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彩色图像转化后的灰度图像见图1。 图1 含有结构裂缝的灰度图像 1.2基于阈值处理的图像分割 图像阈值处理在图像分割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研 究时,根据图像中裂缝与背景的灰度值差异,把整幅图像视为 包括不同灰度级的两类区域(分别为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选 取适当阈值确定各像素点属于目标区域(裂缝)还是背景区域、 并据此产生相应的二值图像。二值图像对应的矩阵只含有0和 1两个值,值为0的像素点在图像中显示为黑色(即裂缝对象), 值为1的像素点在图像中显示为白色(即背景对象)。阈值处理 函数 ( ,y)定义为式(2)。 ={ ; 式中: ,y)——二维灰度函数; 卜阈值。 一幅含结构裂缝的灰度图像(图1)阈值处理后的结果图像 见图2。 图2经阈值处理后的二值图像 1.3噪声消除 使用阈值处理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时,不可避免地 在裂缝区域(目标区域)出现白点,而在背景区域出现黑点。通 常,这些点就是噪声(点)。本文运用形态学膨胀和腐蚀相结合 的方法来消除这些噪声点。处理时依次进行开运算(先腐蚀后 膨胀)和闭运算(先膨胀后腐蚀)。开运算可以去除一些孤立的 小点,而闭运算则会填平一些小孑L。 使用图像B对图像A进行开运算和闭运算的表达式分别 见式(3)和(4)。 A。B=(A①B)0B (3) A・B=(A0B)①B (4) 对图2中的图像依次进行开闭运算的运算结果见图3。由 图3可以看出,二值图像(见图2)中的噪点被消除了。 1.4边缘检测 图像中目标对象(裂缝)的边缘是图像的重要特征,通常对 图3经消噪处理后的二值图像 应于灰度值出现突变的位置:沿边缘走向,像素变化比较平缓; 垂直于边缘走向,像素变化较为剧烈。因此,通过分析亮度值的 梯度或断点(即使分析图像矩阵的一阶或二阶导数),可以进行 边缘检测。图像矩降 ,Y)(见式(1))的梯度是一个向量F,即: F: GG ] ㈩ 向量F的幅值是: =,n (VF)=、/ =、/ 丽 (6) 函数 可以通过式(7)或式(8)来近似: V Gg+G? (7) ’ ̄l G l+l G l (8) 由于这些近似值在亮度不变区为零、在亮度变化区与亮度 变化程度成正比,因而可以用于裂缝边缘。二值图像(见图3)的 边缘检测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边缘检测以后,原始图 像中结构裂缝的上下边缘已经明显显示出来了。 2裂缝特征参数的确定 图像分割、去噪处理和边缘检测以后,可以计算出裂缝特 征参数(主要包括面积、长度、平均宽度、最大宽度)和裂缝分形 维数。本次研究中,图像分析过程及裂缝特征参数的确定均在 MATLABR2007a平台下通过编制应用程序来实现。作者编制 的应用程序窗口见图5。 图5应用程序操作窗口 ・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裂缝面积 为计算表征裂缝特征的真实参数,在拍摄裂缝图像时使用 已知长度的参照线。设参照线实际长度为c、图像中像素点个数 为n,则一个像素点对应的实际长度即为c/n。由于图像中像素 点是正方形;一个像素点的实际面积可表示为(c/n) ,所以,二 值图像矩阵中值为0的个数即为裂缝对象的总像素个数Ⅳ.,而 裂缝的实际面积为N.(c/n) 。 面,为了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提高参数分析的精度,拍摄环境 是阳光充足的下午(使裂缝对象和背景对象对比鲜明,在阈值 处理时可以方便的将裂缝和背景分离),拍摄时相机正对地面 裂缝(以免使图像中的裂缝产生畸变,保证获取裂缝的真实信 息),参照物为特制的正方形标尺(大小为5 minx5 mm,中心镂 空)。研究时,将图像从标尺中截出,一幅典型的图像见图7。 2.2裂缝的长度、最大宽度、平均宽度 如果裂缝两条边缘的像素个数为Ⅳ2,则裂缝的实际长度为 |7、 /(2n)、裂缝的平均宽度为2N c/( )。 为了计算裂缝最大宽度和平均宽度,必须先找出裂缝上下 边缘每个像素点的坐标位置。若裂缝长度方向像素点个数为 m,则裂缝距离为上下边缘像素点的纵向坐标差值△ (像素) (i=l,2…m),裂缝实际宽度为6 ;c/n,而裂缝最大宽度和平均 宽度为数列 }的最大值和平均值。 2.3裂缝分形维数 由于可以用分形维数来定量表述复杂对象的主要属性,分形理 论在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自 一定的随 陛和尺度陛,因此分形维数有不同的定义旧。这些定义包 括Hausdorff维数DH、信息维数D 、相似维数D 、关联维数D 、 Lyapunov维数D.、容量维数D。等。分形维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取决 于对象特征与研究目的,而应用最广的计算方法是记盒维数法或盒 维数法。本文使用记盒维数法来计算裂缝分布的分形维数。计盒维 数的定义是:设F是 上的任意非空的有界子集, (F)是直径最大 为6,可以覆盖若干F的集的最少个数,则F的盒维数可定义为: 。 (9) 在实际应用中,覆盖F的集可以是小球和立方体(三维), 也可以是圆和正方形(二维)。因为所研究的对象为裂缝二值图 像的矩阵,因此可以构造一些边长为6的正方形(即盒子),然 后计算不同的6值下的“盒子”和F相交的个数 (F)。 为了计算分形维数,把二值图像矩阵划分为若干块(如图6)、 每一块的行列数都设为k、把含有1的块数记作 ( :1,2,…,2 )。 即以边长为k个像素点的正方形来划分二值图像对应的矩阵,从 而得到i+1个盒子数Ⅳk。在双对数坐标平面内用直线来拟合数据 (_】 ,1gⅣk),则直线斜率D就是裂缝分布的物理计盒维数呷。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1,0 0,0,0,0 0,0,0,0 0,1,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1,0 0,0,0,0 0,0,0,0 0,0,0,0 0,1,0,0 0,1,1,0 0,0,0,0 0,0,0,0 0,0,0,0 0,0,1,1 不含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0,0 0,0,1,0 0,0,0,0 0,0,1,0 0,0,0,0 0,0,1,1 0,0,0,0 0,0,0,1 0,0,0,0 1,0,0,0 含有1 1,0,0,0 0,0,0,0 0,0,1,0 0,0,0,1 、0,0,1,0 0,0,0,0 0,1,1,0 0,0,1,1 0,1,0,0 0,0,0,0 0,0,1,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1 圈6二值图像的矩阵形式 3结果与分析 含有结构裂缝的图像摄自于上海某高校教学楼的底层地 ・24・ 图7含有结构裂缝的典型图像 裂缝的记盒维数D、面积S、长度 、平均宽度 、最大宽 度d 等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记盒 维数D的增大,裂缝的面积S、长度 、平均宽度 、最大宽度 都逐渐增大。 