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扎染的不同技法看扎染的发展
摘要
扎染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 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印染技法。流传至今, 扎染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人群。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 别具特色,是一种很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应用在国内外各式各样的流行服饰上。
并且,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已进入了个性化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扎染图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并不
满足于扎染单一的扎染技法,而是追求更多的扎染技法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花纹, 又使扎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式。
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现代人对花纹求新求变的心理基础上,通过扎染发展状况、 扎染的各种技法与审美特征方面的阐述,指出扎染花纹图案的改变更加符合现代人 的审美心理。从花纹图案多变性的角度,使扎染更广泛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使 扎染展现出另一种风貌,也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喜爱扎染,也更有利于传统 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扎染 花纹图案审美心理继承与发展
第1章前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机器生产纺织品的时代,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扎染、蜡染艺术品,它犹如一 股春风吹拂着纺织市场,浸润着消费者的心灵。
大机器制造出来的纺织品,以工艺的精致、图案的整齐和大批量的生产,使人们非 常羡慕,但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一种呆板、一种厌倦。因为它们毕竟是冷冰冰的,是没有 感情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是大自然的主人、是有感 情的动物。他们对自然的爱恋之情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日俱增的。正如《大趋势一一改 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指出“我们社会上高技术越多,我 们越想要创造深厚感情的环境,以柔性平衡技术的刚性……民间艺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对 立物。难怪手工做的棉被是那么受人欢迎,甚至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一定程度上对电子 摇摆乐的反应”。
不同的审美需要呼唤着民族工艺的保存。扎染,正是以它保留下来的古朴、原
始、 自然的风格、程式化的针法,再加上和现代社会的结合,使它极具有文人画水墨韵律的
美,又有像生性的写实美。这些,都是现代的纺织品所无法比的。因此,它收到了不同 文化层次的人么的欣赏。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扎染技法这一要素对扎染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类在发展,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总会随着时代的变 迁而改变。图纹也是如此。不同的时代对图纹有不同的审美需求,现代人对图纹新鲜感 的感觉越来越强。
2•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扎染除了作为实用品存在以外,还可以 从纯粹审美的角度出发,创作壁挂等艺术作品,创作者可以借助色彩表达审美理想情感 追求,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样貌。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显现出别具一格的相貌,具 有较高的艺术性。通过缝、捆、扌L、撮等手法所形成的点、线、面、色等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扎染还可与手绘、刺绣、蜡染等形式结合,弥补扎染因工艺的局限而不能达到 的色彩。这些都将极大的丰富创作的语言和表现形式。
3•有利于继承发扬传统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从而增强民族 自信心、自豪感。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护,但要更好的保护, 还得大力宣传力度,提高人的认识,才能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
4•有利于扎染产业的发展。扎染最初是以实用的目的出现,现在这功能被淡化了, 传统艺术要获得新生,产业化、市场化不失为一条好的道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 传统扎染的面貌,使扎染产品重新融入到生活中去,成为生活用品的一部分,将极大的 推动产业的发展。因扎染需大量的手工劳动,还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密集的优 势,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人民收入。
第2章扎染概述
2.1扎染的概念与审美特征
2.1.1扎染的概念
扎染,是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 放入
染液中, 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 也可将成形
染。由于扎染独特的防染技法,使之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由缝扎法可形成轮廓较清 晰的纹样,由撮扎法可形成波纹、鱼鳞纹等,随意的捆扎、抓扎更是可以形成许多意想 不到的纹样。
2.1.2扎染的审美特征
扎染起源于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大多散落于民间,千百年来,它顽强的生长着, 并延续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 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 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 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 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如今,纺织行业的产品日益更新,工艺技术越发先进,但 扎染的魅力却无可抵挡。扎染那种独特而朴素的美,不管社会怎么发展,都不会被人们 遗忘,这种凝聚着人的智慧和手工劳动的产品,散发着令人动情的味道,使人捕捉到一 种“手工暖意”的感觉。具体说来,扎染在审美方面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晕化
晕化是在扎染过程中由于捆扎的松紧度不同,是不在染色过程中吸收色料不同而产 生的一种肌理效果。在扎染成品所扎边缘,染料多少有些渗透,最终体现为轮廓线上的 晕化效果。这种晕化过渡自然,给画面带来朦胧色彩。在呈现的效果上与水墨画有异曲 同工之处。由于色粒的渗透不一样而形成的晕化效果,带来抽象、梦幻、缥缈之感,令 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扎染的晕化效果也带有很强的偶然性,与机械的整齐化截然不同, 使人们迷恋于它的无穷变化之中。
2.
