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依据 .................................................................................................. 1 2工程概况 .................................................................................................. 1 3总体施工方案 .......................................................................................... 2 4监控量测 ................................................................................................ 16 5施工组织机构 ........................................................................................ 18 6、安全保证措施 ..................................................................................... 18 6.1岗前培训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 18 6.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9
1
隧道开挖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公路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2)、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供热管线隧道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
(3)、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供热管线隧道施工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4)、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 (5)、国家及地方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技术标准;
(6)、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7)、我单位技术装备、类似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 (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1) 、《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6号令,2004年10月18日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2工程概况
太古供热3号隧道位于太原市境内,隧道起点王封乡周家山,终点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乡大岩村,路线经太原市万柏林化客头乡赛庄村、大窊村,全长11.04km,整个隧道分为2个标段,我单位承
1
建施工第3标段内的施工任务,第3标段起止里程为K10+400,终点里程为K15+550,标段全长5.15km,隧道起止里程为K10+400,终点里程为K15+490,隧道全长5090米。
隧道主洞净宽10.25米,净高5.0米,通风道加宽13.0米,净高5.0米;避险通道采用直墙式,净宽4.6米,净高4.5米。设计等级按照公路一级标准设计,二衬混凝土采用防水、抗渗等级S8混凝土。
从隧道起点(K10+400)至K11+070采用-0.4%纵坡,K11+070至本标段终点(K15+550)采用-0.3%纵坡,K10+400--K11+337.847位于8500m曲线上。
隧道主体衬砌等级分为五种类型,其中Ⅲ衬砌2925m、Ⅳ加强段230m、Ⅳ有仰拱980m、Ⅴ加强段838m、Ⅴ深埋段105m。
3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加固、后开挖、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衬砌紧跟”的原则组织施工。
对洞身围岩采用TPS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探测围岩的地质状况,同时采用地质钻机对隧道围岩进行探测,结合围岩、支护的变形测量,对围岩状况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比较,及时修正开挖、支护参数。加强监控量测,内容包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洞内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监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得出结论,以便指导施工及做出应急处理。
3.1正洞部分开挖施工 3.1.1洞口段开挖
2
(1)、洞口边仰坡施工
在洞顶距仰坡坡口线5~10m人工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沟。 隧道进口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现场地形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边坡控制桩,按照设计坡比人工配合挖掘机分层分段开挖,及时进行边仰坡喷锚网防护,随开挖随防护。
(2)、洞门修筑
本隧道设计为端墙式洞门。在进洞正常施工后,适时安排施工。洞门完成后及时完善排水系统,保证洞口排水畅通。施工中精心组织、满足景观要求。 (3)、进洞施工
隧道进口处于软弱围岩地带,自承能力差,需采取强有力的辅助加固措施。采用22m长大管棚对洞口段进行超前支护。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缘间隔打入一排纵向钢管,而且在插入钢管后,在往管内注浆以凝结软弱围岩、充填钢管与孔壁之间的缝隙,使管棚与围岩凝结细密,以加强钢管的强度。开挖后架设拱形钢架支持,形成牢固的棚状支护结构,以确保安全进洞 大管棚工艺流程:
明洞边、仰坡开挖支护--施作套拱--钻机就位--钻孔--清空--验孔--安装管棚钢管--孔口密封处理--注浆。
