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辛亥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辛亥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来源:化拓教育网

▼▼目录▼▼


● 

辛亥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政党,作为团结一切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  

辛亥的影响:

政治影响

辛亥被中国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推翻了满清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美国政治,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初年民主共和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的南京国民、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各省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党使中国再度统一。长期的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社会影响

辛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只了社会顶层的满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中转投向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因此辛亥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辛亥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