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的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进行饮食起居。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一)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二)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三)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四)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卧床病人盥洗方法与能力;卧床病人便溺护理方法与能力;体温测量基本常识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洗头基本方法与能力;给卧床病人擦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病人常见的异常情况;紧急呼救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处理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服务员培训计划(五)
第一天 开欢迎会。人事主管带领熟悉酒店环境、内部组织机构(认识相关领导)。学习着装要求。学习礼仪规范。介绍本岗位的位置及上、下班时间、员工通道等等。
第二天上午大课,资深经理培训酒店意识。第二天下午开始培训酒店的应知应会。常用的礼貌用语及服务忌语。客房管理理论。
第三天 。
第四天 熟悉房型、朝向、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掌握走廊过道灯,空调开启的时间和规定。
第五天 。
第六天 培训查退房,遗留物品的处理,清扫客房的基本法,如抹尘要按从上到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抹布折叠使用,补充房内所需物品。
第七天 培训细节服务,如打扫住房需注意事项,打扫途中客人回来时的处理,以及遇到客人要求开门需注重的事项。
第八天 培训如何打扫卫生间,正确使用消毒药水,补充物品。
第九天 培训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查,如物品是否有漏放,卫生间门是否呈45度,文件夹内信签是否4张。
第十天 。新员工培训计划第十一天 培训整理工作间、服务台、公共区卫生、花木、地毯的保养工作。
第十二天 培训服务员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服务态度,不能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工作,了解酒店领导和老顾客的名字、职称、习惯,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服务客人。介绍以往有关案例,如动用客人物品等的后果。
第十三天 培训如何接收客衣、叫醒、加床、开夜床、服务。
第十四天 培训个性化服务,服务员应想客所想,急客所急,要注意保密宾客和酒店的一切事务,有关案例分析。
【关键词】 老年人;慢性病;抑郁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8-01
近年来,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老年慢性病是诱发抑郁症的关键要素,老年人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假若长期被抑郁情绪困扰,不但会影响疾病的康复,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老年慢性病诱发抑郁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3月――2013年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口服抗抑郁剂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于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在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74±10)岁。其中,高血压患者为13例,糖尿病患者为15例,冠心病患者为2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抗抑郁剂盐酸氟西汀22mg/d,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两周后可酌情增加药量至44mg/d,共三个月。
1.2.1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对策为
第一、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相关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告知患者病情的详细情况,鼓励患者学习相关的康复技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
第二、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允许患者宣泄不良的情绪,例如哭泣以及发脾气等。在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后,相关护理人员适当安抚患者,使患者学会冷静,思考问题,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三、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家庭干预实际上就是指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情感以及行为的支持,患者拥有了家庭的理解与支持,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相关护理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家属患者的具体情况,使家属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帮助,提升护理质量。
第四、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相关护理人员可借助心理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处理较为困难的问题,且需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顺利的渡过危机。
1.2.2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 对患者进行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情况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抑郁症通常也被称为抑郁障碍,临床表现为显著且持久的心情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状是老年慢性疾病的心理疾患,不仅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患单纯的抑郁症的患病率能够达到5%,且在慢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再患抑郁症的几率则更高。引发老年人抑郁症的疾病通常有糖尿病、听视障碍、冠心病以及脊椎病等。
第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老年人对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心情低落,除了躯体与心理疾病的作用外,意外事件、离婚以及丧偶等,都会引发抑郁症。除了伤感外,感情上失去依托以至诱发抑郁症[4]。
第二、心理因素的影响。悲观、以及拥有不良思维模式的人都较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性格也将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由于抑郁症,老年人的抑郁情绪与消极的认知的应对方式还包括幻想以及回避等。
第三、生理因素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气候的转变等因素导致的老年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此类病症的特点为病程长,且并发症较多[5]。老年人长期承受着慢性病的干扰,在临床中出现恐惧、烦躁以及厌世等负面情绪的比例较高,很容易诱发抑郁症。
系统的护理形式对于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淑英,杨淑恩,田贵平,桑文华.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10):41-44.
[2] 叶水仙,郑秀霞,张巧云,郑成畴.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03):51-54.
