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的读音是:zhèng guó qú。
郑国渠的拼音是:zhèng guó qú。 注音是:ㄓㄥˋㄍㄨㄛˊㄑㄨˊ。 繁体是:鄭國渠。 结构是:郑(左右结构)国(全包围结构)渠(上下结构)。
关于郑国渠的成语
血流成渠 郑卫之音 郑重其辞 郑玄家婢 郑重其事 滕屠郑酤 郑人买履 郑昭宋聋 匹妇沟渠 水到渠成
郑国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郑国渠[zhèngguóqú]⒈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引《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説秦,令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三、网络解释
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综合释义: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説秦,令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餘顷,收皆亩一鐘。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汉语大词典: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閒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初学记》卷六引作“郑渠”。其他释义: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关于郑国渠的词语
郑卫之音 水到渠成 郑玄家婢 血流成渠 郑重其辞 匹妇沟渠 郑卫桑间 郑重其事 捧腹轩渠 郑昭宋聋
关于郑国渠的造句
1、郑国渠是我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郑国渠修成后,秦川地区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郑国渠修成后,秦川地区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4、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5、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白鹤梁到坎尔井,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斗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