3.1.2明洞边、仰坡开挖支护
(1)、明洞仰坡开挖支护在洞顶天沟完全施作好后开始施工,开挖是从上至下分级分片依次有序进行,做到随挖随护,及时封闭坡
3
面,尽量避开雨天开挖仰坡面。仰坡支护采用锚杆、挂设钢筋网、喷射砼。
(2)、明洞拉槽在洞顶仰坡开挖支护好后开始进行。明洞拉槽开挖两侧则自然形成边坡,明洞拉槽分级分台阶进行,必要时边坡支护也分块、分层进行锚、网、喷支护。
3.1.3施作套拱
(1)、当隧顶仰坡开挖至洞口前2m时,要预留好核心土,用人工修整成型。
(2)、核心土形成后,先砌筑浆砌片石拱脚基础,当基础达到强度后,沿开挖轮廓线外10cm以60cm间距将4榀I16工字钢拱架立在基础上,纵向布设环向间距1m、φ25纵向连接钢筋。
(3)、在钢拱架上按设计要求设置φ127mm导向管,导向管用φ16固定钢筋双面焊接固定好(环向间距为40cm),使钢拱架与导向管形成整体。
(4)、支设外模(用木模),背型钢拱架支撑。当外模支撑加固经检查确认牢固安全后,开始浇注C25混凝土,为使模筑套拱混凝土尽早达到设计强度,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早强剂。
(5)、大管棚套拱混凝土浇注完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4
钻爆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机具就位 断面测量放开挖轮廓线布炮眼 施工准备
清 危 排 险 钻 炮 眼 装 药 爆 破 通 风 洒 水
喷 砼 出 碴 锚 杆 、 挂 网
进入下道工序
3.1.4洞口Ⅴ级围岩段开挖
洞口Ⅴ级围地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上台阶以风镐开挖为主,循环进尺1.2m,每天2个循环。开挖上部弧形导坑时,同时开挖中台阶或中、下台阶,循环进尺相同。开挖后及时喷砼封闭岩面,及早施作拱部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喷砼采用湿喷工艺。
3.1.5洞身Ⅳ、Ⅴ级围岩地段开挖
洞身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正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采用YT-28凿岩机钻眼,乳化岩石炸药、电毫秒雷管起爆,实行光面爆破。Ⅴ级
5
围岩每循环进尺1m,每天2个循环。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2.5m,每天2个循环。上台阶出碴利用CAT320C挖掘机将碴扒到下台阶,下台阶由侧卸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施工中合理调整工序,实行“钻爆、装碴、运输”机械化作业。隧道开挖前及时施作超前预支护,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下半断面开挖后仰拱施工紧跟。
隧道正洞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上、中、下三台阶法开挖,仰拱紧跟开挖面。上台阶高度3.5米,中台阶高度4.0米,下台阶高度2.6米。上台阶采用光面爆破,二级复合式楔形掏槽;中、下台阶利用上、中台阶爆破后形成的临空面,分左右部错开开挖;仰拱距开挖面不小于规定距离。
同时,钻爆参数是一组动态的参数,应根据围岩变化及每循环爆破情况,及时进行合理调整,进行动态管理。
每分部开挖循环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钻孔台车(架)就位——钻孔——清孔、钻孔质量验收——装药、连接起爆网络——爆破——通风——找顶——初喷——出渣——支护或临时支护——监控量测——下一循环。
3.1.5.1爆破技术要求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20cm。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3)、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采用岩石乳化炸药、电毫秒雷管、导爆索,起爆器配合电雷管起爆。
6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 (5)、掏槽眼采用斜眼楔形掏槽。
(6)、装药结构: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索引爆;其它炮眼连续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7)、堵塞方式:所有装药炮眼用炮泥堵塞,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8)、掏槽眼的第一段采用正向装药其余炮眼均采用反向装药。 (9)、爆破效果要求: a、严格控制超欠挖。
b、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 c、爆破进尺达到爆破设计要求。 d、爆出石碴块适合装碴要求。
e、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f、两次爆破衔接台阶不大于15cm。 3.1.5.2上台阶爆破设计
(1)、炮眼直径的确定
根据施工水平及进度安排和现有装备采用40mm钻头,成孔直径约42mm。
(2)、循环进尺
掘进眼孔深1.0m,每循环设计进尺1.0m。 (3)、炮眼数量的确定
炮眼数量由公式 N=q×s/(r×n) 计算 ,其中符号代表意义: N—炮孔数量;
7
q--2号岩石乳化炸药单耗,取0.65kg/m3; s--开挖面积,上台阶开挖断面面积为30.4m2; n--炮眼装药系数,取0.6; r--每米长度炸药重量,取0.75kg; 经计算:
N=0.65×30.4/(0.75×0.6)=44个 (4)、炮眼深度
根据隧道断面规格及施工经验确定采用垂直楔形掏槽,掏槽眼深度为1.86米,掏槽眼布置在断面中下部。
①周边眼
周边眼按要求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为40cm,深度1.0m,采用间隔装药,结构如图所示
②辅助眼
辅助眼间距取1.0~1.5m,深度1.0m,连续装药。 ③底板眼
底板眼间距取1.0 m,深度1.0m。 (5)、炮孔装药量设计
上断面开挖总药量计算由公式Q=q×L×S Q—上台阶开挖总装药量;
q—岩石炸药单耗,Ⅳ、Ⅴ级围岩取0.65kg/m3;
8
L---炮眼深度,1.5m;
S—上台阶开挖面积,Ⅳ、Ⅴ级围岩80.0m2; 经计算 :Q=0.65×2.5×30.4=49kg ①掏槽眼药量设计
按装药系数75%,装药量计算为
1.62×75%×0.75/0.2=4.6卷,实际装药量取5卷,单孔装药量1.0kg;
1.47×75%×0.75/0.2=4.1卷,实际装药量取4卷,单孔药量0.8kg。
②扩槽眼药量设计