[3] L.Pieper,H.Schulz,J.Klotsche,T.Eichler,Prof.Dr.H.-U.Wittchen.Depression als komorbide Strung in der primrrztlichen Versorgung [J].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chung-Gesundheitsschutz,2008,11(4):22-25.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整体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在老年群体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于一种多发疾病,其主要因大气污染、吸烟及肺部感染等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笔者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特从我院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71.52±1.47)岁;患者病程为21―30年,平均病程(25.53±1.76)年;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63―80岁,平均年龄(71.41±1.52)岁;患者病程为20―29年,平均病程(24.65±1.18)年。对74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均采用平喘、祛痰及止咳等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合并感染患者,医护人员应依据过敏实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敏感性抗菌素对其进行治疗等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
1.3疗效判定[1]
无效,是指患者护理后,其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没有改善;有效,是指患者护理后,其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显效,是指患者护理后,其临床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失。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护理后,其护理总有效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后,其护理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有一定差异性,P<0.05,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例 0(0.00%) 10(27.03%) 27(72.97%) 37(100.00%)
对照组 37例 8(21.62%) 11(29.73%) 18(48.65%) 29(78.38%)
2.2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23±5.24)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5.76±3.57)d。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P<0.05。
3.讨论
3.1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采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定时吸痰、监测生命体征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
3.2整体护理措施
3.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同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及治疗方法,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一户人员工作。促使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并指引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效稳定其情绪等。
3.2.2呼吸道护理
基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引呼吸困难的患者卧床休息,选取半卧位,增加肺活量,改善患者呼吸症状。
3.2.3口腔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时,其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等出现减弱现象,进而使其口腔内的分泌物及细菌出现误入气道现象,出现吸入性肺炎症状。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口腔进行2次护理,降低该种症状发生率。
3.2.4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食用富含热量、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有效保障患者营养状况。对于尿少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引其摄入钠盐量。同时,在患者进食时,避免其出现呛咳症状等等。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临床上整体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治疗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达100.00%,住院时间仅为(16.23±5.24)d同对照组患者的78.38%和(25.76±3.57)d相比,有一定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谷美群学者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因此,整体护理措施值得在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人;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00-01
老年人体质的下降导致骨科患者大量存在,病情时间长且复杂,一般都需要卧床休养,在生活照护方面显得工作繁重,特别是随着护理基数大 ,护理风险也逐步上升。本文针对本院2012年-2013年期间的20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住院护理风险原因汇总分析,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实施,从而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显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来自我院2012年-2013年208例老年骨科病患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9例,女性79例,年龄59~91岁,平均年龄71.2岁,其中股骨骨折患者例,胸椎与腰椎骨折患者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43例,其他病患13例。而后进行随机选择同时期的老年骨科病患2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还是其他基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均进行了正常的骨科应有护理,而观察组另外给与了专业的风险评估和相关风险防范护理与管理,方法为:(1)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考虑与分析。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所存在的不足认识,没有预见性,思想意识滞后,容易成为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与患者沟通不畅,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和思想意思欠佳,当患者与家属表现急躁不安情绪时,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安抚,态度冷淡,让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信任。环境管理中存在风险因素,如地面湿滑易滑到,容易对行动不便的病患造成再次摔伤或骨折,同时还有老年人坠床的风险等。(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风险评估,对于老年病患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在护理前便进行应有的了解,了解病患全面的营养情况,体质情况,由于贫血、脱水、水肿等,同时对于病患的心脑血管系统、呼吸和消化系统、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等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对于异常情况应处以及时处理和调整。提升护理知识培训水平和频次,提升护理人员对突发问题的临时处理能力,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顾客护理知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病患进行综合评估、精准判断和高预见性能力的基础。。提高法律意识,有效执行各项标准制度,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理论知识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风险法律法规知识,让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高危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通报,让护理人员对风险加强自身重视程度,提高自身保护和取证意识。提高病区环境管理。保持各个房间和工作间的干燥和卫生,标明防滑标识,例如病房、走廊、洗手间和开水房等处,防范病患的摔倒。。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的恢复时间、意外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其中意外包括烫伤、摔伤、压疮、误吸等,资料的采集为护理人员进行询问的方式。
1.4数据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运用X2来检验,以P
随着全国医疗的不断提升,公众对医疗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民众法律意识日益加强,保护自我的意识不断提高,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颁布与实施,让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风险越来越多。其中护理风险主要是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所导致的患者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生理功能的变化、伤残,甚至死亡,同时也包括病患心理的变化等不安全问题的可能性[1]。因此,医护人员更加需要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护意识,掌握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升护理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减少护理风险存在因素,降低医患纠纷和其他影响,为病患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体验。
老年人是骨科高危病患,护理人员对于风险评估尚且处于初级水平,对意外的发生于防范意识较弱,对相关方式也缺乏了解和应用,从而缺乏意外发生的前瞻性管理。本组分析中观察组加入了风险护理管理后效果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管理。同时良好的心理护理等也可以有效提升病患治疗过程中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的影响[2]。由此说明了对护理各环节的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且具有实际可见的有效性,同时也明显感受到目前风险管理意识尚有发展空间,需要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 刘冬秀.骨科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5(18):658-659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年化的程度也日趋严重。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而老年患者在人群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作为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存的价值,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一些病情发展变化较快和癌症患者,他们担心自己的自理能力下降为儿女增添负担或担心自己病入膏盲,慢慢接近死亡,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和帮助,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2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还不清楚而且老年患者有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常对治疗失去信心或看到同病房的患者陆续出院自己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治好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老年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
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1.3 孤独寂寞
老年患者住院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身边缺少了亲人和朋友的陪伴再加上身体和所处环境的原因不能随意走动和与人交往因此会产生一种孤寂寞独感。
护理措施:护理上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患者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患者与其他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多动员患者家属来医院探望,要关心他们的病情,经常与患者交谈、沟通,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患者起床活动,适当给患者良性刺激和新鲜感。
1.4 悲观消极 主要见于一些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治愈的希望因此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接受治疗。
护理措施: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盼望他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 护理体会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病体康复的关键。
2.1 做好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会发自内心地为患者着想,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做到自觉、自愿、周到细致地为患者服务。
2.2 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的思维方式,可以从患者身上获取直接资料,来判断患者的需要。
2.3 做好心理护理护士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性格和耐心。老年患者所经历的病程长,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护士有良好的记忆力,包括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准确性,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机地将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2.4 熟练的技术和热情稳定的情绪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老年患者敏感、多疑、急躁等情绪的不稳定性,要求护士必须具有熟练扎实的操作技术,动作轻柔、灵巧、稳定,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护士积极的情绪、和善可亲的表情,往往能唤起患者治疗的信心,增强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