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任务驱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课程开发;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81-03
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学法[1],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保持对任务的热情,继而激发求知欲。学生会因为完成任务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而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以完成下一个任务。同时,教师在学生展示其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因而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实践因材施教,体现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侧重于应用,非常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方法。。
一、课程目标及学生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选取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行动”。
。
(二)学生现状分析
1.有利方面。(1)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高。(2)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或小城镇,对当地的各种生物和地理气候知识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校园周边的树木、森林、池塘等资源也为现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场地。(3)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中学习过初步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地理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2.不利方面。(1)《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学科,涉及动物、植物、法律、社会伦理、自然保护区、国际合作、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没有系统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感到对有些知识难于理解。。
(三)可及教学资源分析
一是学院处于昆明城郊,与野生动物园、金殿公园、金殿水库、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所管辖的金殿林区毗临,周边就有森林、湿地、动物园、野生植物收集圃等,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课程开发设计
(一)设计理念
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坚持“理论够用、实用”原则,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任务”为载体,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行动”五个相关目标的培养目标,以“理解、识别、应用”为原则,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锻炼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其在后续学习、工作、生活中具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角和行动能力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及结果
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分析未来学习工作中应具备的该课程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确定了学习任务和学习领域。任务驱动式教核心是“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2]。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针对每一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可及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做、能够做,同时又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明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过程性考核评价,实践“学中做、做中学”,多元能力评价标准,认可多元的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所记住的知识,不断反馈改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知识”模块为例加以说明(见表1)。
三、教学组织与实践
该教学设计方案在2009-2012四界四学期共12个班、约600多学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涉及环境保护与评价、森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栽培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专业。
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教学“任务”设计中的各项任务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实地观察和调查、案例查询及汇报讨论、参加社会活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任务”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和视野,锻炼语言表达、书写计算、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在此,以“保护方案初步设计”为例来说明(见表2)。
四、教学结果及分析
(一)取得的效果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课程中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综合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感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存在不足。
1.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了职业综合素质。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完成每一项任务后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学会聆听其他组员的汇报,培养了其合作精神;而准备课堂汇报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材料收集及利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其他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3]。任务驱动法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发其自身的多方面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
2.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是主体,完成任务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这种平等的地位,促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放松思维,发挥和表现其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学生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更好的激发。而传统的授课形式,由于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多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习内容更为丰富,思维更加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它要求学生按统一的要求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问题,而无预设和封闭,这就使学习内容更为开放。此外,它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统一,这就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4.更能实践因材施教和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
这主要是让学生在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知识、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其对知识的理解的正确性和深度、看问题的角度等,教师因而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避免满堂灌的盲目。如课堂上,在一次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一同学说“有石头的山就是喀斯特地貌”,还有很多同学认为“是水葫芦污染了滇池的水”,这些严重的错误知识不论是其以往断章取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来自于其他的错误引导,都是需要纠正的。只有在双向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才容易被教师发现,进而鼓励大家讨论来辨析其真伪。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少数同学“浑水摸鱼”,需要教师督促。以小组的形式查资料、外业调查及报告编写过程中,少数同学就只想挂名而不分担任务;出于“人情”关系,其他组员也会有无奈,但有的也会“包庇”。。
2.课程进度受影响。采用学生课堂汇报和交流讨论,虽然教师一直强调准备要充分,并控制汇报时间,但受学生思维速度、背景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时间控制能力、准备的充分程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的时间往往会不够,而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一般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因此,计划的教学内容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对此问题,需要教师在强化教学组织的同时,精简内容抓重点,舍弃一些较深的理论、空洞的内容。
3.受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此教学方式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当遇到语言功能或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发言或汇报时,有些学生表现得不耐烦,甚至讲小话,缺乏理解和包容;二是为了鼓励学生,教师一般不对学生的表现做批评,以建议和指点为主,有的学生因此认为老师不够严厉,就不太重视老师的要求;三是因为大量鼓励学生讨论、资料汇报、相互提问,内容扩展后,会给学生留下知识不系统、不严谨的感觉。。
五、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的本质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并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感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一方面,“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计出学生愿意做、能做、循序渐进的任务;其次,课堂组织和课堂气氛的营造也很关键,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不能过多地干预,否则学生就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必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多鼓励少批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其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本位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环节中[4]。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
[2]陈百君.任务驱动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学理论(上),2011,(4).