表1裂缝特征参数 为了确定记盒维数与裂缝特征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 裂缝的面积S、长度 、平均宽度d一最大宽度 作为自变量, 选取记盒维数D作为因变量。对这些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可以得到式(10): D=-0.0 1 7 3S+0.025 0d +1.298 3( 一0.009 4( RZ-:0.906 2 (10) 由式(10)可以看出,记盒维数D与裂缝的面积S、长度 、 平均宽度d 、最大宽度d一之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拟合优度 达到了0.906 2。 4结语 对含有结构裂缝的数字图像,本文使用数字图像分析中的阈 值处理、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边缘检测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 过MATLAB编程平台下编制应用程序来计算裂缝的特征参数。 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显示裂缝形态、提 取出裂缝特征参数(如面积、长度、平均宽度、最大宽度值)与分 形维数。这一方法,为已有建筑物结构裂缝的确认与分析提供 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与传统的测量分析方法相比,此方法可 以极大的降低裂缝测量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并且提高坝0量 的准确性,从而可以使得混凝土裂缝的研究更为便捷。 参考文献: 【1]AMMOUCHE A,RISS J,BREYSSE D,et a1.Image analysis for the al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omated study of microcracks in concrete[ ̄.jCement and Concrete Com— [7]耿飞,钱春香.图修分析技术在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定量测试与评 posites,2001(23):267—278. [2]AMMOUCHE A,BREYSSE D,HORNAIN H,et a1.A new image analy— sis technique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crocracks in ce— 价中的应用研究【J1_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6):773— 776. 【8周健,8]余荣传,贾敏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砂土模型试验细观结构 ment—based material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nacrh,2000(3O): 25—35. 参数测量【J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2):2047—2052. 【9冈萨雷斯著,9]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6. [3]SOROUSHIAN P,ELZAFRANERY M,NOSSONI A.Specimen prepara— 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automated [1 o]张济忠.分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 1]徐晓鹏,彭瑞东,谢和平,等.基于SEM图像分维估算的脆性材料细 观结构演化方法研究【J1_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3600— 3603. quantiifcation of concrete microcracks and void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3(33):1949—1962. [4]徐金明,赵晓波.边缘检测技术在确定流体包裹体迹线中的应用【J1_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6):1132—1137. [5]伯绍波,闰茂德,孙,等.沥青路面裂缝检测图像处理算法研究【JJ. 微型计算机信息,2007,23(4—3):280—282 【6]耿飞,解建光,钱春香.图像分析技术对混凝土裂缝的定量评价.混凝 土[J].2005(5):78—94. ・上接第21页 [8]TRIANTAFILLOU T C,DESKOVIC N.Innovative prestressing with FRP sheets:mechanics of short-term behavior[J].AS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1,117(1):1652—1672. 【9]YU Pi—yong,SILCV P F,NANNI A.Flexural performance of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CFRP sheets【J].Proceedings of Society ofr the Advancement of Materila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2004 Sym— posium,2004,9-12. [10]飞渭,江世永,彭飞飞,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试 验研究【J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29(2):56—60. [1 1]彭飞飞,江世永,飞渭,等.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不卸载时 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1_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29(2):39—45. [12]尚守平,彭晖,童桦,等.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 抗弯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24(5):24—30. [13]童谷生,李志虎,朱成九,等.