褶皱
扎染是运用缝、折、捆多种手法制作完成的,这些制作手法都会使织物产生褶皱, 在染色的过程中,燃料就可能出现附着与不附着之处,其出来的结果便是色彩斑斓,皱 纹错综,别具意味。不同的针法和折法所产生的褶皱在织物表面交错相映,又组成独特 的纹理,丰富了平面织物的表现层次,形成一种新的语言。
3浮雕感
扎染的浮雕感也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与褶皱相伴而生,褶皱没有了,浮 雕感也就消失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捆扎和染色中的高温作用,一些点和面在拆线完 成之后依然隆起,保持有凹凸褶皱,在平滑的织物上犹如浮雕般精心刻出,是花纹具有 了立体感。这些浮雕般微微凸起的花纹,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
显出微妙的色彩变化, 色彩的层次也更丰富了。
2.2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如此 看来,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 饰成为时尚。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 等。色彩有大红、茄紫、墨绿等色。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也只能是 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 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 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在 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也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 复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扎染纹样的生动与 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叠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 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古时还用小米粒扎进面料内,染出点点小花,或许就 是“鱼子缬”的印染法了。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红花、 紫草、蓝靛等。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见的印染方法,应用面较广。
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形式,被时装设计广泛采用。经过设计人 员的匠心独运,扎染已不再局限于服饰的运用,而是将其搬上墙壁,变成壁挂艺术,以 美化环境、适应了当代人审美要求。
第3章扎染的工艺技法
3.1针缝表现法
针缝表现类主要包括平缝、单折缝、双折缝、柳逢、六角花等常规工艺,是我国传 统扎花重要的防染技术。其长于写实造型、经济实用,并在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中,以其经典的图纹传承民族、极点传统,因而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蕴涵,为广大 民众喜闻乐见。
1.
工艺原理:按预先设计的花形対织物进行缝绞,然后将缝线抽紧系结,
将未缝扎图 案的部分或捆扎或留底,使缝扎部位和捆扎部分产生阻断染液浸入的
作用,染浴后形成 清晰的图案线条和色阶丰富、虚实相间的底色效果。
注意事项:
⑴ 缝绞时,走针的方法有平针、卷针等,针法、针距、阵线粗细不同,图案的效 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⑵对线形变化大的图案,在缝绞时要注意合理断线,用线不能过长,否则难抽紧 而影响染色效果,同时容易造成断线形成瞎花.
⑶ 抽紧系结时应先小后大,先扎小图案,后扎大图案,便于控制全局,防止漏扎。
⑷所有图案缝绞完成后再进行系结,对于面料强度不好或扎花面积过大的,注意 在扎结部位加垫小块面料,防止染浴过程中出现破洞,产生次品。
⑸ 对于比较复杂的图案,一般可采用边平缝、边抽结、分段完成的手法进行。
3.2抽象捆扎类
抽象捆扎类是一种相对自由随意的扎花手法, 制图案和制版定位。操作时,
无须绘
仅需要在理解设计风格的基础上,按照工艺设定将织物揉成一团,顺成一条,或随意 折叠并且放入特制的专用网袋固定,或有意识地将织物整理出某种形态后,进行捆绑 或网袋固定,浸染后整理即可。
仁工艺原理:自由捆扎是一种相对自由随意的扎花手法,无须绘制图案,只要将织物 揉成一团,顺成一条,随意折叠、或有意识地将织物整理出某种形态后 进行捆绑均可。
2.
工艺实验 ⑴实验准备
① 仪器设备:染杯(300mL)、烧杯(250mL)、量筒(100mL)、移液管
(5mL、10mL)、 滴管温度计、电炉、电子天平、角匙、玻璃棒等
② 染化药品:活性红307R、活性855Y、活性860B、氯化钠、碳酸钠 ③ 实验材料:纯棉织物一块
4.工艺注意事项:
⑴ 线的粗细、绕线的圈数与密集度对最终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⑵捆扎前对织物的折、顺、揉等手法的变化会赋予织物图案的变化。
3.3折叠防染法
传统物理性防染方法中,运用镂空夹板、木条、耐高温PVC塑料薄膜等辅助工具, 将被染织物或成衣按一定的单元尺度折叠后双面固定扎花,
是一种极具经济
觉创意的工艺,主要包括夹板折叠防染、木条固定防染、塑料薄膜防染、对角局部捆 扎等。
1.
工艺原理:被染物的折叠内部、夹板、木条以及塑料薄膜等防染辅助
的保护部位, 在染浴中能有效地阻止染液渗透。两侧及镂空部位等非保护区浸染上色,形成层次丰 富、色晕多变和重演性好的四方连续图案纹样,是一种区别于常规工业印染和独具艺 术特色的艺术染整工艺。
2.
