题及处理.世博会 论文[D],2006. [7]廖伯瑜.机械故障诊断[M].冶金工业.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