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混凝土梁的受 弯性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2):2-5. [14]叶列平,庄江波,曾攀,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形梁 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35(8):7-12. [15]HUANG Y L,WU J H,YEN T,et a1.Strengthen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sing prestressed ass fiber-reinforced polymer—Part I:Experi— mental study【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5,6A(3): 166—174. [16]王兴国,周朝阳,曾宪桃,等.外贴预应力GFRP板加固混凝土梁抗 弯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3):351—354. [17]岳清瑞,李庆伟,杨勇新预应力碳纤维布放张时受力性能分析【J].工 业建筑,2006,36(4):1-4. [18]杨勇新,李庆伟,岳清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 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4):5-8. 【19]李庆伟,杨勇新,岳清瑞,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锚固方 式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4):9-12. [加]郭馨艳,黄培彦,郑小红.预应力FRP加固Rc梁受力分析【J].华南理 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6-10. [21]EL—HACHA R,WIGHT R G,GREEN M F.Innovative system for pre— stressing fiber—reifnorced polymer sheets[J].ACI Structure Journal, 2003,100(2):305—313. [22]GARDEN H N,HOLLAWAY L C.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failure 作者简介 朱耀耀(1983一),男,硕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的科研工作。 单位地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M2楼418室上海市上海大学土木 工程系(200072) 联系电话 139179142OO mod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car bon composite plates[J].Composites Part B,1998,29B:41 1-424. [23]QUANTRILL R J,HOLLAWAY L C.The flexural rehabilitation of re— inforced concrete beams by the use of prestressed,advanced composite pla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58:1259—1275. 【24]张坦贤,吕西林,肖丹,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抗 弯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5,21(1):34—39. [25]张坦贤,吕西林,肖丹,等.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一次、二次受力梁抗 弯试验全过程理论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5,21(2):43—49. [26]田安国,刘钊,吕志涛.预应力纤维布张拉锚固技术及其设计理论研 究【J].工业建筑,2005,35(10):83—86. [27]邓宗才,张建军,张建伟,等.预应力芳纶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受 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4):19—22. [28]辰,曾磊.预应力CFRP板加固混凝土梁研究综述【J1_工业建筑, 2006,36(4):12—15. [29]卢亦焱,吴涛,张号军.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梁的施工技术研究【J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3(1):18—21. [30]彭刚,刘立新,李险峰.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 试验研究【J].;So ̄-科学,2005,23(3):407—410. [31]邓宗才,张建军,张建伟,等.预应力芳纶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受 剪承载力试验研究【J1_工业建筑,2006,36(4):19—22. [3 2]王兴国,周朝阳,曾宪桃,等.粘贴预应力GFRP板一混凝土梁剪切加 固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 1(5):46—49. [33]张轲,叶列平,岳清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 性能试验研究【J1_工业建筑,2005,35(8):13—19. [34]WIGHT R G,ERKI M A.Prestressed CFRP sheets for strengthening con— crete slabs in fatigue[]j.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3,6(3): 】75-182. 作者简介 王兴国(1977一),男,博士,讲师,研究领域:工程结构安全 性评价与维修加固研究。 单位地址 河南焦作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 程学院(454000) 联系电话 159391 17768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