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方法初探
作者:于继开
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10期
于继开
(宁夏泾源县民族职业中学,宁夏固原7500)
[摘要]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书法受到极大的冲击。语文与书法相互融合,密不可分,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书法教育,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语文教育必须承担起书法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书法教育;中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162-01
当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书法教育,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语文教育必须承担起书法教育的任务。
一、语文与书法的关系
1.书法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鲁迅先生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林语堂先生更把书法艺术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认为书法提供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法则和美学原则。可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2.汉字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内容,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两者相互融合。语文教学最基础内容是识字、写字,用规范的字,写工整的字。书法的基础要求是写工整的字,美观的字,从而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语文和书法都是从汉字开始,从而发散和升华。
3.文学和书法密不可分,都是表情达意的艺术。文学靠形象感染人,用真情感动人。古人云:“书,心画也”,书法作品同样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都是作者的一时之作,文作或因景生情、或因事激怀、或抒写心境,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态和心境,而书作同样运用不同的笔触,洋溢着起伏的感情,可谓书与文水融,堪称双璧。是家,同时又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草书《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书艺与诗作内容相得益彰,诗作和书风都表现出雄浑、苍凉、大气、浪漫的格调和意境。
二、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方法
1.按照《纲要》要求,加强写字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是最基本的书法教育。总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能用铅笔、钢笔和毛笔,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一是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低年级教师必须每天指导学生练字。三至六年级有必须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初中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第二课堂,对有书法特长或兴趣的同学进行专
门培训。二是明确不同年级的写字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硬笔书写能力,学会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美观规范,能写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到了初中,就要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源流;学会从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高中阶段在扩大学习面、巩固所学的基础上,突出审美教育。三是规范学生写字姿势。身体端正,背脊挺直。姿势正确了,不仅对写好字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①
2.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加入书法欣赏的内容。很多古代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传承不朽,不仅在于它是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中都有一些书文俱佳的名篇或者适于用书法形式表现的文学作品。比如《 兰亭集序》,文章空灵达观,书法飘逸飞,在学习文章时,可向学生展示书法作品的图片,结合课文主旨,对作品的形式美进行分析;又如苏轼的《赤壁赋》,行文舒卷自如,笔墨丰润沉厚,书法的静穆气息与赋中所表达的旷达宽博之气相得益彰,高度统一。在学习其他名家名篇时,都可找一些相应的书法作品,把这些书法作品放到课堂上,进行字形讲解和艺术分析,让学生体会其作品内容和书法内涵,能让学生在更深的领悟作品及书法。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有效地达成语文的美育目标。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加强对学生书法学习品质的评价。布置课外写字作业。
课外作业一周三页,把作业上交情况和得分记录下来,作为语文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内容以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为主,印发由名家示范的作品图片,供学生临摹。可把语文平时成绩的40 分,分为作业上交情况20 分,作文、朗读和背诵10 分、写字10分。在作业评讲时,对作业整齐,字法讲究的作业给予肯定和表扬,尤其是作文,给予一定的书法分。在语文试卷中设置卷面分,不论学生内容做得好否,只要卷面字迹清楚、工整,或者字体漂亮的,都可酌情加2~8分,以鼓励学生平时读帖、临摹,练习书法。
4.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门柱、会议室、风景点等地悬挂一些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短文等的书法作品。可采用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增强学生运用语文和书法的意识,加强语文与书法紧密联系的纽带。
三、提升师资水平,加强书法教学研究
1.教师是开展书法教育的首要条件,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自身的书写水平和书法审美水准都不高,尤其是大批青年教师,几乎都是玩着电脑长大的一代,写字水平尤其需要提高。为此,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2.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3.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当地书法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学习书法。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总之,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深刻领会书法教育的意义,着力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书法教育,书法必将在学校教育中结出硕果。
【 注 释 】
①《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②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