[3]安凤彩.高等职业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3):39-42.
[4]徐琼,任务驱动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6).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29-03
Reform and Practice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Veterinary Lemology in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GU Min WANG Xiao-quan LIU Hui-mou CHEN Su-juan HU Jiao GAO Qing-qing XU Li-jun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Veterinary Lemology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ulsory courses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of which experiment teca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nd inspiring creative thinking.Based on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our teaching group,we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in the mod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uch as strengthening biosafety,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promoting interaction in class and opening the second classroom,to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dapt for creating veterinary talents trai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veterinary lemology;experiment teaching;reform;creative talents;biosafet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兽医的社会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人、畜禽、野生动物间不断增强的相互作用诱发的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和食用动物群体中存在的抗生素滥用与药物残留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One world,One health)”理念的不断深入,兽医在共患病防控和保障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与促进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1]。因此,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善于思考、乐于探索、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潜质的创新型兽医人才[2],不仅是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历史重任,也是应对我国兽医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动物传染病学作为兽医专业重要的一门综合性主干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诊断和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技能,从而为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3]。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课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用书开设部分实验项目,由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同学们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授、参照实验指导和观看教师示教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依葫芦画瓢”,有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的整体性思考。因此,教学显得相对枯燥和乏味,较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明显。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始终将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作为兽医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动物传染病学教学方面,一方面不断强化理论教学,由刘秀梵院士主讲的《动物传染病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动物医院教学平台,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所在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加强生物安全、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互动、开辟第二课堂等方面对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型兽医人才的培养要求。
1 注重教学中的生物安全
1.1 强化实验课前教育,树立生物安全意识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前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是动物传染病学实验须知,用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生物安全知识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且多通过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让学生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很难意识到会存在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酿成生物安全事故的风险。现在,将实验的第一节课设置为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教育,邀请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主任走进课堂,从对本校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功能介绍作为切入点,讲授生物安全的概念、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划分以及实验操作规范等内容,并通过对生物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剖析来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1.2 重新改造教学实验室,使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高校的动物传染病学本科生教学实验室主要用于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在建设和管理上不同于科研专用实验室,通常情况下并无具体的分区,同一区域在不同课堂上可以进行多种实验,容易形成交叉污染。为了充分兼顾教学和生物安全的双重需要,笔者所在学院启用专项资金对传染病学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改造,明确划分出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根据涉及的实验项目将临床解剖类、显微观察类、分子及免疫学检测类实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同时将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并张贴相应的安全标识。考虑到开设的某些实验内容(例如“布鲁氏菌病检疫”)中涉及到共患的病原,因此将普通的超净工作台升级为安全级别更高的生物安全柜,配备了高压蒸汽灭菌锅和防护消毒等设施,并借助学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平台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措施,大大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从硬件设施方面切实保障了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2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授课内容和方法
2.1
近年来,随着动物传染病的不断发展变化,例如某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猪瘟、新城疫等的非典型化)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危害严重(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5],授课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扩充。。由于此前国内发生的实验室意外感染案例,如某研究所的SARS感染事件[6]和某高校师生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4],使得高校对涉及共患传染病实验教学内容的开设异常谨慎,甚至是一刀切,不再开设相关实验;但这样做,虽然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却极大地影响了传染病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此类疫病也可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我们,基于校内实验农牧场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改造后教学实验室的先进条件,继续保留了奶牛“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检疫的课程内容。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授课
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素材,有效地展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课程内容,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直观形象、趣味生动,尤其在讲解令学生普遍感觉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实验步骤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7]。。。;而且学生在开始操作之前已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操作过程中就不会显得畏首畏尾。
为进一步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入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示教功能,尤其表现在显微观察类的教学方面,利于教师进行集中、合理指导,克服了传统显微镜下观察图像的独占性和非交互性的弊端[8]。。同时,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强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瑞氏染色观察心血涂片时注意将巴氏杆菌菌体与折光性较强的染料颗粒进行区分。此外,通过该互动系统老师可以单独提问某个或某组同学,学生也可以单独向老师提问,而其他同学不受干扰,由于是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氛围较为轻松,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3 注重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一次实验完成后,及时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分析;课后每位同学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并完成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教师在下次实验课开始之前进行简要点评。这样,同学们既对每次实验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又通过查阅资料完成思考题将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而且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适度开放研究生教育资源,拓展本科生第二课堂
我国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但教育设施、经费及师资力量的配置却未完全跟上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生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在此情况下,适度开放研究生教育资源,对于拓展本科生第二课堂,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笔者所在学院同时具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畜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禽流感、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新城疫等多种重大疫病并包括一些重要的共患传染病,科研设施完善,科研实力雄厚。在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教学中,鼓励感兴趣、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科研,他们可以选择不同课题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一方面,学生能够分担一部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例如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免疫效力试验中实验动物的饲养和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等;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并从“导师”处获取相关疫病的前沿科研动态,激发起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一尝试,也使学院在有效地衔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生长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兽医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亟需一批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实用型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兽医高等教育改革,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该课程进行的部分改革举措,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参考文献
[1] 刘秀梵.兽医公共卫生是兽医行业的重要社会职能[J].中国家禽,2008,30(11):28-29.
