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价值
今天,应该也是我和学生的又一个难忘日。 按照约定,学生一大早就把一元钱带到了学校,并期待着这一元钱的用处。还是上完晨诵课,我们又一次走出校门,进行写作前的体验。 体验要求:
1.用一元钱在集市上购买任何东西。 2.不准合作购买,十分钟内完成。 3.注意安全,注意礼貌用语。
我们排着长龙队来到集市,我在集头计时,学生便开始出发了。学生听到开始,个个兴奋不已,他们已经忘掉了自己是在课堂上,满面春风般向集市蹦跳而去。我瞪大了眼睛,寻找着学生的身影。只见,几个学生簇拥在集头的卖菜处,一个卖菜的男人瞬间手忙起来,一边接钱,一边抓一把芹菜递给学生,嘴里还说着什么,脸上挂满了笑。后面的学生紧跟上去,好像赚到了什么便宜似的,都围过来,手递着钱,着急地等待着,唯恐自己落了后。50秒钟还不到,就已有学生笑着跑到我面前了。她来到我面前,眼睛看着我,是想得到表扬吗?看到她的到来,再看看时间,我已笑得前俯后仰。孩子们太好玩了,为了争取最先买到,就近而作,还慌里慌张。我问她:“多少钱一斤芹菜?一元钱买了多少?”她的笑淡了,若有所思,但支支吾吾。看来,她没有问价钱,也没有与卖菜人交流,只是顺着别人给钱拿东西。“这样的体验含着多少智慧?”我脱口而出。学生好像听出我话里的意思。紧接着,一个,两个,三个......一转眼,我眼前都是买芹菜归来的学生。他们都很高兴,因为自己买得快,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时,我班自称会讲价、会买东西的赵儒辉来了,他一手抱一棵大白菜,笑挂满脸地说:“我的东西最值!” “一元钱买的?”我和学生不约而同地问。 “对。”他得意地答道。 “多少钱一斤?”我问道。
他稍停一会,笑着说:“他说一元钱一个白菜,我问他两个行吗,他就卖了。”
一会儿,我班大诗人王浩然和丁丹梅也来了,看着她们什么也没拿,我们都很好奇地问:“你们买的东西呢?”她们俩伸出手,手心里握着一个小小的橘子,还没有占到手心的三分之一的面积。我们都笑了。“就这一个?多少钱买的?”她们又伸出另一只手,那是找回的钱,八角。
到齐人后,才用了两分十二秒。看来,我开始的担心是多余的,也许是有时间规定之因。速度有了,但我预想的五花八门的东西没了,且购买时人云亦云,哪里有自己的思考、选择、分析、判断、交流......我带着孩子们从新开始寻找一元钱可以买到的东西。我们来到了辣疙瘩前,我引导着学生问价钱,一元钱一斤,可以买。来到了山药豆旁,问了价钱,八角钱一斤,可以买。来到了橘子前,一元五角一斤,我对学生说:“如果你给阿姨说买一元钱的橘子,或许她会给你一斤呢。”那位大姐看出我们是在上课,爽快地点点头。我们又去了很多小卖点,了解到了一元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很多的一元钱才能买到。 回到教室,我们交流了赶集的经过后,我问道:“孩子们,从今天的赶集,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无人举手,我接着问:“你觉得买东西需要什么?”学生举起手来,“需要动脑筋。”“要看好了再买......”“还要注意买自己需要的,想吃的,喜欢的。买菜这件事虽小,但也需要智慧和经验。今天,没有成功与失败,只要你从中明白了生活处处皆学问。还有,我们用的是一元钱,这一元钱的背后有什么呢?是谁给我们的这一元钱?”我说着,学生思考着。 孩子们,把我们的体验和感受全都用笔墨来作答吧。一时间,教室里安静得很。一个个“一元钱、生活也需要智慧与经验、生活里的智慧、社会实践、一元钱的回报、赶集的智慧、难
得赶集......”等等题目高高地站立在写作卡的上头。
我能给学生的,倾尽全力。我相信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元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