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被发文身的读音

被发文身的读音

来源:化拓教育网

被发文身的读音是:pī fà wén shēn。

被发文身的拼音是:pī fà wén shēn。 词性是:成语。 繁体是:被髮文身。 注音是:ㄆ一ㄈㄚˋㄨㄣˊㄕㄣ。

被发文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被:同“披”,披散。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带的习俗。后泛指未开化地区的风俗。被发文身[pīfàwénshēn]⒈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引《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禹入裸国,被髮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被,翦也。”⒈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引《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禹入裸国,被髮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被,翦也。”成语解释被发文身综合释义: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网友释义:被发文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原指古代东夷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汉语大词典: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被,剪也。”其他释义: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关于被发文身的成语

青紫被身  被发跣足  断发文身  被发佯狂  被发左衽  被发徒跣  被发入山  被发详狂  被发缨冠  文身剪发  

关于被发文身的反义词

披发文身  

关于被发文身的造句

1、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  

2、文身被我国少数民族喜爱,自周代起就是华东地区部族的风俗习惯,“东方四夷,被发文身”,其中,越地最为普遍,就连越王勾践,也“被发文身”。  

3、“九疑之南,民人被发文身,短卷不裤。  

4、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www.chazidian.com/zj-20358/造句)  

5、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关于被发文身的词语

文身剪发  断发文身  被发入山  文身断发  被发左衽  被发缨冠  祝发文身  被被  被发文身  青紫被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