按装药系数70%,装药量计算为
1.09×70%×0.75/0.2=2.86卷,实际装药量取3卷,单孔装药量0.6kg;
③周边眼药量设计
按岩石级别及光爆装药结构的要求,取线装药系数为0.15kg/m,实际装药量为1.0×0.15/0.2=0.75卷,实际取1卷,单孔药量0.2kg。
④辅助眼装药量设计
按装药系数65%,装药量计算为
1.0×65%×0.75/0.2=2.4卷,实际装药量取2.5卷,单孔药量0.7kg。
⑤底板眼装药量设计
为保证底板眼爆破后隧道底板的平整正性,并考虑到底板眼的夹制作用,底板眼取装药系数为75%,装药量为:
1.0×75%×0.75/0.2=2.8卷,实际装药取3卷,单孔装药量为0.6kg。
9
3.1.5.3中、下台阶、仰拱爆破设计
中、下台阶分左、右侧分部开挖。左侧先行开挖,利用上台阶形成的临空面,向上分排爆破;右侧共打设2~3排竖眼,向左侧爆破后形成的临空面爆破。装药量参考上台阶辅助眼药量,眼间间距及排距参考上台阶爆破。仰拱紧跟开挖面,仰拱也实行光面爆破,利用下台阶临空面,向上爆破,底部钻孔平行与隧道线路纵向平行,并沿隧底开挖轮廓线布眼。
3.1.6Ⅲ级围岩地段开挖
隧道围岩大部分为Ⅲ级围岩。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每循环进尺3m,每天2个循环。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凿岩台车钻眼,由挖掘机配合侧卸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光面爆破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进行审批,严格按设计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钻爆作业必须按照爆破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钻眼前应绘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和开挖轮廓线,并根据钻爆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爆破施工除应对地层、结构进行监控量测外,为严格控制爆破对围岩的破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对围岩爆破时的扰动范围和地震效应进行检测。
在全断面爆破作业中,采用水幕降尘,确保作业面粉尘含量达到标准。施工中采用“W”型水幕降尘器喷雾降尘。每个爆破作业面共设两道水幕降尘,距离掌子面分别为20m和40m;每道共设4个水幕降尘器,左右边墙各1个,基底2个;在爆破工点炮后离开时逐组启动喷水系统,开始水幕降尘作业。
10
3.1.6.1爆破技术要求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择周边眼间距及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20cm。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均匀分布。
(3)、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隧道正洞采用岩石乳化炸药、非电毫秒雷管、导爆索,起爆器配合电雷管起爆。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 (5)、掏槽眼采用斜眼楔形掏槽。
(6)、装药结构:周边眼采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索引爆;其它炮眼连续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7)、堵塞方式:所有装药炮眼用炮泥堵塞,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8)、掏槽眼的第一段采用正向装药其余炮眼均采用反向装药。 (9)、爆破效果要求: a、严格控制超欠挖。
b、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 c、爆破进尺达到爆破设计要求。 d、爆出石碴块适合装碴要求。
e、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80%,中硬岩≥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f、两次爆破衔接台阶不大于15cm。
11
3.1.6.2 爆破参数的设计
根据施工要求,开挖过程中尽量减轻对围岩的扰动,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实施光面爆破。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参数,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1)、炮眼直径的确定
根据施工水平及进度安排和现有装备采用40mm钻头,成孔直径约42mm。
(2)、循环进尺
掘进眼孔深2.5m,每循环设计进尺2.5m。 (3)、炮眼数量的确定
炮眼数量由公式 N=q×s/(r×n) 计算 ,其中符号代表意义: N—炮孔数量;
q--岩石乳化炸药单耗,取0.65kg/m3; s--开挖面积,上台阶开挖断面面积为53m2; n--炮眼装药系数,取0.6; r--每米长度炸药重量,取0.75kg; 经计算:
N=0.65×53/(0.75×0.6)=77个 (4)、炮眼深度
根据隧道断面规格及施工经验确定采用垂直楔形掏槽,掏槽眼深度为1.86米、3.33米,掏槽眼布置在断面中下部。
①周边眼
12
周边眼按要求采用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为40cm,深度2.5m,采用间隔装药,结构如图所示
②辅助眼
辅助眼间距取1.0~1.5m,深度2.5m,连续装药。 ③底板眼
底板眼间距取1.0 m,深度2.5m。 (5)、炮孔装药量设计
上断面开挖总药量计算由公式Q=q×L×S Q—上台阶开挖总装药量; q—岩石炸药单耗,取0.65kg/m3; L---炮眼深度,2.5m; S—上台阶开挖面积53m2; 经计算 :Q=0.65×2.5×53=86kg ①掏槽眼药量设计
按装药系数75%,装药量计算为
1.8×75%×0.75/0.2=5.1卷,实际装药量取5卷,单孔装药量1.0kg;
3.3×75%×0.75/0.2=9.3卷,实际装药量取10卷,单孔药量2.0kg。
②周边眼药量设计
按岩石级别及光爆装药结构的要求,取线装药系数为0.15kg/m,
13
实际装药量为2.5×0.15/0.2=1.8卷,实际取2卷,单孔药量0.4kg。
③辅助眼装药量设计
按装药系数65%~70%,装药量计算为
2.5×(65%~70%)×0.75/0.2=6.1~6.6卷,实际装药量取6~6.5卷,单孔药量1.2kg ~1.3kg。
