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析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探析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来源:化拓教育网
探析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王洁

【摘 要】笙协奏曲《文成公主》体现了笙的多彩音色,以及其特有的和音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文章论述了笙的种类,形制,簧数和演奏该作品的技巧分析,如呼舌、颤指、花舌、剁音等技巧在作品中该如何运用。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5(000)013 【总页数】2页(P84-84,85)

【关键词】笙;文成公主;唐富;艺术特色;演奏技法 【作 者】王洁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正文语种】中 文

探析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王 洁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笙协奏曲《文成公主》体现了笙的多彩音色,以及其特有的和音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文章论述了笙的种类,形制,簧数和演奏该作品的技巧分析,如

呼舌、颤指、花舌、剁音等技巧在作品中该如何运用。 关键词:笙;文成公主;唐富;艺术特色;演奏技法 一、笙的历史及形制简介

笙作为中国古老民间吹奏的簧管乐器,它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久远的历史。《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这样描绘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古代很多著述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笙的传说,司马迁《史记》中有“女娲之笙簧”的记载。另外,还有“赤松吹笙”,“墨子吹笙”,“丹蛟吹笙”等传说的记载。到曾侯乙墓出土的笙实物,以及唐传曰本的笙、到文献记载的竽、笙,都考证着古人智慧留下的痕迹。经历了体积的大小、形状的方圆、笙嘴的长短和弯直、簧片数的增减;笙斗的“以木代匏”,最后改为铜制,以及音域、音位、指法的多种定制、变换和调式、曲式、和声、演奏形式、表现手法与技法等,在不同时期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随着时代发展,民族音乐的繁荣,笙的种类和簧数都得到了改良,新形制的笙不断的出现,如二十三簧,二十四簧,二十六簧,三十六簧半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等,基本已克服了音域不全,快速演奏不灵活等缺点,如今笙已成为民族乐队中很重要的一种既能演奏旋律,又能演奏和声的乐器。笙的表现力极强,古人在很多诗词歌赋中也曾诠释过笙美好的音色,如唐朝诗人李白曾写道:两两白玉童,双双紫鸾笙,再如:“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笙作为独奏形式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当今,笙演奏家们都在为丰富和提高笙的表现力刻苦钻研并取得成绩。 二、作曲家唐富创作特征

在笙发展史上胡天泉,牟善平等演奏家做出了卓越贡献,继他们之后我国涌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笙演奏家,唐富先生作为一名演奏家及教育家数年来佳作不断,为适应和发展改良笙的独奏作品做出极大贡献,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鹅畅想曲》等等。他作为具有北方风格为代表的笙演奏家、作曲家、改革家和教育家,创作了笙曲近

三十首,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厚热烈的东北色彩,风格大气、豪放、粗犷。很多乐曲都根据东北民间音乐,比如:二人转、东北劳动号子等一些少数民族音乐音调作为素材进行写作。

他的每首乐曲旋律开始处的创作和处理都如同写文章“开门见山”的手法一般,以高亢、雄壮、豪放的气势作为开篇直击主题,表现出东北特有的豪放气派,使得听众耳目一新,记忆深刻。不仅创作风格鲜明,他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在音色上也要保持刚劲的特性,演奏要求音色厚实,发音纯正刚劲,这一技巧说明会在以下文章中加以论述。本篇文章就以他所创作的笙协奏曲《文成公主》为例解析其创作风格,讲解该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三、《文成公主》艺术特点及演奏技法解析

第一乐章开板点题,引子由四小节的和音连奏开奏出颂歌的主题旋律。该段旋律来自于民间戏曲和吹打乐中的曲牌《万年欢》加之藏族音调《囊加》,将这两种音乐素材融合一体形成了大气辉煌的引子。之后即出现热情欢快的场面,复奏乐段加入高音和低音喷呐,将旋律提升五度,由D大调羽调式进入A羽调式,使得该乐段气氛浓烈,淋漓的突显出调性色彩,使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唐朝的盛世状况。本段以汉族的古曲旋律五声音阶作为主线,曲风如《春江花月夜》的语汇,用音乐勾勒出文成公主秀美,为将出现的文成公主主题再现和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第一乐章技巧方面大部分运用笙独有的花舌音表现出公主的倩容。花舌这一技巧把笙又能吸又能吹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将吐音和花舌巧妙的结合起来。其中有一段和音和单音混合出现是整个乐章的一个高潮点,其中速度由慢到快也使得曲子体现出欢快的情景,也间接体现出唐朝的繁荣与昌盛。演奏上,笙的旋律要求演奏的轻柔缓慢,发挥出笙甜美,含蓄,柔性的一面,乐句衔接之处流畅且圆滑,写作中适当的运用了滑音技巧,乐曲显得更为古朴隽美。