[2] 白宪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为例[J].大学教育,2015(7):32-34.
[3] 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等.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25.
[4] 曾祥伟,邢明伟,田丽红,等.动物传染病学实验中生物安全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9):135-136.
[5] 刘倩宏,周晓阳.动物传染病新形势下引发的教学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2):49-50.
[6] 薛那,沈国顺,张雷雷,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3):42-43.
[7] 张萍,魏萍.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6):263-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导游实务》课程;应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教师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以达到掌握所学的教学内容的目的。其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式、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见解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导游实务》中的必要性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根据导游员工作的程序来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导游服务工作来设置课程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导游工作流程,掌握导游员带团、语言、讲解、协调等技能。《导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实用”、“实践”,教学目标和岗位职业技能紧密相连。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为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学生对导游员的基本带团程序和技能理解大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思考和实际操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项目,以任务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师再一一逐个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院校《 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导游实务》课程中的“实践任务”就是导游人员在工作中实际操作中的一件件工作任务,如地陪和全陪接团、带团、送团、讲解、购物、娱乐等等所要掌握的技能。那么,以《导游实务》的地陪服务规程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来具体实施任务教学法。地陪服务规程是《导游实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节,内容非常多而且实际操作很强。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地陪服务程序的具体操作,所以在讲授这一章节,根据的具体的岗位职责,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地陪服务规程共有五大工作程序,即地陪接待准备工作、接站服务、入店服务、观光游览服务、送站服务,那么这五大工作程序就是五大任务,根据五大任务,又可以把其分成若干个子任务。
具体以地陪服务规程中接待准备工作为例来进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是“假设你是一名衡阳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年××月××日接待‘北京、衡阳、广东七日游”旅游团。
2.任务设计
本节课的总目标任务就是根据上述情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地陪服务规程中任务之一――准备工作,填写旅游团接待计划书,熟悉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事宜和具体细节,并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件灵活处理的方法。
3.课堂任务的具体实施
在讲授这一课程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等相关行业人员,如地陪、全陪、计调、司机、酒店前厅服务人员、餐厅服务人员等等。教师还应提供一些资料给学生,简单介绍该旅游团的行程,然后布置任务,如“旅游团即将到达衡阳,作为衡阳地陪,接到接待计划,你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熟悉计划、研究计划,接待计划可行吗?”。让学生以小组为代表依据教材内容和先准备搜集的资料阐述。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任务,让学生进行仔细的研究接待计划,结合书本知识,找出作为地陪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进行小组互评和总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掌握在自己作为地陪,要接待一个远道而来的旅游团,首先要准备哪些资料,了解哪些情况,才能出色完成地陪的服务规程中首要工作――准备工作。
4.效果评价
当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特别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给予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价。当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得到老师的评价,使学生有自信,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往往会花更大的精力去探索,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考核方法
《导游实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那么其效果评价要改传统教学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要针对课程任务和教学性质、特点把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笔试考试和实施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实习实训环节方面进行评价,期末考试主要是针对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考核,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现代密码学;教学改革
Teaching Content Designing of Task-Driven Model in Modern Cryptography Course
YAN Xi-xi YE Qing TANG Yong-l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lf-inquiry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importance of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is illuminated.Takeing the modern cryptography course as an example,it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from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stengthening of practical tasks.It fosters students’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problem solving and innovation,and achieves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s.