④底板眼装药量设计
为保证底板眼爆破后隧道底板的平整正性,并考虑到底板眼的夹制作用,底板眼取装药系数为80%,装药量为:
2.5×80%×0.75/0.2=7.5卷,实际装药取8卷,单孔装药量为1.6kg。
下台阶参照上台阶爆破设计参数 3.1.7盲炮处理
(1) 经检查确认起爆网路完好时,重新起爆。
(2) 钻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孔不小于0.3m。 (3) 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填塞物掏出,用药包诱爆。
(4)在安全地点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5)处理非抗水类炸药的盲炮时,将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内注水,使其失效,但须回收雷管。
(6)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孔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14
3.1.8爆破飞石、爆破震动的计算与防护 3.1.8.1 爆破飞石
根据爆破飞石距离R计算公式: RFmaxK¢·D 式中:
RFmax —飞石的飞散距离m; K¢—安全系数,取15~16; D—药孔直径,4.2cm RFm=67.2m;
3.1.8.2 爆破空气冲击波
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影响范围是极小的,空气冲击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1.8.3 爆破地震
根据控制爆破震动速度公式:
VKK(Q/R)13计算爆破震动速度。 式中:
V — 最大震动速度, cm/s;
K、 — 与地质地形有关的系数,本次爆破K取200、 取1.8; K′— 分散装药衰减系数,K′取1;
Q — 一次齐爆的最大药量,kg,取最大15m/1.5kg、40m/25kg R — 最大一段齐爆药量的几何分布中心到邻近被保护物的距离,m。
15
小于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值,可见爆破所引起的震动影响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
3.1.8.4爆破飞石防护措施
从现场看,飞石距离大于建筑物安全距离,需对个别飞石进行防护,防护措施如下:
(1)、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2)、孔口进行覆盖防护(覆盖沙包、柴禾或稻草、毛竹片、钢丝网等);
(3)、保证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4)、合理调整自由面,控制飞石方向。 4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主要项目为:新建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洞内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监测、既有隧道病害观察及爆破振速监测,必要时进行既有隧道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量测。
施工过程中加强地形观测及地质构造观察,出现较大变化时及时上报,根据情况加大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调整爆破参数并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安全。现场无法判断围岩地质情况时邀请设计院进行确认或变更处理。
a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5米,Ⅱ、Ⅲ级围岩30m。 b量测断面布置: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点和两条水平收敛量测基线。
c量测频率: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支护表面状况观察,
16
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对支护的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并依据观测结果作出详细的地质描述。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频率,见“量测频率表”。地表下沉量测点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里程对应,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取2~5m,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取7~11个测点,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并在开挖面前方H+h1处设测点,(H为隧道埋深,h1为上半断面净高),直到开挖面后方约3m~5m处。
监控量测频率表
变形速度(mm/d) ≥5 1~5 0.5~1 0.2~0.5 ﹤0.2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量测频率 (0~1)B (1~2)B (1~2)B (2~5)B ﹥5B 1~2次/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2天 1次/周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d监控量测数据判定: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
17
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5施工组织机构
为确保“安全、高效”完成太古供热三号隧道爆破施工,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我项目部隧道爆破施工领导组和现场指挥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任组员。
具体领导机构设置如下: 组 长:王全亮 宋建忠 副组长:雒文军 胡干华 赵骏
组 员:董录彬 孙士亮 肖红喜 李钊 侯 斌 王浩天 袁印根
6、安全保证措施