低音唤呐和庄严肃穆的打击乐对应合奏拉响了第二乐章的序奏。旋律借用地区

的特色音乐“堆谐”中的节奏型,该段讲述了藏使求婚,文成公主于长安惜别的情绪。该乐段既有昆曲的音调特性也有藏族音乐特色,巧妙和谐的将两种素材融为一体,这是具有民族特性的二部性结构。独奏笙奏出来的节拍是渐快渐强的,其中级进的符点节奏是藏族使者求婚成功,体现出藏族使者的高兴愉快的心情,与此同时从原先的F调转到D调的时候是由单音开始的。该乐章由三个乐段组成,描写的旋律感人至深,百转肠回,采用了主题变奏的结构。描绘出公主难舍故土的思想变化。

演奏上,独奏笙在连续附点音符上加打音的吹奏法,打音的技巧不仅可增强旋律音的气势,还会为旋律音润色,在这里要求强而不燥,使得技巧与乐句的发展情景相融,表现出文成公主忐忑不安的情绪,旋律的行进具有了动力感。前八小节,是独奏笙的主要抒情段落,作曲家将单音和笙特有的五八度和音交错运用,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音色对比,此处曲调变的阴阳顿挫,忽而明朗,忽而阴郁,表现公主思乡的心绪,要求演奏者音色柔美且舒缓。

第三乐章极具有戏剧性,形式为自由的三部体结构,首先用延绵悠长的旋律和弹拨乐组的固定音型作为伴奏,该段节奏较为简单大部分是单音,这个可以体现在去的路上比较凄凉而且还加了一些颤指,颤指的运用使得乐段更具线条的流动感,这个更进一步体现了路程的艰辛。中部时的音乐行进发生变化。笙的独奏旋律和乐队运用了相互竞奏的表现形式,推动了旋律的发展。其中第三乐段的中间部分突然变快的部分是表现出文成公主思念家乡的情绪。这一部分的节奏与节拍是比较复杂的,这个可以间接体现出文成公主的心情也是此起彼伏的。而三月段的结尾加了笙的演奏技法呼舌这个更能体现出文成公主思念家乡的心情。

乐曲的第四乐段是讲述的进藏的婚礼大典,汉藏合欢。第四乐段的开始时热烈的小快板,节奏与音型简单,给人们一种欢快的愉悦的心情,体现出藏族人民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其中有一个华彩乐段是整个曲子的高潮部分,这个部分的节奏基本上

是十六分音符比较多还加有花舌,这个可以体现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大婚的盛况,可以体现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为了这次和亲非常高兴,曲子的末尾速度很快和音效果也很强表情记号比之前也要多一些这个可以充分说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赢得了藏汉的认可和赞誉。

作者把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感情抒发,精密巧妙地揉合在一条起伏的旋律线上。用独奏笙通过三吐音型奏主旋律,乐队烘托,音乐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良辰吉日的喜悦气氛。这段音乐又用低音噢呐模仿喇嘛寺的丈长大唤呐的吹奏效果。接着沿用引子的曲调,将“堆谐”具有踢踏舞的特性节奏和“歌谐”的音调这两种素材自然融合并交织对应,体现出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的特点,乐段曲调欢快,具有非常浓郁的藏族风格。独奏笙奏出踢踏舞节奏的主音重复后,又出砚了文成公主的生题变奏片断,其后,独奏笙大段的华彩部分,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地描述了文成公主在婚礼大典上百感交集、激情不已的情景。曲尾,独奏笙与协奏乐队以饱满的力度,经过节奏交错的对奏,统一在一个辉煌的主和弦上结束了全曲。全曲的高潮布放在末乐章以表述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万民欢腾,高歌起舞的场景。它象征着汉藏民族和睦团结的力量坚不可摧,文成公主的功德永垂史册! 四、结语

随着历史的变革,笙渐渐的失去了往昔在宫廷中独奏的重要地位,而仅限于在民间流传,值得一提的是胡天泉先和闫海登这两位艺术家为确立笙的应有地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得笙以独奏的形式重返舞台,受他们的影响继他们之后笙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协奏曲《文成公主》体现了笙的多彩音色,以及其特有的和音在曲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笙的演奏技巧像呼舌、颤指、花舌、剁音,在曲子里给了非常权威的诠释。该曲是近年来具有东北韵味民族器乐曲创作中少有的优秀作品,对于我们演奏者需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支撑方可掌握作品的和声处理及音色方面的要

求。

作者简介:王洁(1980-),女,山西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