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文史纵横 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探讨 范春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历史: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医古籍文 献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成立了专门性的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专门的出版社。分析了我国中医古籍文献整 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提出建议:要注意增加投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修复、研究队伍;要注意对各种现代信 息技术的引用。 【关键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文献研究;成就;创新 一、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意义 其又赴日本考察,了解了日本收藏的古代中医文献。进入90年代, 随着国家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医事业在未来中国 文献整理与校勘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基金也对基础性工 乃至全世界必然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因此,从各方 作给予支持。除了重视对流失于国外的医学文献的回收工作之外, 面加强中医事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传承中 国家还加强了对中医药出版事业的领导工作,专门成立了高级别的 医文化、造福人民的盛举。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医古籍的整理与研 出版社,对于促进医学文献的研究与传播而言,意义重大。 究工作是一项极其艰巨、但又极富意义和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三、中医吉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在梳 尽管我国在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成就, 理和探寻中医古籍研究的历史线索和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对中医古 但客观而言,当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 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作出研究展望,对于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而言, 题,值得重视。而要促进中医古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针对 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这些问题,开展专门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二、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历史回顾 1、我国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在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 从过去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看,古籍破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损严重、中医古籍修复人员整体职业素质不高、中医古籍藏书环境 1、在对中医药孤本、珍本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巨大 较差和中医防火、防虫及其脱酸技术的运用不普遍等问题较为突 成就 出。其中,由于修复不力或者保护不善导致的古籍破损问题尤其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医文献大都归于私人收藏, 出。与全国大型省级综合图书馆相比,中医专业图书馆藏书条件普 或者是隐埋于民间,或者是夹杂在其他书籍资料中,这种状况的长 遍较差,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达不到古籍保护的要求。以中国中医 期存在,给一些中医经典文献造成了致命的损害。一些中医文献或 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馆藏古籍约103000册,其中破损程度严重者 者由于保存不善而损毁,或者由于天灾人祸而流失。建国以来,我 近10000册,中等程度破损者约有10 000余册,轻度破损者多达15 国组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完善了专门的中医药文献保管实施,在 000余册,三项总计约占总馆藏的1/3,如此严重的问题,给中医古籍 大力搜集和整理包括民间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频临损毁的文 保护工作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 献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使得它们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中医药发 2、对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建议 展继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促进中医药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在未来中医古籍研究中, 2、在中医古籍文献的现代性的解释和翻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要注意增加投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修复、研究队伍。任何时 自建国以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对中医药 候,在中医古籍保护中人都是第一位的要素,现代古籍整理与研究, 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将促进中医药事业 更是需要建立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古籍修复队伍。古籍整 的发展重新提上日常,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发掘工作取得了日新月异的 理并非是对原有古籍任何版本的简单复制,必须以相关领域的学者 成就。据统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 专家为主导,承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任务。古籍整理 地方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一批中医古籍,如《素问》、《灵枢》、《脉经》、 包括翻译、汇编、注释、校勘、标点、影印、辑佚等方面的工作,需运 《针灸甲乙经》等,并以今译或语释等方式,对《伤寒论》、《金匮要略》 用目录、版本、标点、校勘、标引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多角度梳理史 等书进行了整理研究,促进了经典文献的学习和普及。值得一提的是, 料、考证版本、辨别真伪,包括对书名、卷数、序跋、附录、成书年代、 1964年3月,卫生部为了落实国家十年规划第36项“整理语译中医 作者姓名、别名、朝代、籍贯、师承关系、版刻年、出版者、内容提要、 古典著作”的规定任务,对《素问》、《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 学术渊源、书籍特征、书品状况、藏书地等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最 《脉经》、《诸病源候论》、《针灸大成》等七本古典医著,按校勘、训诂、 终产生高质量的中医古籍整理学术研究成果。其次要注意对各种 集释、语译、按语等项进行整理研究。在此一方面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Ⅲ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目的,其一 果,基本上涵盖了中医中药的经典文献,无论是对于中医文献的保护而 在于提高古籍文献的保存效果,譬如通过脱酸技术和引入紫外线杀 言,还是对于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虫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古籍霉变和虫蛀问题;其二则在于提供古籍 3、国家成立了专门性的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专门的出版 修复的技术水平,克服原始的手工修复之不足。 单位 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长期处于战乱时期,许多重要的医学文献 【参考文献】 或由于战争掠夺的原因,或由于战乱人口迁移的原因,流落于海外, [1] 陆伟路.试论中医古籍的保护[J].上海中医药杂 给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近代战乱,大批古籍流失 志.2010(9). 海外,中医药类古籍尤甚,但受国际交流条件及经费所限,中医药文 献学者往往望洋兴叹。改革开放以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为海外 【作者简介】 中医文献的回归提供了条件 2O世纪80年代,中国医史文献研究 范春莉(1966一)女,陕西省渭南市人,大专,助理馆员,主要 所马继兴曾到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鉴定中医古籍版本,之后数年, 从事图书馆古籍室整理工作. 《新西部》2015.24期 一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