6.1岗前培训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1)岗前培训教育:所有进场人员(包括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必须进行入场培训、安全教育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否则一律不准进场上岗。特殊工种人员要送到劳动部门或有相关资质资格的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关合格证或上岗证、操作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审批通过后,要根据工程内容,进行危险源分析,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由技术员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无安全措施和未进行技术交底不得进行作业。对安全技术
18
交底工作落后的作业队、工班,项目部必须实现严格的考核。
6.2施工安全保证、质量措施 6.2.1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爆破工作应有专门的设计和爆破方案,每个施工地应专人统一指挥,并有安全警戒人员。
(2)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3)严禁边打眼、边装药、边爆破。
(4)装药的炮棍只准使用木、竹及铝、铜制成的。
(5)装有雷管的起爆药包禁止冲击和猛力挤压,禁止从起爆药中拔出或拉动导爆索。
(6)天气恶劣、如浓雾、闪电、雷雨和夜间、禁止爆破作业。 (7)爆破后,应及时检查爆破效果。但不得在起爆未结束或安全时间内进入爆破区。安全时间正常为15分钟。
(8)炮眼爆炸后,不论眼底有无残药,都不允许打残眼。 (9)加强炸药现场管理,由专人负责领取和退回炸药,炸药进入现场并有专人负责看管,专职炮工负责装药和联线,其他人员负责安全警戒。爆破现场四周必须要有安全警戒。所有警戒人员举红旗,标语牌让无关人员可明显识别。预警信号:长声连续哨音,人员开始撤离。起爆信号:短促连续哨音,待确认警戒范围内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完成后,再指挥爆破人员下令起爆。解除信号:长短结合哨音,爆后15分钟并经过通风排烟后,爆破员才能进入现场检查有无瞎炮和其他异常情况,方可下达解除警戒信号。安全警戒距离半径不得小
19
于300米。
6.2.2安全警戒
(1)放炮后最少要两个人巡视放炮地点,检查处理危岩、瞎炮、残炮。
(2)等到一切安全后方可吹哨解除警戒,并通知其他人员和机械进入施工现场。
(3)在挖机出碴时,安全员负起安全责任,全面监视现场以防底板眼的瞎炮未处理而清理出现场。 6.2.3质量措施
(1)、不良地质段开挖前应做好预加固、预支护。
(2)、当前方地质出现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管、超前探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能进行开挖。
(3)、应严格控制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不大于0.1㎡)凸入衬砌断面,锚喷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0mm,衬砌时不大于50m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 (4)、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监控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5)、隧道爆破开挖时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6)、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 (7)、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水准仪测量。
20
(8)、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锚喷衬砌不应大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检验方法:采用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测量周边轮廓线,绘制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9)、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 项次 1 检查项目 拱部超V~IV级围岩 挖 2 边墙宽度(mm) 3 II~IV级围岩 每侧 全宽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平均100,最大150 采用激光断平均150,最大250 面仪、全站+100,-0 +200,-0 平均100 仪测量周边轮廓线,绘制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10)、 炮眼保存率,硬岩应大等于80%,中硬岩应大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11)、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2)、 施工前主管工程师应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同时告知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
(13)、 严禁带明火和火种进入隧道,隧道内禁止吸烟。 (14)、施工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领工员、工班长应首先组织
21
边墙、仰拱、隧底超挖(mm)
大家分头检查工作面,检查机具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拱部是否稳定,如有松动或裂纹,应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支护的稳定状况,特别是爆破后的工作面和附近要加强检查,发现异常应随时处理,如发现可能有险情时,应立即撤离工作人员并报告上级处理。
(15)、台阶法和导坑开挖:a.台阶或导坑之间控制一定的距离,以适应机具作业,并尽量减少翻碴工作量;b.支护和临时支护必须紧跟,支护及时成环;c.台阶宜少分层,使装碴机械紧靠开挖面,以减少扒碴距离;d.下断面开挖的落底拱脚边沿应留平台,以保证拱圈稳定。落底采用分层或一次拉槽。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