工艺实验
⑴实验准备
①
仪器设备:染杯(500mL)、烧杯(300mL)、量筒(100mL)、移液
管(5mL、10mL)、 滴管温度计、电炉、电子天平、角匙、玻璃棒等
② ③
染化药品:活性307R、活性884B、氯化钠、碳酸钠
实验材料:纯棉织物两块
⑵.实验方案
第4章扎染工艺的发展前景
4.1扎染艺术在服饰品中的应用
服饰品在整体着装中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用来点缀和美化服装,但服饰品的色彩搭 配同样重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
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扎染普遍应用在丝巾以及服饰上
面。丝巾是现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品。起到美化生活、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台布则是 家居装饰的一个品种,丝巾、台布种类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深 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扎染服饰可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全棉汗衫,连衣裙,半裙, 上装,裤子,袜子等。花形有自然花纹与定位花形,穿上此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4.2扎染艺术在家纺中的应用
家纺产品由于其柔软、舒适,因而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能使生冷僵硬的现代建筑空 间产生浓厚的人文气息。而扎染的家用纺织品,更因其自由创意的技术支持,独特视觉 优势和艺术个性特色,改变了现代建筑过于机械、冷峻的室内空间形态,令人倍感温馨、 亲切和自然。
4.4扎染艺术的工艺魅力
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随着欧陆休闲风潮的全球盛行,休闲服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得到丰富和扩 展。商务休闲、运动休闲、家居休闲、旅游休闲等服装新概念的推出,既给市场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活力,也为现代扎染带来了新的商机。
由于休闲自由的着装风格本身即摒弃现代工业标准化的克隆和冷漠,
美价值取向上,人们会挑一些区别于现代纺织印染审美共性的图形,选部分扎染、特种 转印、喷绘、雕绣、做旧等工艺制作出特殊风格的服装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欧美流 行的这种风格,是现代文明在服装文化上的表现,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国泰民 安、民主自由是其不竭的源头活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休闲一族和国内休闲服装市场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休闲服装流行也会对我 国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
“艺术染整”因其浓厚的
人文色彩和丰富柔性的
工艺表现,在休闲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应有自己的准确定位。
2、 领导服装流行趋势
国内面料在设计创意和工艺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一直不能满足中、高档服装的需求。面料低档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国产面料原 创性少和对国际流行机制的浅层理解, 已成为制约设计师发挥天才创造和我国服装品牌 国际化的“瓶颈”。
特
现代扎染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依靠现代印染科技和设备的支持,广泛 应用于真丝、棉、毛、麻、天丝、大豆纤维、腈、锦、涤、粘等各种天然、化学纤维或 混纺、交织面料和成衣,完全无碍地融入了现代休闲服饰潮流。同时,现代扎染能根据 市场最新的流行预测迅速反馈并利用互联网获取全球性资讯、
应用计算机
进行最新配色方案和图形创意;运用现代扎染绞、褶、浸、注、绘、喷、拔、刷等独特 工艺技法、借鉴平面构成和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对面料进行“整容再造”和艺术再 现,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常以浮雕般的质感、泼彩晕化的写意效果和出神入化的抽 象构成令国外高档纺织印染面料仿而却步,显现出别开生面、兼容东西方文化的艺术个 性。“艺术染整”以独特的原创工艺语言,取得了世界服装流行趋势的“发言权”。
3、 满足服用“个性”需求
根据著名的设计需求马斯洛层次, 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是按照从下至上的 层次这样来排列的:生理需求范畴:生理需求一安全需求,心理需求范畴:社会需求一 自尊需求一自我表现需求。最下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最上面的需求是最有个性、最 高级的③。现代扎染灵活多变的工艺表现,比较适应人们对着装的“个性”追求。设计 师为了满足现代人自我表现、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创意时探索新的艺术“语言”,采 用非常规染整手段来设计各种特殊肌理效果,传统手工技法的“工艺复兴”也就应时而 生。生产中,新款扎花工艺常需同时组织数千人操作,这种独特的纺染活动行为方式所 耗用的劳动力成本,同“艺术染整”的技术壁垒一样,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无法承 受和突破的。同时,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染整工业化二元特征的现代扎染产业,在给我们 技术壁垒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同时,还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缓解城市严峻就业形势、提 供工人再次上岗机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和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迁移方面,对社会 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从社会学、经济学的意义上看,扎染艺术同样展现出迷人的工 艺魅力。
结论
手工扎染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工艺美术种类,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 为一种时尚。扎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其它染织物所不能替代的。它朴素自然,毫 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 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生动体现。如今扎染在人们心目 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志。
扎染工艺以其人文、多元、回归等元素,形成了现代艺术大观。不仅在民间,很多 国际大牌也开始注重扎染艺术,世界服装品牌一范思哲、“中华杯”国际时装大赛等都 应用了这一元素。因此,扎染作为一种民族艺术,以其灵活多变的工艺表现,必将有更 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