【Key words】Task-driven;Self-learning;Modern cryptography;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信息技g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国际一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借助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以《现代密码学》课程为例,探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内容设计。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如何进行探究和发现。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日益普遍,所具有的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探究性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改变传统以思想、规范等的单纯传授、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另外,许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拿到文凭,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改进没有足够的重视,思维方法得不到有效训练。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理想,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面对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缺乏目的性,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效率低。
2)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的创新意识。
以前,不少学生登录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仅仅学习课件,忽略了教学平台的其它网络资源;个别学生只是为了完成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所规定的作业,登录教学平台之后随便输入几个字了事; 有些学生则把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区变成聊天室,真正主动发起课程讨论的人很少。学生们更青睐于面授辅导或有“暗示试题倾向的”期末复习资料。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快速地搜集、选择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推敲,根据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等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课程的繁重,理论学时多,能够应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以本校为例,现代密码学理论课时40个学时,实践课程却仅仅8个学时。学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倍增。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也自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2 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地探究,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整体上以理论教学为引导,以任务和实践为主,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设计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提出、模拟项目的引出、任务网络并启发学生思考、任务驱动下的网络自主学习、团队自由组建下的网上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提出、课堂汇报、共性问题及成果汇总、学习成果的回顾等过程的实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采用探索研究的方法, 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现代密码学包括古典密码、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杂凑函数、数字签名及密钥管理等基础内容,涉及内容较多。因此,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课程的性质、授课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能设计过难,使学生无法完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本校网络信息安全学生的教学目标为例,现代密码学课程安排48学时的教学,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第一部分,现代密码学引言,安排6个学时。主要包括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之间的关联,现代密码学的安全机制、古典密码等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密码学课程,必须要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双11的网购安全作为切入点,分析密码学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通过收音机的广播传递机密信息,使学生了解密码的构成;通过接头暗号、藏头诗等一些经典桥段,使学生充分理解古代的密码术。。任务一设计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代换密码和置换密码组合加密内容及其破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代换密码和置换密码的主要思想,并通过数据加密者和数据破解者角色的扮演,营造一种自主学习与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
第二部分,对称密码,包含分组密码、序列密码等密码,安排12个学时。分组密码是对称密码技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尤其像DES、AES算法是目标使用广泛的对称密码算法,需要学生掌握算法的设计原理。但是这部分内容又涉及数学基础较多,如果单纯的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会枯燥乏味,无法掌握学习重点。因此,此环节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并给每组学生都分配不同的学习内容,由学生来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任务二设计基于分组密码的文件锁,要求利用DES、AES等算法对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并通过在资源管理器上单击鼠标右键进行加锁和解锁。学生通过任务的实践,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并了解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部分,公钥密码。这部分内容是现代密码学课程的核心所在,安排18个学时,重要介绍公钥密码算法、数字签名、密钥管理及消息认证的理论知识。公钥密码算法中涉及到较多的数论知识,而网络专业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可能掌握比较少,需要教师在讲解具体的算法时穿插性的对数论知识进行介绍,如RSA算法需要介绍欧拉定理、ELGamal算法需要离散对数相关知识、ECC算法中椭圆曲线相关知识等。。任务三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系统,通过签名算法实现对订单信息的签名,结合消息认证算法实现消息的完整性保护,最终通过公钥密码算法实现信息的传输。。
第四部分,应用协议,安排4个学时,学习现代密码学在实际网络和系统中的应用协议。教师在此部分内容讲解时,需要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协议进行介绍,如Kerberos认证协议、安全支付SET协议等等。任务四可以设计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热点话题设计一个安全的云存储系统,通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功能的实现使学生对密码学课程整体把握,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3 结束语
针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本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实际,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现代密码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铭,卢晓勇.基于行动导向的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3):39-43.
