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专题报道 4 3 3 2 2 l 1 0 O O 5 O 5 O 5 O 5 口王海良邵文娟 Pol! 10.j9 3 ・ sn・ o6 864・2010 08.oo4 一、中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 所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O世 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 纪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08年的 重要作用。 3.战略性阶段 进入2l世纪,世界能源紧缺和环境 1.能源危机 49%。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 统计表明,2002--2009年中国的石 1.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 的高度重视。在此形势下,实现能源动 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中 力系统转型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 污染进一步加剧,国家把节能减排 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 要方向。 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 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 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家“十一五”规 能耗5年内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 二、中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历程 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单位GDP 1.行政性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 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2007年4 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以 十一 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到 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布了一些行政性政 月,国家发布了《能源发展“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据美国能 策。1979年国家实施了《环境保》, 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 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 为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 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 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标;隹煤左右,年均增长4%。2008年7 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 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 月,总理召开了节能减排 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倍。 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 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一定要从全局和战 用。1994年国务 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管 院第十六次常务 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方面 _净进口量会议审议通过了 工作做好。2009年12月,中国努力推 翻 撰 口消费量 《中国21世纪议 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l5次缔约方 程》,把提高能源 大会与会各方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的 效率和节能作为 达成,并在会上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实施可持续发展 放的新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 战略的关键措施,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 年份 图l近年中国石油产量、净进口量和消费量 对具体落实中国 下降40%~45%。 2.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现社会与经济的持 三、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 径之一 中国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较严重的 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 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2.市场化阶段 2O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 研究表明,适合中国汽车行业节能 快增长。此外,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烟 初,随着中国的经济逐步转向市场 减排的途径主要有4方面:一是提高汽 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处于较高水平, 化,国家也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 车技术。采用高效内燃机、高效变速器、 环境污染治理耗资也连年提高(见图2 制的要求,使市场逐步发挥对节能的主 轻量化技术等降低汽车的耗油量。二是 3 3 导作用。1997 普及小排量汽车。通过和法规的支 r---'l二氧化硫年11月通过 持,鼓励小排量车的生产和使用,提高其 智2 的《中华人民 市场份额。三是使用先进的柴油车。目 圆一警2 1 烟尘 共和国节约 前的柴油车比同排量的汽油车油耗低 1 + 理鬟污染治理能 源法》,为 .25%,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大 规模推广之前,柴油车是国内实现汽车 节约能源,提 节能减排的途径之一。四是开发新能源 2o03 2Oo4 20O5 20o6 2oo7 2008 高能源利用 车。动力系统从传统的内燃机向混合动 效率,保护和 力汽车过渡,并逐步发展至燃料电池车, 年份 图2近年污染排放量及治理耗资 8 l交I|企-蕾理2OlO年第8期总第264期 改善环境,促 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排放洁净化是汽车 专题报道★综合报道 行业节能减排的最终方案。 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 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 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 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 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 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 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 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 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 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 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 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 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 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主要有混合动力 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 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 车(HEV)、纯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 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 ;Eb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 汽车(FCEV)、燃气汽车和生物燃料汽 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车几种。 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燃料电池动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 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 2.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 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 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 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 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 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 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 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 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布《机 动车产业发展》,提到要突出发展节 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 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 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 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 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 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 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 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下发《国 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 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 动机……”。 2007年11月,国家颁布执 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 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 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 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 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布《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 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 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 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稳定和扩 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 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 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 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 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 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 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 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 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 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 可达6万元。 3.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现状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 “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 “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 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 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 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 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 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 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 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l83 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 国IV标;隹。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 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 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 放指标满足国lV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 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 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 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 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150公里//J\时,最大续驶里程3l9公里, 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 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 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 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 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 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 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l5分钟左 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 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 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 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 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 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 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 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 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 化的第一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 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 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 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 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 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 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 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国民族 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 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 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 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 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 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作 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华 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0 2010年第8期总第264期袁 通企譬菅理I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