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离校前的阶段性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通过就业指导课这一有效载体,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应全面修订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一年级开展专业思想、国情、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开展择业心理、择业观和成才教育、三年级开展择业技巧、法律常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创业教育。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对本科生的培养向复合型、宽口径、厚基础方向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实效性。
大学校园内形成了从校领导、院(系)领导、职能部门,到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毕业生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高校成立了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院系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校师生从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初步建立,形成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工作针对性,将就业指导满意率、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率纳入到相应的考评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队伍成绩的重要指标。
高校开发、完善了校园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优势,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政策发布、信息查询、网上招聘等服务;高校努力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交流的网络信息平台,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初步实现与各级政府就业服务网、
各人才服务网络之间的互联,加强了自身建设,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