[2]苏曼玲,夏金华,张凯,等.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6(3):132-133.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学习任务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任务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也就是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需求。
2 学习任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的优劣,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是方案实施效果。我们这套教学方案经过了多轮实践与修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是,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方案的优劣成正相关;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成正相关性。
2.1 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方案的优劣成正相关性
。第一阶段。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是一个个的单元,整个课程是从不知道过渡到知道的一个知识讲解、验证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低,课程结束后,学生面对一个完整的任务束手无策,不能适应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需求。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实施了课程改革,采用模块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首先给出用户需求分析报告,告知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再按学科体系,循序渐进讲解学习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术;最后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综合项目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的时候参与度很高,但是进入技术讲解环节中,学生参与度下降非常快。这是由于学生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对于自己要开发一个项目充满期待,兴趣很高;但是在按学科体系讲解知识与技术的环节中,教师渐渐脱离了综合项目开发这个课程目标,不知不觉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是一种课程总体设计采用项目导向,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却依然是学科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这样的课改是不彻底的,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第三阶段。。。第四阶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从简单工作任务到复杂工作任务”的设计思想,依序开发了三个学习任务贯穿整个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大大提高了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
所以,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方案是否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是否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成正相关性。
2.2 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劣成正相关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环境下,效果是不同的。同样的教学方案、同样的学生层次,教学效果的不同主要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足够。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劣密切相关,相互佐证,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会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度呢?第一,要让学生在课堂能够听得懂、学的会。在与学生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真正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学的学生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在课堂学习知识和技术。。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他们表达出非常快乐、兴奋、自豪的感情。基于此,教师科学把握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学方案,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处于一种听得懂、学得会的良性学习环境中,以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有学习愿望的前提下,通过努力达到能力习目标。。让学生清楚课堂学习的技术是有用的技术。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对自己有用时,会激发比较高的学习愿望,参与度自然提高。第三,要让学生盼望上课,让他们愿意看到你。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对有意思的事情充满期待,对和谐的同学关系非常在意,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能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人。每个人也都喜欢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因此,上课要有活力,课堂设计要有悬念,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立体自由度。比如,项目小组成员的组成,通过一个双选应聘答辩的形式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压力,有的项目组长可能招不来组员,有的学生没有项目组长愿意接收,这是对学生进行核心职业能力教育的好机会,通过双选,有利于小组团队之间的配合,有利于小组项目的完成。
所以,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等成正相关性。
3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J].2007(25).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电机拖动实训;中职教学
《电机拖动实训》是中职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本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任务模块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大量系统的实训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机拖动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学生考取中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1.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每个任务之中,通过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它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分层次的、逐步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任务驱动法适用于以任务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生技能提高为目的。针对电机拖动实训这门课程以注重技能训练为主、比较贴近于实际的生产、生活的课程特点,从岗位技能的需求出发,精心设置相应的课题任务,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电机拖动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中职生更偏重技能训练的特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已成为现在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下面我就以具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故障检查及排除”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1.设计任务
。
本教学任务是在完成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线路安装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置电路故障,最终确定几个典型故障电路来完成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
①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在安装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电路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一步了解本次实训的任务――故障电路的检查及排除。②阅读任务书,老师结合任务书,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接下来通过教学仿真软件演示电路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具体的阶段任务及实施办法。
3.计划任务
①学生分3人小组,确定负责人,接受任务书。(在上节课后发放任务书)②推选四个学生成立质检小组(由在前面项目中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协助老师完成实训任务。③组织各小组讨论并细化任务书,产生建议、明确个人分工。
4.实施任务
(1)前期工作。①检查自己的工具、电源、电路板、仪表。②分析电路原理图,在实训报告上列出详细的检查步骤。
(2)检测电路。①检测电路元器件是否损坏。②对照原理图逐线检查,重点检查按钮盒内的接线和端子排上的接线,防止接错位置。③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排除虚接故障。④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主电路检查。万用表电阻档选择R×1档,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各相的通路:将用万用表红黑表笔分别放置在刀开关任意两个出线端上,此时正常情况下应显示∞。分别按下KM1、和KM2时,应测得两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b、检查电源换相通路:将两表笔分别放置于刀开关L1的出现端和端子排U端,按下KM1正常显示为0,按下KM2则显示一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另外一组换相绕组测量方法相同。
(4)控制电路检查。万用表档位调至R×10档,并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正反转起动及停止:将两表笔放置于0和1号线端,按下SB1则显示KM1线圈电阻值,按下SB2显示KM2线圈电阻值,若为O或∞都为故障;在按下SB1的同时按下SB3能够断开电路则停止按钮正常。b、检查自锁电路:分别按下KM1和KM2的触点架时,分别显示出两个线圈的电阻值,则为正常。c、检查联锁电路:先按下KM1触点架,万用表显示KM1线圈电阻,再按下KM2触点架,万用表显示∞,则联锁正常。d、检查过载保护电路:按下SB1或SB2线路接通,此时按下热继电器KH的分断按钮则电路断开。
(5)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故障排除之后,在老师的监督下通电试车
(7)实训完毕,须将实训报告交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5.评价
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故障电路的检查步骤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②学生之间根据各自的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③教师的点评在以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严谨求学的态度。
。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